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比亚迪没有被高估

文 | 李一帆


比亚迪是中国最成功的汽车自主品牌吗?未必。

 

但它一定是自主品牌中粉丝最多、黑粉也最多的那个。

 

从来没有哪个自主品牌会像一样,每每被人谈起,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同时爆发。

 

爱它的人认为,就是为梦想而来的品牌,它有技术、有创新,可以通过电能改变世界,可以还原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和头顶那片蓝天。

 

厌它的人嫌弃它的设计,吐槽它常年收割政府补贴,还总是建议禁售燃油车,回呛“就算禁售也不买你”。

 

前不久,股价一路昂扬,直到7月7日收盘,市值超过上汽集团,成为中国第一股,很多人拍手叫好。

 

后来7月16日和17日,又连跌两天,灰头土脸,也不乏人称快,说是迟来的泡沫破裂。

 

世界从来不是黑白分明,而是各种颜色的互相晕染,深浅纯杂亦各有梯度。

 

所以到底值不值得2225.89亿元的市值(截至7月17日收盘)真的被高估了吗?


并没有


这是我个人的答案。

 

诚然是个囊括了众多品牌的集团,但也不是单打独斗的乘用车品牌个体,它旗下的业务,甚至横跨多个行业。

 

除了包含传统燃油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业务,二次充电电池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半导体业务、云轨业务等等都是目前的经营范畴。

 

无可厚非,今年是行业的低谷年。饶是如此,中金证券、华创证券、新时代证券、安信证券等诸多证券公司也仍然看好未来的发展潜力,对其维持着推荐、买入的评级,其中自有原因。

 

我们可以看看上半年主营业务的大致业绩:

 

累计销量15.9万辆,同比下跌30%,其中累计销量6.1万辆,同比下跌58%,燃油车销量9.8万辆,同比上涨19%;动力电池累计装机总量3.81GWH,同比下跌53%。

 

根据其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情况,我们不妨先抛开股价,自己粗算一下的估值。

 

的主要业务分为五个板块:业务、零部件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动力电池业务和半导体业务。

 

由于行业跨度较大,在不同行业的发展地位和盈利情况也并不一致,我们只能按照不同业务板块分部估值。

 

另外,因为其中比如、动力电池等属于成长期的行业,更是属于成长期的公司,所以波动的业绩和不稳定的现金流,势必会让估值过程出现仁者见仁的价值判断。估值嘛,本来就是毛估估的模糊正确,无需抠字眼。



首先,业务。

 

由于主攻和对标的里的新兴板块,很多公司(比如特斯拉、蔚来等)尚未实现长期稳定的盈利,所以这里采用市销率的估值标准。

 

仅以今年上半年为参考的话,对比业内较为龙头的企业,特斯拉的市销率在3.9~10.07之间,蔚来在2.79~13.86之间,丰田在0.7~0.76之间,本田在0.28~0.35之间,在0.27~0.35之间,北汽蓝谷在0.81~1.13之间,吉利在0.96~1.48之间。

 

的数值范围是1.06~1.97,而车企平均是0.6~0.8,基本而言比较合理。蔚来汽车售价较高,估值溢价也相对较高;等传统占统治地位,新能源方面的估值溢价不足;蓝谷品牌定位较低,且产品类型单一,估值溢价也相对更低。

 

所以可以采用1.5的市销率,2020年预计整车营收600亿元,估值900亿元。

 

其次,动力电池业务。

 

业务的其它板块,则完全可以参考市盈率。

 

国内排名前三的动力电池企业,除了,还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市盈率在57~101,国轩高科在40~68,行业平均在30~52。依着目前在电池领域的行业地位,可以取60的市盈率,2020年预计电池营收150亿元,利润率8%,估值720亿元。

 

第三,零部件业务(弗迪系)

 

参考零部件上市企业一汽富维的市盈率,今年上半年11.54~15.92,行业平均也大致在10上下,所以的五家弗迪公司完全可以照10计算。

 

2020年“弗迪系”预计营收300亿元,利润率4.2%,估值126亿元。

 

第四,半导体业务。

 

业内几家大规模半导体企业的上半年情况,是英飞凌市盈率21~31,安森美27~100,斯达半岛69~270,行业平均则在108~170。

 

由于半导体车规级IGBT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可以给予适当龙头溢价,市盈率可以取100。

 

2020年半导体业务预计营收10亿元,利润率15%,估值150亿元。

 

最后,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

 

同行里,工业富联上半年市盈率14~21,蓝思科技22~127,行业平均20~22。由于的这部分业务营收与盈利较为稳定,且行业地位较为平均,所以直接采用平均值21。

 

2020年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预计营收550亿元,利润率3%,估值347亿元。

 

这五部分累计相加,的估值约在2243亿元。对比之下,现在A股和H股综合下来的2050亿元市值,并不算高估。

 

并且我的估值已经相对保守。仅以半导体业务为例,前不久中金公司对其给出的估值,就高达300亿元。


迪粉说


的市值走到今天并不容易,曾有过很多惨遭“洗仓”的时刻。

 

2002年,港股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那时候还没开始造车。

 

2003年,收购秦川,要造车的消息刚一走漏,股票就被基金公司疯狂抛售,因为基金公司并不看好业的“入侵”。所以短短两天,的市值就蒸发了近27亿港元。

 

后来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股价从每股近80港元下跌到8港元,市值缩水90%,达到了历史最低。

 

2008年9月,巴菲特斥资2.3亿美元入股了用一年时间从8港元冲回了88港元。再之后,又在一年内跌回10港元,如此反复,不止两三回合。

 

在这几轮跌宕起伏中,有一小撮人始终“陪伴”着,股票不曾轻易抛售出去,那就是迪粉。技术死忠粉的那种迪粉。

 

