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为什么华尔街突然那么看不上特斯拉?

两年前的马斯克一定没想到,华尔街会变得这么傲娇。


刚刚过去的Q2,特斯拉交付了95,200辆,不仅超过了分析师们的预期,还打破了自己的交付纪录。此前的最高是90,700辆,发生在去年Q4。


新纪录令股价当日盘后一度狂飙突进了9.1%,打破了自己的纪录x2——实现了今年以来股价最大涨幅。


但是向上的势头并没有持续太久。正式开盘后几分钟,股价刚刚突破242刀,就又跪了回去。目前交付纪录的整体拉动功绩在4.6%附近徘徊。




不到5%。这叫性冷淡。


马斯克一定很失望,毕竟他为此做足了前戏。6月25日,在泄露的内部备忘中,马斯克就预告说,正在创造一个历史性的纪录,已经有足够的订单,如果大家全力以赴,绝对可以做到。


三天后,是马斯克48岁的生日。按照对外宣称的庆祝计划,他在研究如何搞好的全球物流,精进交付。没什么比绚烂的K线更能献礼诞辰。


一头热,还挺让人羞耻的。


更让人羞耻的是,性冷淡的状况已经持续半年了。即使利好也只能带起一个小高潮,并且通常紧随其后会附赠一个大低潮。



据《福布斯》杂志专栏统计,自去年12月达到376.79刀的高点后,股价至少经历了9次新低峰低谷,整体呈现出死猫弹跳的魔性状态。


一个典型的利好flag,是3月Model Y正式发布。


亮相前一周,的股价徘徊在276美元的低位。原因是再一周前,马斯克宣布要关闭一半的线下店,尽管同时宣布了要开始交付基础班的Model 3,并没有止住股价从319美元的位置自由落体。


而对Model Y的热切期盼,在一周内把股价推到了发布会当天的289美元;结果发布结束市场对Model Y反馈很一般,股价在一天内降回了275美元,并且在接下去的一周下探到264美元。


现在再回头看264刀,竟然变得很耐看。


今年以来,股价已跌超30%。比起一年内的最高点少了近150刀,几乎打回2015~2016年的水平。


啊,对了——上述最高点,正是马斯克推特说“考虑把私有化,420刀一股”的那一天。那条推特获赞8.6万个,那天股价飞驰上379刀。




有人说,不被人待见,一定就是从马斯克“精神不稳定”开始的。华尔街就是搓弃这个深不可测的奇点。


然而并不是,至少不是主因。虽然的确围绕马斯克问题,股价经历一系列震荡,但在去年末已经稳定在300刀以上了。


今年的颓势更多还是基本面忧虑。尤其是Q1只交付6.3万辆,比去年Q4一鼓作气缩水31%。尽管辩解是交付物流问题和季节性需求波动,但是更多人在担心,是不是市场需求到顶了的信号。


这是投资人心里最深的恐惧。是不是每一个有心有胆想买电动车的人都已经买上了?那么是不是交付数会持续下跌?


Q2的交付数,在不少人看来(尤其是自己),就可以一扫对市场纵深的质疑;但还有不少人(尤其不少华尔街分析师),仍旧认为不值得那么激动。


今年以来,分析师们都是这个态度。据彭博社统计,截止6月,分析师对的目标股价已降至平均269.39美元,而年初这个数字则在342.84美元。其中,16位分析师建议卖出,8位持仓,12位建议买进。



到底为什么华尔街变得那么难以取悦?我们总结了一下主流的几大原因:


第一,是质疑交付数或许不够硬核。


有多少是Q1遗留下来的交付问题,只是在Q2得到解决。这部分交付量,无法回答潜在市场是否足够大的灵魂拷问。


由此出发,第二,是质疑这种增长是否可持续。


美国对的补贴从7月开始进一步降低,从3750刀再砍半,至1875刀。补贴切换,是否刺激了一波需求提前,会不会导致Q3出现像Q1一样的销量回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补贴砍半差价在2000刀,比起上一波退坡差价在4000刀,影响力也得小一半吧。


同时,今年开始强调国际市场,来补足本土退坡造成的落差。对国际物流的懵逼,也是造成Q1短板的主因。


不过,在最亮的中国区,近日针对4月上海Model S自燃爆炸的结论和公开信,被广泛指责缺乏道歉的诚意,会否让中国车主的信心蒙上阴影?


当然,根据过去的经验,目测铁定是不会的。


第三,是否扛得起大盘?在交代了Q2交付数后,并没有对今后预期做调整,意味着全年目标仍在36万~40万辆。


且不提需求,光是从产能来说,也有些吃力。Q2的产量实际为87,048辆,包括14,517辆/X和72,531辆。比Q1提升了近一万(几乎都是),但相比去年Q4只多造了不到500辆。


也就是说,过去半年,产能没有显著提升,毕竟发生了种种计划和意外的停运。但如果想要通过规模化实现盈利,产能仍需提高。


尴尬的是,其主管生产的Peter Hochholdinger同志据报道才被Lucid Mortors挖角离开。他是2016年才从奥迪挖来的。


的高层,实在离得有些快有些勤。据报道欧洲区副总裁Jan Oehmicke也离职了,他曾为宝马工作了近20年,在只呆了一年就走了。


人员动荡是否会成为全力以赴地量产交付的障碍,是个需要重新看待的命题。毕竟,现在的很多问题都集中在实操管理事务上。或许已经不是马斯克睡工厂就能解决的魔鬼。


第四,如果上述三点都在从不同面说盘子问题,那么比盘子更重要的是,是否赚钱?它的盘子大小是否建立在牺牲盈利的前提上。


Q2交付量中,包括77,550辆,尤其是Q2更低配低价的开始交付了,进一步拉低了售价和利润。


马斯克曾在Q1时指出,/X这两款车会回到每季度2.5万辆,或每年一万辆。这或许是盈利线。但在Q2,/X仅17,650辆,占比不足20%。


所以很多分析师在等待财报发布,再来决定是激动还是看衰。




排除意图做空,我们可以看到对的质疑,是一种回归理性的表现。


诸如期货性质的新品发布,以及不能说明实质问题的交付量,对资本市场的调动正减少,不太能支持先前攒下的高企的市梦率。人们正在将其当作一个正经的企业在对待,脱虚向实总免不了梦醒时分的痛苦。


从正经公司的角度,的战略布局是很可期的。目前的三款车型,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都是销量冠军,甚至直接定义了各自的细分市场。马斯克在00年代初设想的商业模型,正在收紧。


即使是Goldman Sachs的分析师,他给出的评定可是“卖出”,但也预计今年的营收会在21亿美元,而两年后的2021年会翻倍到42亿美元。


能否成功,到现在来看,不仅事关一个企业的成败,而是代表了一个行业的成败。从这个层面来说,链条上的每个人大概都希望它能成功吧。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