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添加图片
有了细化的保险保障,车企可以更放心地推广智驾技术,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市场渗透。
前不久,比亚迪发布了全民智驾战略,称其全系车型将搭载智驾技术,其中天神之眼C方案的覆盖车型价格下探到7万元市场。对此,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仿佛不那么认同,甚至在社交平台上直接开怼:“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从车圈大佬的唇枪舌剑可以看出,2025年智驾高地的争夺比往年更加激烈,随之而来的应当是普及程度的水涨船高。当智驾平权时代到来,与智驾汽车事故相关的责任界定和保险理赔,也有必要得到进一步的关注。
有消息称,小鹏汽车即将推出一项智驾保险产品,该产品围绕小鹏汽车长期积累的智能驾驶技术和用户数据展开,由小鹏与保险机构联合打造。无独有偶,2024年11月20日,赛力斯与平安产险也合作推出智驾保障服务计划——智驾无忧服务权益,覆盖智能泊车、智能驾驶等8个场景,提供智能驾驶责任风险保障方案。比赛力斯早3天,华为鸿蒙智行亦针对问界全系新增智驾无忧服务权益(试行),并给出了更为具体的保障场景。
自动驾驶事故谁之过?
要想了解智驾险推出的原因,就搞清楚智能驾驶事故,到底谁来担责。
2023年末,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的主要责任,放在试点的使用主体上。
《通知》要求,使用主体应当对车辆上路通行可能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具备相应的民事责任承担能力,并按要求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及其他交通事故责任商业保险。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也提到自动驾驶汽车上道路行驶期间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由公安交管部门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和认定。车内有驾驶人的,依法对驾驶人进行处理。
据汽车流通及金融领域相关专家分析:“智能驾驶技术面临硬件故障、软件bug、数据安全等风险,传统车险难以覆盖,智驾险可填补保障空白。”由此可见,华为、小鹏相继推出智驾险是行业发展必然。
据悉,小鹏汽车智驾险产品将覆盖城市/高速导航辅助驾驶(NOA)、自动泊车等核心功能,聚焦于解决用户在智驾使用中的责任界定与安全保障痛点。该智驾保险产品权益或与用户智驾里程、使用时间等数据挂钩。
鸿蒙智行智驾险适应的场景包括智能泊车辅助、代客泊车辅助、遥控泊车辅助、车道巡航辅助及智驾领航辅助,权益时长为自权益激活后12个月,最高保障权益上限500万元。
鸿蒙智行就此权益在备注中特别提到,智驾无忧服务权益包含有三个启动前提:非营运和非比赛竞赛用车、交强险和商业险(车损全额)须在有效期内、事故发生时智驾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交警判定本车在事故中有责。
“智能驾驶虽不断进步但仍有不确定性,事故责任认定复杂,推出智驾险能让用户更安心使用智能驾驶功能。”该专家表示,“敢于推出智驾险,表明车企对自身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信心,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推动自动驾驶普及的新引擎
推出智驾险对行业而言同样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利好举措,该专家分析:
首先,智驾险的推出有利于车企提升品牌形象。该专家认为,智驾险体现了车企对用户负责的态度,有助于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用户忠诚度。
对于用户来说,能够做出智驾险承诺的主机厂,一定经过了大规模的产品交付,积累了大量的实际运行数据,证明其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并且具备快速迭代和进化的能力。
其次,智驾险可以帮助车企有效降低经营风险。该专家说:“将智能驾驶可能带来的巨额赔偿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可以稳定企业经营。”在发生智驾事故后,通过智驾险,保险公司可以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责任,减少车企的直接经济损失。
再次,智驾险可以促进智驾技术普及。“智驾险让用户更愿意尝试和使用智能驾驶技术,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该专家分析。智驾险的理赔数据有助于车企识别技术弱点,推动技术改进。通过保险公司的数据反馈,车企可以持续优化自动驾驶系统,增强消费者对技术的信任,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智驾普及。
最后,智驾险将加强行业合作。该专家表示:“智驾险将促进车企与保险机构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智能驾驶时代的风险管理和服务模式。” 智驾险的推出需要车企、保险公司、技术供应商等多方合作,随着智驾险的普及,自动驾驶市场的成熟度提高,吸引更多投资者和参与者进入,促进整个自动驾驶生态系统的发展。
该专家认为,未来车企推出智驾险很可能成为趋势,“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和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的发展,责任界定和风险防控更复杂,智驾险能提供保障,且监管部门也在推动相关保险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有了保险保障,车企可以更放心地进行大规模推广智驾技术,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市场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