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北汽为什么喜欢创造新品牌

发布新品牌,对多数车企都是战略级举措,唯独对北汽集团而言更像战术策略。实际上这么定义并不公平,因为没有人能揣摩得出,北汽旗下运营两位数品牌,真正用意是什么。品牌区隔、运营策略、发展路线、资源分配,都有点让人捉摸不透。

对于千亿体量的大企业而言,运营类似在路上开车。意图公开化的好处远胜过出其不意。

北汽最新的宠儿——BEIJING品牌发布和新产品上市仪式虽然盛大,但意图同样不明。

发布新品牌,对多数车企都是战略级举措,唯独对北汽集团而言更像战术策略。实际上这么定义并不公平,因为没有人能揣摩得出,北汽旗下运营两位数品牌,真正用意是什么。品牌区隔、运营策略、发展路线、资源分配,都有点让人捉摸不透。

对于千亿体量的大企业而言,运营类似在路上开车。意图公开化的好处远胜过出其不意。

北汽最新的宠儿——BEIJING品牌发布和新产品上市仪式虽然盛大,但意图同样不明。

BEIJING出马意何为

2019年10月,北汽发布BEIJING品牌,官方称将“旗下北汽燃油和新能源乘用车品牌”,让人误以为BEIJING品牌将成为自主乘用车板块的“母品牌”,但大家很快都认识到并非如此。

2020年5月25日,北汽发布BEIJING-X7(中型SUV)。但此时BEIJING品牌的定位是三大自主品牌之一,脱胎于“北汽绅宝”。这样看起来,BEIJING似乎又像绅宝的替代品。

北汽上下对X7寄予厚望,称X7为“美籍华人设计,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风”。在中国品牌纷纷强调中国设计团队+国际化视野的时候,北汽还在操弄“归侨”概念,感觉走错了时代。

X7重复了北汽新品牌高开低走的宿命。5月预售,6月24日正式全国上市。6月销量1500辆(释放预定),7月3100辆,8月4700辆,9月4700辆,10月3791辆,11月2563辆(12月数据尚未出炉)。下半年车市已经转好,北京市场在因为政策原因还颇为火爆,一车难求。X7逆行大势,早衰迹象露得未免太早。一般而言,口碑效应释放都在新车上市10个月到一年左右,X7则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市场惯性。

与此同时,曾给北汽赚过钱的新能源板块(上市公司北汽蓝谷),中报预亏18.63亿元,下滑2800%(你没看错)。当前2020年报未出,结果相当不乐观。北汽新能源年度销量目标50万辆,前11月销量完成率5%(2.49万辆),同比跌78.18%,在新能源板块忝陪末座。这不但意味着今年目标彻底没戏,还面临被市场淘汰风险。

北汽对此也有准备,在2016年发布的Arcfox极狐品牌(又是一个准新品牌),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产品加速推出。这一回走的是高端化战略,与国内其他自主品牌的选择不谋而合。北汽的策略终于开始从众了,从宣传攻势到产品风格,从独立运营战略到三方合作(北汽麦格纳华为)模式,终于不那么“北汽”了。

Arcfox首款量产车αT(2019年ARCFOX两款 GT性能车和一款ECF Concept,都不是走量车型)10月份正式上市,当月销量336辆,11月份94辆(非官方数据)。Arcfox似乎诚意满满,也尽力和“北汽”二字切割,但销量依然惨淡,不断创立新品牌,摊薄集团战略资源的恶果频现。

看不懂的品牌架构

众所周知,现代销量一言难尽之后,北汽盈利靠奔驰。2019年北汽集团利润143.2亿元,同比增0.36%;归母利润40.8亿元,降7.83%。而北奔毛利达到422.2亿元。这表明其他版块总体而言是亏的。其中品牌亏损47.3亿元,同比降34.47%,是烧钱大户。徐和谊曾对研发人员称,“你们啥也不干,我照常给你们发工资,一年下来,我多赚20亿(大意)。”北汽自主,不干比干了更好。

北汽集团组织架构,不如东风复杂。但品牌架构复杂度,超过后者。北汽集团拥有14个自主品牌。分别归属于北汽银翔、汽车、、昌河汽车、福田汽车五大子公司下面。合资业务也从属于汽车,这是北汽集团核心板块。

幻速、威旺、BISU(比速)品牌,系北汽与重庆银翔合资,主打低价市场。绅宝则是北汽花2亿美元购入的萨博技术资产打造。Senova(皮卡)、宝沃(乘用车品牌,被卖给神州系)、Gartour(SUV)都属于,同时还有自己的品牌(Foton)。Changhe、Ideal(爱迪尔)属于昌河汽车,还有号称“中国埃尔法”的Daoda。旗下则有BJEV和Arcfox品牌。

其中BISU、Ideal算是北汽旗下公司的旗下品牌的子品牌。这种叠床架屋的架构设计,别说普通消费者,就算专家最好也得照着图表说。复杂度是够了,但这么做有什么优势,从未见北汽官方对此有任何系统阐释,品牌战略一笔糊涂账。

