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从苹果“放弃”造车说开

    最近大家关注的话题肯定少不了苹果“放弃”造车,之所以加引号,显然该消息尚属“道听途说”型,毕竟苹果造车反反复复已经N次了,见惯不怪。但今天我想从一个行业内旁观者的角度,分析一下苹果的造车逻辑以及他放弃造车的可能性。

    2014年苹果突然“泄露”出消息,称他们正在启动一个project titan的汽车项目,从此界、IT界媒体便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关注起来,当然这也很正常,以毕竟苹果的号召力相当的吸引眼球。于是网上传开了N个版本的假想图。

MPV风格

i3风格

    不管是那个风格的”苹果车“,从造型的角度都寄托了粉丝们一厢情愿的形象诉求,而关于工程实现层面则考量甚少。苹果的造车逻辑何在?

    1.品牌形象拔尖,既有用户群体庞大且国际化程度高

    传统汽车品牌有个特点,基本上都是从本国的消费者开始渗透,逐步品牌全球化,而已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苹果如果造出一款优秀的,我相信买家肯定是不缺的。

    2.既有品牌的产品体验普遍不佳

    行业虽成长百余年,但行业惯性大,以外行的眼光看来“进步缓慢”,尤其是在互联网风潮下产品更新迭代明显滞后于消费者预期。以我个人从一名纯用户的角度看,现代汽车的确有冰冷而顽固的方面,诸如油品、停车、事故、维修、年检、保养、保险、违章等等无数与驾乘毫无关系的琐事,自始至终的困扰着用户,这在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下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也正因为这些因素,业被“革命”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由苹果这个重视体验且高大上的品牌来革传统的命,显然是众望所归。

    3.可以拓展苹果的品牌定位

    的智能化和网联化趋势逐步明显,而传统机械底盘的“革命”空间则越来越小,这给苹果这类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以暗示,未来是不是就是行走的电脑而已?OEM厂提供硬件,软件则作为最大附加值存在,这显然是智能手机思维的某种延续。苹果作为智能硬件的集大成者,实施智能的底气充足。

    4.特斯拉的成功案例

    电气化以后,零部件数量级减少,“外行”给大家做出了一个跨界示范(马斯克早先是做互联网支付)。同在美国,同样崇尚创新精神,的故事无疑给库克以信心,再加上乔帮主苹果“遗志”,也符合逻辑。

    5.资金充足

    以烧钱而著称的造车项目,面对苹果的现金储备基本上就是小case了,随便烧个几亿美元伤不了元气。即使作为预研苹果也不会吃力。

    基于以上几个主要优势,苹果造车胜算其实是很大的,而现在突然又传出“放弃”,确实意料之外。如果苹果真的放弃造车,我相信无非是几个原因:

    1.造车项目看着简单,做起来难

    这个可能性居首,因为从智能手机到智能的复杂跨度实在是太大,同时行业跨度则会让苹果面临很多他们之前完全没有预期的问题,这些问题显然不会在电子系统上,反而就在他们认为“简单”的行驶系统上。如果不基于一款量产车型的,苹果想短时间造一款智能,只能寄希望于挖一个完整团队,而苹果造车团队的负责人进进出出,几乎没能稳定下来。没有一个领袖人物,造车项目对苹果原始创始团队而言,显然是难以驾驭的。

    2.苹果为何不去收购一个

    如果收购一个品牌车型,苹果在上面做智能系统,车肯定能量产,但“革命”的目的显然达不到。之前传言的收购迈凯伦,目前看来都是空穴来风。从mac到ios,苹果骨子里的DNA就是封闭与自负,在别人的上做自己的品牌,还不如不做。

    3.主机厂利润并不高

    当今绝大部分主机厂利润在10%以下,而苹果iphone的毛利率高41%,这样的利润率在行业简直是奢望。让苹果仅仅为了“情怀”买单,似乎不是划算的买卖。

    4.时机不成熟

    苹果坚定造车,但认为目前时机并不成熟。一方面电动化进程波折不断,而智能化、网联化也尚属雷声大雨点小,将项目缓一缓待市场明朗了再继续也不迟,有钱可以随时任性。

    当然,不管苹果造车是否继续,的“三化”必然会继续推进,除了苹果,“野蛮人们”都在试图改变这个老态龙钟的行业,百年的实质性变革,正在当下。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