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添加图片
据统计,2024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为3.53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为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比例为8.9%,燃油车占比为91%,这一数字,相较于2023年底,燃油车占比94%,一年之间下降了3%。
另外,在2024年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量,首次超过了燃油车,这一突破,代表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分水岭。到了8月,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更是冲到了53.7%,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很有可能,在10年内,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
如果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会给汽配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汽车行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将意味着什么?
要说汽车行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简单来说,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能源安全方面的考虑:在过去,中国有将近70%的石油,依赖于进口,而这些进口的石油,有55%,用于车辆的消耗上,所以为了摆脱石油资源的制约,也为了防止被卡脖子,所以必须发展新能源汽车。
二是为了节能减排:中国作为碳排放数量,世界排名第一的国家,为了兑现在《巴黎协定》 中的约定,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也必须发展新能源。
三是为了换道超车:燃油车在国内发展这么多年,但合资品牌的一些核心的技术,如发动机、变速箱,还是掌握在外企手上,另外,这些技术,已近乎摸到了物理上限,很难有大的突破,也很难超越国外车企,所以开始换道超车。
那么,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也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
在中国,做新能源汽车,就会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而做燃油车则有可能受到惩罚,如国家的双积分政策。
像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之前每年能拿到国家几十亿的积分补贴,而有的车企,造燃油车不但拿不到补贴,反而还要花几十亿来购买积分。
国家的这种政策调控,不仅加快了,我国造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还大大加快了汽车市场的升级换代。
对燃油车的替代,不仅是政策上的、趋势上的、舆论上的,更是营销上、体验上、情绪上的全方位观念影响。
二是意味着,国内车企进入淘汰赛,面临行业大洗牌。
过去,很多车企,仗着自己有合资品牌的溢价、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市场有旺盛的购买需求,即使产品做的不咋地,日子也过得很滋润。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车企,因为受过去“成功经验”所支配,出于思维惯性,对市场的变化,普遍不敏感,导致很多传统品牌,在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上,没那么积极;反而是造车新势力,一骑绝尘,在产品力上、技术上,遥遥领先。
这些落后的传统车企,未来百分百有很多被淘汰。
三是意味着,汽车出口的数量将迅速扩大。
受国内市场竞争的影响,大量的车企为了寻求活路,将会把战场转移到国外,这将大大加快中国汽车出口的扩张速度。
从下图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汽车出口,从2019年到2024年,这5年间,数量翻了5倍,未来还会进一步增长。
回到开头的话题,如果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会给汽配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一是国内汽配的贸易商将被淘汰。
当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后,市场就不需要这么多的汽配贸易商,未来将有七成到九成的商家会被淘汰。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1、新能源汽车,因为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零部件数量大大减少;
2、新能源汽车,几乎不需要怎么保养,那汽配生意的规模将大幅锐减;
3、新能源汽车的碰撞件、事故件、以及技术件的市场,将会被车企想各种方法给锁住,不让业务外流。
要问车企凭什么能锁住市场?
1、凭用户习惯。当车主习惯了使用车企的APP,那也就意味着,这些维修保养的业务,也会大量的被留在APP上,更何况车企,还有各种的优惠券、促销手段;
2、凭终身质保。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成本是电池,车企为了打消车主的顾虑,都会推出电池终身质保。但终身质保的前提条件是:几乎所有的车企,都会要求车主到4S店维修保养,更换原厂件,如有违反,就取消终身质保。
基于以上两条,留给汽配商的生意,将会大幅减少。
二是做外贸市场,将是汽配商的主要出路。汽配出口,不再是汽配企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既然新能源汽车的配件业务大幅减少,而中国的汽车出口数量,又在年年增加,面对如此肥美的外贸市场,汽配商怎能有不做的理由?
当然,在做外贸市场时,除了要参加海外的展会、加入海外电商平台,也需要一些趁手的工具,如汽配快车道的外贸CRM系统,它可以实现外贸客户跟进管理、邮件管理、报价管理、订单管理、产品管理,还可以实现:几十、几百、上千OE号导入后,几秒钟即可生成外贸报价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