如此复杂的品牌群,产品区间、目标市场重叠;品牌建设能力被削弱、集团运维资源被摊薄;产品大多停留在低端区域互相打架,进而导致渠道网络混乱、经销商亏损严重。可谓坏处一箩筐。

品牌运营成功需要复制,但北汽喜欢复制失败的品牌策略。不断组建新公司,投入新产品,结果是没有一个自主品牌能做好。

现在还比较新鲜的BEIJING品牌,如果你只知道一个X7,那就图样了。BEIJING品牌横跨燃油和新能源,燃油车有X3、X5、U5、U7在售。新能源则有EX3、EX5、EU5、EU7。品牌发布不过14个月,生的孩子一大窝,想不到吧。

有理由相信,原本属于绅宝和的产品,归属到BEIJING品牌。绅宝市场口碑已崩,大概率被放弃(自然不会有官方宣布此事)。而新能源这两年“陡坡速降”,管理层渐失信心,从逐步剥离这些政策型产品,让后者专心做集团投入重金的Arcfox品牌。就品牌战略而言,集团永远对新品牌宠爱有加,也舍得投入资源,做不好就直接放弃做新的,而非试图挽回品牌生机。用“始乱终弃”形容,似乎不为过。

产品架构三条线都在吃瘪

如果放在2019年前,鸟瞰北汽自主产品线,大致有三条:绅宝主抓轿车,幻速及其子品牌生产城市SUV,还有一条线硬派越野吉普。新能源则百无禁忌,从A00到SUV都可以跨。BEIJING品牌则很难归类,它旗下五花八门的产品,俨然一个“小北汽”格局。力捧的X7表现不如人意之后,接下来不知如何运作。就怕北汽一怒之下又创新品牌。

眼下的自主品牌,除了一个BJ40尚能以出色的辨识度混迹江湖,其他都面目模糊。十几个品牌总计销量50万辆左右,也就够吉利一个牌子卖4个月的。

从车型结构来看,北汽自主品牌的轿车方面集中于A0和A00级,C、D级各只有一款。SUV则ABCD俱全,其中紧凑型SUV8款,最密集。MPV居然也有5款,其余Mini Van、Pick up等车型没啥存在感,不赘述。北汽不深入轿车,颇有自知之明。几年前SUV盈利能力明显更强。2018年之后SUV领域变成红海,北汽自主的日子开始不好过。

就在这一年,北汽甚至想放弃整个燃油车板块。时任北汽董事长的徐和谊称,2020年、2025年分别在、全国范围停售燃油车。他承认燃油车领域“北汽没戏,或者戏不大”,全力押注新能源。但是2019年至今新能源业务也经历了大滑坡。北汽默默收回这句话,继续做燃油车。

但是燃油车技术,特别是买来的93、95技术,不受待见。而今年10月,退出“北汽德奔”,北汽在这家合资公司的股权由51%升至100%。2015年德奔成立的初衷是帮助北汽消化整合转让的技术。技术在90年代的确能打,但现在更适合放进博物馆。而用技术打造的BJ90(GL换壳)、X7(E级V212平台),销量都不如预期。

不是换标了市场不认的问题,而是北汽的整合能力不行,小毛病多、口碑差(也有新能源EC系列带来的坏影响),导致销量后劲儿不足。

品牌力上不去就拼性价比,这想法也没错。北汽自主品牌车型平均售价8.2-10.8万元之间波动,这还是新能源拉高所致。

2020年,北汽自主燃油车占据全国燃油车市场份额预计在1.2%,2021年起大概率掉到1.0%以下,销量榜上将被标注为“其他”。

新能源2020市场占比19.5%(预估),2021年14.7%,看上去还可以,但考虑到新能源曾占国内市场半壁江山,下滑趋势不受遏制的话,前景也不妙。而且,如果去掉B端客户,还剩多少不大乐观。B端销量呈波段,出租车和共享车大单固然很爽,但也是双刃剑。得罪C端客户也不能得罪B端,因为出租车司机太好编段子、太能侃了。乘客经常听到出租车司机把新能源EC系列骂出花来。负面口碑快速扩散的结果,现在大家都看到了。

多品牌并非原罪。研发和营销支撑不了多品牌雄心的时候,后者就成为战略负担。北汽的研发水平到底如何,不用提原创,就说本地化改造,已经用脚表达了看法。简单说,手把手都教不会。另一个曾经喜欢“多生娃”的奇瑞,现在口号是“一个”,可谓“听话听音,锣鼓听声”。

另一个镜像是长安。曾经也声称要停产燃油车的长安,推出系列自主技术品牌——蓝鲸动力、方舟架构、北斗天枢等,先后落到产品上。长安在2020年拿到自主品牌销冠。自主品牌竞争力的出路,其实已有成熟路线图,北汽是照方抓药、苦练内功,还是继续执着于掰棒子策略,决定了北汽自主能否在市场上立足。

标签: 北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