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比亚迪VS特斯拉:比亚迪收购特斯拉也不是不可能

Alfred并购君         

      

点击此处添加图注内容

特斯拉比亚迪是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两家颇引发关注的企业,与他们的产品和技术相关的话题基本都是业界的热点话题,无论是比亚迪秦100和唐100上市的“大事”还是Model 3 生产车间供电设备故障的“小事”,都会引起媒体的关注,进而影响到两家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涨跌表现。两家企业各有优劣,谁能成为未来市场上的“执牛耳者”?本文试图通过对两家公司的对比分析为大家提供一点思考。  

 

一、 发展历程对比  

  的发展历程与比亚迪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历程有诸多相似之处。从时间轴上看,都是基于对未来能源和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做出了进军业务的决定。两者几乎同时起步,都是在2003年成立公司(2003年通过收购陕西秦川进入业),都是在2008年左右将新能源产品开始推向市场,此后几年里新能源业务也都短暂遭遇挫折,差点光荣地成为世界领域的“先烈”,但此后也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研究周报 | 比亚迪PK特斯拉没有败者,你还不赶紧干新能源汽车?  

  虽然新能源产品坚持纯电、定位高端,而产品选择纯电和插电两个领域,且定位中低端,但二者年销量的数量级和复合增长率却基本相同,反映了中美两国市场的基本发展规律一致,客户接受度逐渐提升的趋向也一致。

2016年,以7.8万的实际销量(交强险数)位居世界榜首,而以7.6万的交付量屈居次席,两者都堪称世界新能源领域的“先锋”。

二、 业务范围对比  

研究周报 | 比亚迪PK特斯拉没有败者,你还不赶紧干新能源汽车?  

  目前,的业务范围主要覆盖生产和销售、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收购Solar City后,业务领域继续拓展到太阳能发电及家庭能源存储领域。同时,也在近期正式由公司(Tesla Motors)更名为有限公司(Tesla Inc.),标志着其从单纯的公司转变为一家覆盖能源生产-储存-消费一条龙的全产业链能源公司。而目前的业务范围主要覆盖新能源及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电动叉车、云轨,储能设备、节能灯、碳酸锂矿等)、传统生产和销售、IT部件生产和销售三大领域。

  对于未来,两者都不约而同地把未来的战略能源判断指向了太阳能,试图打通发电、储能和应用的全新能源产业链;同时,的云轨和马斯克的Hyperloop 超级高铁都是双方为未来改善交通而提供的相似思考之一。以上为二者业务范围的类似之处。

  然而,在产品策略上,明显不同。定位高端,高举高打,技术路线始终聚焦纯电动,产品策略从高往低,目标市场是本国市场起步,全球并重,目前产品已销售到40多个国家;而产品则从中低端起步,定位主流人群,技术路线上插电与纯电并举,产品策略上是从低到高,目标市场是本国市场为主,出口市场为辅。

研究周报 | 比亚迪PK特斯拉没有败者,你还不赶紧干新能源汽车?  

三、 销量对比  

  从生产量看, 根据2016年四季报,第四季度生产了24882 台Model S 和 Model X电动车,同比增长了 77%,比第三季度的25185辆产量略有下滑,但产量仍然几乎达到了第一季度的1.6倍,并且每个季度都以平均环比6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16年全年,的总产量达到83922辆, 同比2015年增加了64%,虽然交付量并没有达到了年初设立的8-9万台左右的目标,但年产量超过8万台的事实还是为2017年20万的目标奠定了一定基础。

研究周报 | 比亚迪PK特斯拉没有败者,你还不赶紧干新能源汽车?  

而从交付来看,第四季度交付了 22252 台Model S 和Model X,同比去年的四季度的17400辆增长了 27%,其中Model S 交付了12723台,和 Model X 交付了9529台。Model X 交付量呈现加速上涨的态势。  

  纵观,2016年全年的总交付量为76230台,同比提升了 51% 。其中,Model S共交付约5.1台,占比67%左右,Model X交付了2.5万台,占比33%左右。Model X从去年年底交付206台猛增到今年交付2.5万台,也是SUV产品持续火爆在新能源领域的一个反映。

研究周报 | 比亚迪PK特斯拉没有败者,你还不赶紧干新能源汽车?  

