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换种方式追随经典,简评大众纯电朗逸


要么说大众最懂中国人,先从朗逸说,每月的销量排行榜赋予给它神话般的色彩,大街小巷也无处不存在它的身影,因此也有了“国民神车”之称。不久之前,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进,心脏都换了个底儿朝天,打算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打造经典。于是,纯电诞生了。



对于纯电的外观,似乎没带给我们有更多的新鲜感,除了在部分细节上的变化以外,几乎完全传承了原本的设计理念



前脸设计还是我们熟悉的配方,但时尚感增添了不少。实拍车型中以白色饰条代替了常见的银色镀铬条,很难不去打量第二眼。



包括出现在全车多处的e-LAVIDA标识,很好表明新能源身份,这些都是区分燃油版的重要特征。



呈现给我们的设计风格,依旧是该有的踏实朴素感。



纯电轴距数据有所变动,侧面呈现出来的修长没有缩水,看不出与燃油版有任何差别。电池组设计在车身底部,但并没有因此提升底盘高度,视觉效果依然和谐。




外观没有太多的描述点,几乎延续了燃油版所有的外观,尾部在横向线条的衬托下显得非常硬朗,而且还有不错的层次感。



并非只有外观延续燃油版的设计,在内饰部分,依然没有带给我们什么新意,但整体表现给我们的设计依然不过时,在同级车型中仍处主流水平。



内饰设计依然满满的德系风格,原汁原味的设计主打简约,虽说没有什么新鲜感,但时尚感依然很足,并没有拖后腿。



但在部分细节方面,纯电当然有自己的改变。仪表盘的数字、样式做出了部分改动,时速表标底为160km/h,官方给出的极速可达到150km/h。



在功能区域,融入两个新的配置,开/关警示音及驾驶模式选择功能,驾驶模式又分为标准、经济、经济+三种,这是与燃油版车型不同的地方。



车机系统算不上智能,8英寸屏多媒体系统具备一定的联网功能,同时还可与手机App实现部分远程查看车况、导航信息下发等功能,满足日常基本的出行需求是足够的。



双区自动空调内置了空气净化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若车辆处于经济或经济+模式下,空调功率会受到限制,将有限的电能用于增加续航里程上。




用料方面并没有带来惊喜,与燃油版相同,中控台及门板处基本都采用了硬塑料材质。



另外,关于纯电的实用性也无需担心,完全延续了燃油版车型的布局。



其实最想说的,还是关于驾驶层面。外观内饰几乎完全沿用燃油版车型的设计,除了细节部分的改动,似乎无法给消费者足够的新鲜感,关于动力部分才是它真正值得我们所关注的。


纯电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为100kW的永磁同步电机,峰值扭矩可达290N.m,变速箱为固定齿比单速。看上去中规中矩的数据,但体现在驾驶中,却足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动力的需求。虽然我们没有纯电百公里加速的成绩,但实际开起来,动力丝毫不弱。




前提是在标准模式下,起步极其轻快迅速,而且油门响应积极敏捷,电驱动优势完全体现出来。即便在80km/h以后,随时踩下油门,它依旧会给车内人员很足的加速感受,丝毫不拖沓。当然,随着时速的不断攀升,加速感也会随之减弱。



如果将驾驶模式切换至经济挡,电机的输出随之下降,这时再踩油门,便会发现它收敛了不少,似乎没有了那股冲劲儿,此时全车电器受到一定制约,空调将以经济状态运行;在经济+模式下,电机输出达到最弱,最高车速仅可达到90km/h,制热/制冷的功能也将关闭。这两种模式仅为续航而存在,丝毫不存在舒适和激情可言。



还有动力回收带来的拉扯感有必要一提,纯电具备3挡动能回收力度可选。最强挡位中,松油门后带来的拉扯感会让很多驾驶者无法迅速适应,当然,如果在通畅路段中,能将油门控制的足够好,还能巧妙的将其转化为制动力。



另一点,悬挂方面有了升级,弃用了“板车”非独立,配备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挂,对于舒适度有不错的提升,德系车型对于方面的调教一向很拿手。坐在试驾车后排,即便过坑洼路段,车内也感受不到强烈颠簸,说明的滤震能力有着不错的表现。



说到一个网友很关心的问题,那就是续航。官方给出278km的续航数据,但实际行驶中往往远小于278km,这点算是纯电的一个劣势点,毕竟此数据拿到众多新能源车型中毫无优势可言。应付城市的日常通勤,或许是它的主要任务,经常跑长途的消费者,这并不是你的菜。



快充和慢充接口都位于右后侧,据官方称,在快充模式下,仅需25分钟便可将电量从30%充至80%,因为试驾条件的缘故,我们并没有进行实际测试。



德系依靠精湛技艺、硬件可靠以及质量稳定,在车圈儿积累了极佳口碑,这也是汽车市场称王称霸的底气。对于纯电,除了大心脏,其余设计几乎完全复制了燃油版车型,已经具备了追随经典的基础条件。


不过,在众车企纷纷拿出杀手锏的新能源时代,对于纯电的278km续航以及14.89万元的定价似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至于新能源技术的溢价,能否让消费者乐意买单,还是让它在市场中证明自己吧。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