他们中的不少人,从H股一直跟到A股。



我认识一位从A股开始追随的迪粉兼车主智智,他的想法也代表了大多迪粉的心态:

 

“虽然我没买过港股,但一直在关注。我是2012年入手的,那时候就觉得混动时代要来了,股价有戏翻10倍。我是奔着长线去的,从来不看短线涨跌,所以你问我看到股价波动的心情,我真的不知道,我真的不看。反正第一次大赚就是2013年,在上赚了不少。我记得那年经常油价一涨,就涨。”

 

在他们眼里,不但不买股票就不算真迪粉,甚至“单纯炒短线的摇摆不定的那种,也不能算粉丝”。智智告诉我:“买股票的人从来不看大盘。我们不是做投资客,是做命运共同体。”

 

智智一直记得自己被打动到的一个场景,就是看到报道里记载,王传福会出差自己提行李坐经济舱,会在工地上吃盒饭,会加班到深夜独自开着测试车回家。

 

“我就觉得这样的公司的产品和股票不可能不靠谱,这个老板有干劲儿、有梦想。哪怕股票跌了,跌到0.01,也权当投给自己支持的梦想了。即便退了市,只要还有环保梦想,还是坚持技术为王,我就一直支持它。其他人也是。”

 

“我的资金量不大,所以常见操作是有负面、股价跌的时候买,因为对公司有信心呀,就借借低谷。比我资金量大比我疯狂的迪粉太多了。”智智认识不少的事业粉,“有个人他家的Wi-Fi直接就是的股票代码。所以要是迪粉去他家,都不用问密码。”

 

“还有人给女儿买了股票,就当成给女儿买的保险,说是2025年女儿20岁的时候,就把股票给她自己处置,算是投资。”

 

“还有个迪粉们都知道的老铁粉,从2013年开始,就坚持每个月买入200股股票,定投,他就相信将来老了,能靠这些股票养老,没准每个月卖出20股,就能活得滋润。”



智智还给我讲了他最成功的一笔“营销”:“2018年我朋友说有45万买车预算,问我买什么,我说要不拿20万不到买辆秦Pro EV?剩下的去买股票,三年后能赚辆Model 3。他最后还真买了辆,股票持仓到什么时候我不知道,但反正要是拿到现在,降完价的还真差不了太多吧。”

 

但这也是智智唯一一次给人推荐股票,“自己有信心就行了,万一人家亏了算谁的。”


你看,在迪粉眼里,永远没有被高估的时候。


潜力股


而我认为,至少在未来几年,依然算不可多得的潜力股。

 

它有很多槽点可以吐。比如营业收入虽稳步增长,但扣非净利润波动非常大;比如财报不难看,但其中政府补贴年年很高;再比如自由现金流少得可怜……等等。

 

但它的成长性也不容忽视。

 

的未来,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能源、动力电池,这两个产业都属于行业初期;另一方面其打算拆分单独上市的半导体业务,产业需求也愈发强劲,其估值也在迅速攀升。

 

所以,我们大可从这两方面,思考到底有什么样的竞争力,未来凭什么能够胜出。

 

比如,在新能源整车上,汉之后,的品牌声望有了进一步向上的希望。

 

前不久上市的汉,可以说开启了价格上行的新周期。

 

其一,这款产品能提升的价格影响力,这款定位B级却对标C级的旗舰车型以性价比为特色占据20~30万元市场并实现盈利,更新的品牌形象;其二,刀片电池等搭载在汉上的核心产品,能通过汉获得更多市场关注和证明,增加市场化外供的潜在机会。

 

再加上此前王朝系列的积累,虽然说“已经建起了护城河”为时尚早,但至少,在新能源的这场长跑中,已经处在了领跑位置。



比如,的电池已经开始外供,越来越多大公司的订单正在路上。

 

在工信部最近发布的333批公示目录上,福特锐际搭载三元电池已经进入了目录。对2020年电池产能的预期本来就远高于2019年,随着刀片电池在汉上的搭载应用,其电池外供的步伐势必更将加快。

 

国内车企里,长安、北汽新能源、小康等车企已经与之有了合作关系;国外品牌中,奥迪等车企与的合作供应链也已开始执行。

 

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核心技术及充电配套设施的企业,在这方面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比如,半导体等“周边”业务分拆节奏加快。

 

今年4月,宣布将拆分旗下半导体业务,并将在未来推动半导体子公司独立上市。公告发出后,作为中国最大的车规级IGBT厂商,半导体仅用42天就引入了红杉资本、中金资本、国投创新等投资机构,完成了A轮融资,20天后,又完成了A+轮融资,市场化进程非常迅速。

 

可以判断,随着将车规级IGBT作为核心业务,加快推动其发展,IGBT势必将和电池、电控、电机一起,成为在新能源领域的明显优势之一。

 

而弗迪系和半导体的先后独立,也意味着资产分拆的大幕正在拉开,的整体价值也无疑会随着更多子公司的市场化而提升。



还有更多的,比如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多的纯电大巴交付、云轨基建投放,以及今年口罩业务的额外收入等等,都是其公司价值的利好。

 

的故事,还远远没到讲完时。

 

曾经,巴菲特在买入股票前,问怎么保持公司竞争优势,的回答里有一句话:“我们从不停歇。”

 

我想恰恰就是这句话,说明了为什么的身份可以做到如此多元,不但能完成整车制造商向电池和配套供应商的跨越,并且全部走在行业前列。它给自己建起的行业综合壁垒,比传统龙头主机厂的整车制造优势更难逾越。

 

所以,我并不认为当前被高估了。

 

当然,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我也丝毫没有推荐大家入手股票的意思,资本不是我的,大盘也不是我坐庄。

 

只是单纯觉着,的故事,值得再听几集。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