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去易车国际站
继续浏览当前页

工具栏
意见反馈
问题描述
0 /300
请输入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电话号码以便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请输入正确电话
相关图片 可上传JPG/JPEG/PNG格式,单张图片不超过5Mb,最多上传3张图片

添加图片

2025年新能源车销冠:中国品牌全球领先

一、市场总览:头部企业加速领跑,新势力格局生变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500万辆,中国以超1600万辆的规模贡献全球65%份额。从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看,比亚迪以427万辆蝉联全球新能源销冠,同比增长41%,市占率突破17%。特斯拉虽未公布全年数据,但中国市场的交付量达123.4万辆,同比增长9.9%。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品牌在前十名中占据七席,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榜单亮点:


1. 比亚迪:王朝系列与高端品牌(仰望、方程豹)形成“金字塔”结构,单品牌销量占比超90%。

2. 吉利:新能源销量88.82万辆,极氪、领克贡献超七成增量,转型成效显著。

3. 新势力阵营:理想、鸿蒙智行、赛力斯等品牌突破40万辆门槛,与传统车企差距逐步缩小。


二、头部对决:比亚迪与特斯拉的“双雄争霸”

比亚迪与特斯拉的竞争已从销量扩展至技术路线与全球化布局。

比亚迪:依托垂直整合供应链和成本优势,单车利润率提升至8.5%。其2025年目标剑指550万辆,重点布局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在华落地加速,Model Y改款车型带动中国市场回暖,但美国关税政策对其出口构成压力。

技术分野: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与特斯拉的4680电池技术路线之争,正演变为“安全续航”与“极致能效”的较量。


三、新势力突围:从生存战到差异化竞争

2024年新势力阵营呈现“冰火两重天”:

理想汽车:凭借增程技术守住50万辆关口,但MEGA车型失利暴露纯电路线风险。

鸿蒙智行(华为系):问界M7单车型销19.59万辆,智选车模式验证“技术赋能”可行性。

蔚来:换电站突破2500座,高端市场市占率提升至7.2%,但亏损压力仍未缓解。

生死线变化:行业共识将“年销30万辆”定为新势力存活基准,小米、极氪等新入局者需在2025年证明可持续性。


四、传统车企转型:大象转身的“攻守之道”

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呈现两极分化:

成功案例:

吉利银河系列年销49.4万辆,混动技术路线打开家用市场。

长安深蓝单品牌销量24.39万辆,验证“油电同价”策略有效性。

掉队者:部分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不足10%,市场份额遭本土品牌挤压()]。

转型关键:传统车企通过拆分新能源品牌、独立研发体系实现“轻装上阵”,如上汽智己、东风岚图等。


五、未来趋势:智能化与全球化定胜负

技术竞争焦点:

1. 智能驾驶:小鹏城市NGP落地50城,特斯拉FSD在华测试里程突破1亿公里。

2. 能源补能:蔚来换电模式向第三方开放,超充桩功率向800V高压平台迭代。

政策与市场变量:

欧盟碳关税倒逼中国车企加速海外建厂,比亚迪匈牙利基地2025年投产。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修订或影响中国电池产业链出口。

2025年目标透视:

吉利、长安等车企新能源销量目标均超百万辆,行业淘汰赛进入白热化。

小米、极氪等新品牌能否达成30万辆目标,将检验跨界造车的商业模式。

结语:从规模竞争到生态博弈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从单一产品转向“技术生态+全球化能力”的综合比拼。比亚迪的垂直整合、特斯拉的软件生态、华为的智选模式,代表三种不同的突围路径。随着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和碳关税政策深化,2025年或将成为行业分水岭。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举报当前文章

举报成功

感谢您的举报
我们会尽快审核处理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小逸说车

获赞 4180 关注 1 粉丝 101

+ 关注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