  从2008年2月首款电动超跑Roadster交付消费者到2012年停产为止,共交付Roadster2400台左右。第二款产品Model S 2012年 6月首次交付消费者,第三款产品Model X于2015年9月29日首次交付消费者。从2012年至2016年的五年间,的销量从2700台增加到7.6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130%左右。从2008年至2016年,累计共交付了18.6万台

研究周报 | 比亚迪PK特斯拉没有败者,你还不赶紧干新能源汽车?  

  在中国市场上,已累计向中国用户交付了1.66万台车,其中Model S 累计交付1.25万,Model X累计交付超过4000台。2016年,在中国首次交付超过了1万台,比2015年猛增了180%左右,Model X功不可没,自2016年6月交付以来,Model X的销量持续上升, 10月以后月销量便超过了Model S,并且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2017年,一月数据显示,Model X的销量再次超过了Model S。  

研究周报 | 比亚迪PK特斯拉没有败者,你还不赶紧干新能源汽车?  

  再看,作为中国和世界的“一哥”,已连续雄霸国内榜首位置多年,其插电式混合动力唐和秦更是至今无人能敌,从海南天涯海角到西藏雪域高原再到新疆天山南北都曾看到过“唐”的身影。

  从2008年至今,乘用车累计实际销量超过14万台(未包括少量出口),年复合增长率128%左右,占中国新能源总累计销量的20%以上。随着后续更多王朝车型宋 PHEV/BEV、元PHEV/BEV等相继投放市场,预计领先优势仍将持续。

研究周报 | 比亚迪PK特斯拉没有败者,你还不赶紧干新能源汽车?  

研究周报 | 比亚迪PK特斯拉没有败者,你还不赶紧干新能源汽车?  

四、 积分对比  

  根据工信部的“双积分”管理政策相关计算标准,可以对在积分市场上可能的表现进行一个估算。

研究周报 | 比亚迪PK特斯拉没有败者,你还不赶紧干新能源汽车?  

  2016年总销量7.8万台,包括4.5万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3.2万台纯(BEV),按照目前《CAFC+ZEV办法》规定的新能源单车积分分值计算(以销代产),2016年共产生约22万分的新能源正积分。而2016年在中国销量达到1.04万台,按照每台5分计算,2016年共可产生5.2万的新能源积分。

  最近关于中国油耗与新能源积分交易的政策推迟或降低要求的呼声越来越大。 2017年2月8日,中国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召开记者发布会,呼吁将2018年-2020年新能源积分的比例由原来的8%、10%和12%分别修改为5%、8%和12%。类似地,我们可以对2018年-2020年两家公司可能产生的新能源积分进行一个预测。

  基于上述中汽协的呼吁,假设2018年-2020年年总产量为65万、80万和100万,新能源产量为20万、30万和45万来计算,如果其按照目前的插电与纯电产品6:4来计算,则其2018年-2020年插电产量可达12万、18万和27万,纯产量分别为8万、12万和18万,则其可产生的新能源积分分别为+53.75万、+79万和+119.4万。

  假设全球销量真能达到马斯克同志预测的那样,在2018年达到50万台,2019年达到80万台,2020年达到100万台的话,中国销量目前占到其全球销量的14%左右,并且2018年-2020年中国销量占全球销量分别为15%、18%和20%,则2018年-2020年在中国的销量将达到7.5万、14.4万和20万台,那么在中国将产生37.5万、72万和100万的新能源正积分。

  两家公司三个年份的推算见下图。

研究周报 | 比亚迪PK特斯拉没有败者,你还不赶紧干新能源汽车?  

研究周报 | 比亚迪PK特斯拉没有败者,你还不赶紧干新能源汽车?  

研究周报 | 比亚迪PK特斯拉没有败者,你还不赶紧干新能源汽车?  

五、 大胆预测  

  根据公司财报,2016年,营业总收入1039.74亿人民币,折合150.58亿美元;而根据提交给美国证监会的10-K表,2016年全球总营收70亿美元,其中中国总营收10.65亿美元,占全球总收入的15.2%,的营收是的两倍多。资本市场方面,的市值近4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700亿),市值差不多1400亿人民币,市值是的两倍。

  市值虽然是度量公司资产规模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公司综合价值的集中体现,但市值并不代表全部,它受国家宏观层面、公司业绩、行业整体未来发展前景的影响,尤其是特别容易受炒作的影响,因而需要综合判断其他因素才能得出公司是否优质的结论来。如果哪天收购,大家从市值角度可能会觉得顺理成章,但反过来如果收购,也不是绝不可能。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