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新宝骏RM-5PK吉利嘉际,谁才是未来第三空间的不二之选

宝骏RM-5 PK 吉利嘉际

  谁才是未来第三空间的不二之选  

从千禧年开始,私人汽车消费市场在“十万元家轿”的带动作用下开始迅速成长起来。于是乎,在过去20年光辉岁月里,家用车构成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主旋律。从最开始的廉价三厢轿车开篇,到后来的紧凑型三厢轿车成为主导,再到现在的紧凑型SUV大热,我们对于“家用车”这三个字的定义,也一步一步的迎合着这二十年来用车观念的变化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从消费升级的角度出发,我们大胆给出这样的预测——MPV将会成为下一轮家用车的“爆款”。

得出这样结论的硬核原因有两个:一来,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使得七座车型的使用需求大幅提升;二来,在智能化的带动作用下,一辆汽车能够赋予驾驶者除工作和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恰好,MPV更大的空间利用率,为这种第三空间的搭建提供了更多可能。

于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跨界家用MPV开始成为各大车企去尝试未来家用车模式的一个入口,由此带动这一细分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款车型,一个是新宝骏RM-5,另一个则是吉利嘉际

那么,在对于未来家用车第三空间的思考这件事上,这两款颇受关注的车型,分别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不妨我们仔细来看。

先来聊聊,这两款车都是怎么来的?

我们对于新宝骏RM-5的初步认识,是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新宝骏品牌发布的RM-C概念车。在这辆概念车上,新宝骏品牌用富有未来感的设计,全面的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未来第三空间的样子。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短短两个月之后,当RM-C概念车还在被圈内热议的时候,新宝骏就把量产的RM-5投放到了市场。而量产版的RM-5,基本上把RM-C概念车所要强调的概念,从展台搬到了现实。

 

吉利嘉际登场的时间会比新宝骏RM-5稍早一些,在2017年概念车就已经亮相,而量产版的车型在2019年3月正式上市——这个时间点要比新宝骏RM-5早了小半年。对于吉利嘉际所塑造的跨界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欧洲车企的Muliti Purpose Vehicle概念,并在其中加入了些跨界元素,构成了一个相对传统的MPV形象。

 

一个是面向未来的第三空间,一个是相对传统的跨界MPV新宝骏RM-5和吉利嘉际的差异,其实从概念车时代开始就已经分化了,而这种分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造型以及装备的智能化层面上。

接下来我们讨论个问题,第三空间应该是什么样的?

从目前各大车展传递出来的概念车设计风潮来看,在自动驾驶以及新能源动力的作用下,汽车的形体设计将会朝着单厢化的外饰造型和场景化的内饰设计两个方向迈进。通过单厢化的形体,实现内部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而一个最大化的内部空间,则成为智能化装备、AI交互设备构建个性化场景的平台。简单点说,就是在这个第三空间里,汽车将会承担起更多从家庭和工作中分离出来的部分工作,比如说,一个移动的影音室,一个与自己独处的舒适空间。

 

所以,在这样的设计趋势下,第三空间就应该有更多可释放的创意空间。这一点,在新宝骏RM-5上体现的很充分。

于是就有了第二个话题,这两款车的设计如何?

整体来看,新宝骏RM-5并没有去过度的强调单厢车形体中车头与车厢的全面融合,而是通过部分前移A柱将车头和车厢进行了一定的区隔,在整车的比例姿态上更强调一种宽大和扁平的既视感。这样一来,新宝骏RM-5所要构建的单厢车概念,就不至于像一个方盒子那样无趣

 

与此同时,在细节的设计上新宝骏RM-5大量运用独立的几何体特征,来对腰线、裙线、前脸造型语言等细节进行塑造,打破了传统车型上所固有的视觉比例关系。比如说,新宝骏RM-5的分体式大灯设计就巧妙的通过视觉重心的转移,用细长的LED日间行车灯和点阵式的进气格栅构成了车头的视觉主体,用图形化和参数化的细节,将概念车设计里对于未来的思考作用到了当下。

没错,新宝骏RM-5的前脸造型,即便是对应到不需要进气格栅的纯电动车时代,其几何图案的设计也可以轻松应对。相比之下,吉利嘉际可能就会困难一些。

从整体上来看,吉利嘉际的设计依旧延续了传统MPV的设计理念,强调车头与车身的整合来实现单厢化的形体。在这一基础上,通过采用一个大尺寸的轮胎,来强化跨界风格。单纯从造型上来看,这样的设计张力是到位的,但是一个更大尺寸的轮胎,也必然导致吉利嘉际内部空间利用率的降低。仅仅是这一点,吉利嘉际可能就背离了第三空间所要强调的利用率了。

 

而在细节的设计上,吉利嘉际也同样延续了现行的设计。可以这样讲,在对于传统的保持上,吉利嘉际做的不错,但是它很显然缺乏了新宝骏RM-5那种对于未来的研判,所以吉利嘉际依旧是一款停留在当下的家用MPV

然后,就有了第三个问题,智能化的场景。

宝骏品牌的一个品牌基调就是智能化——相比于吉利嘉际新宝骏RM-5构建的第三空间概念,就在于智能化和使用场景的高度结合。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新宝骏RM-5其实就是一个移动的家。

 

那么,家是什么呢?从人类家的变迁来看,从远古时期的树屋,到近代的小院子,再到现在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我们所做的,无一例外的都是让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生活。而当我们有了想去看一看更远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想法,或者说,当现在的高房价已经难以支撑我们对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家应该有的样子的时候,新宝骏RM-5就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成为了填补高房价、快节奏生活缝隙的一种存在。

 

从第三空间的层面上来看,新宝骏RM-5以新宝骏车联网系统作为人机交互的载体,这也是新宝骏品牌定义智能化品牌基调的技术支撑。

从交互的角度来看,新宝骏车联网系统通过语音识别、触屏显示等实现了多维度的人机交互。进一步细化来看,新宝骏车联网系统get了上下文语义衔接、日常口语化交流的“新技能”,整套系统能够控制的功能维度涵盖了天窗、空调、智能网联、车载信息读取等在内的多元功能。而作为其物理载体,两款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屏与居家化的内饰风格形成了统一。

 

同样的,吉利嘉际的顶配车型也提供了一套类似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不过可惜的是,并不是全系标配,同时也没有进一步强化“网联”概念。

 

从主动安全的层面上来看,新宝骏RM-5自动版车型以上就搭载了ACC自适应巡航,而顶配车型还增加了交通拥堵辅助、高速智能领航等功能,实现了L2级别的涵盖低速和高速的直线范围内的有条件自动驾驶。至于吉利嘉际,还是前面讲到的那样,它相对会传统一些。

我想聊到这里,应该有个总结了。

研究之后不难发现,在定义跨界家用MPV这件事上,新宝骏RM-5和吉利嘉际所给出的跨界概念是截然不同的。新宝骏RM-5锁定的概念,是以多功能化和多场景化为依托的智能化跨界概念。通过充满未来感的设计以及全面强化的智能化装备,使得它在现阶段的市场和技术条件下,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第三空间的概念。

至于吉利嘉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更像是在传统MPV的基础上做的加法。当然,我们也不否定吉利嘉际,只是如果理性的选择第三空间的话,觉得新宝骏RM-5会更值得推荐一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