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说说特斯拉的计算逻辑和计算能力

今年3月,特斯拉的销量再创新高,凭借着Model 3和Model Y这两款国产车型,特斯拉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了国内新能源市场当中最“强大”的一股势力。然而,伴随着销量的飞速增长,特斯拉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引发一众特斯拉车主维权。

借用上海车展维权女车主的一句话:“我们活着的人应该为死去的人发声”。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已发生了数百起交通事故,累计造成175人死亡,其中更是有超过200起事故是由特斯拉失控造成,这些数字令人细思极恐。

而在中国,事故频发也经常把特斯拉送上热搜榜。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5月份至今的近一年间,特斯拉车辆在中国境内至少发生20起安全事故,其中还包括一起两人死亡六人重伤的重大事故。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国产特斯拉车型自2020年至2021年3月的累计销量为20.67万辆,也就是说差不多每一万辆特斯拉电动汽车,就会出现一起交通事故。这个交通安全数据的比例,比起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而言,是非常高的。

而针对这一次上海车展上张女士的维权,陶琳再次语出惊天。“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我觉得她也很专业,背后应该是有(人)的。”、“1000多个多个(车主)里面,大概有90%多的客户都愿意再一次选择特斯拉。”秉着为消费者负责的原则,我们也对特斯拉的问题重新进行了审视,并提出了一个需要特斯拉亲自回答的疑问。

特斯拉的车机芯片是否达到车规级?

是的,我们今天要聊的是特斯拉的车机芯片。有些朋友可能要问,特斯拉又出了什么事?在这里,笔者先为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这是一起近日发生在国内某高速公路上的惊险一幕,视频中车主声称自己驾驶的特斯拉在行驶过程中车机系统突然宕机,在车主将车辆停放在应急车道并再去对车辆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其车机系统完全卡死,触摸中控屏也没有任何反应,而中控屏上的显示的速度仍为128km/h,令车主惊起一身冷汗。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前就因为中控屏异常宕机、黑屏等问题,特斯拉已经主动召回了部分Model S/X车辆,对软件更新并替换媒体控制单元(MCU)中的8GB嵌入式MultiMediaCard(eMMC)。但是,从此次车主曝光的视频来看,车辆为一台国产Model 3,由于类似的事件在国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再加上近期又有不少Model 3车主反馈,这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难道在特斯拉的国产车型当中也可能批量存在中控屏异常宕机的问题?

先来看一下网友们对此类事件的态度。

针对特斯拉高速行驶宕机事件的网友评论

“手机可以宕机,通常没什么问题,但车嘛...”是啊,如果宕机发生在了高速行驶汽车上,那很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特斯拉Model 3并没有设置仪表台,所以车辆在行驶时所有的关键信息都被整合在中控屏幕上,车机系统宕机,那就意味着车主无法从车辆上获得任何信息,包括车速、剩余电量、导航、车辆状态等均无法查看,只能由驾驶者凭借经验去驾驶。

如果驾驶者驾驶经验老道,那确实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可但凡遇到的是一个新手司机,那么在发现车机系统宕机后发现导航和车速等关键信息卡死,肯定产生紧张情绪,后续会发生什么就难以推测了,所以说,特斯拉车机系统宕机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大。

为什么会宕机?

这里就要提到特斯拉车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了,前几天,有一位技术大牛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详情可查看下图),并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可。

笔者将这位大牛的话做了通俗易懂的总结,即常见的操作系统分为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其中分时是指多个用户分享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多个程序分时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是一个多用户交互式操作系统。

在系统工作过程中,分时系统会将时间划分为多个碎片,将多个任务划分到多个时间碎片里,没有限制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有的任务能完成,有的任务不能完成,而不能完成的任务就会造成宕机现象。

再举个例子,此前,深圳的一位特斯拉Model S车主蔡先生就因为通讯录中存在特殊字符而特斯拉的车机又不能识别,导致信息读取失败,进而引发了中控系统突然宕机,这相当于车里的任何功能都失效了,因此当时确实吓了车主蔡先生一跳,不过好在没有事故发生。

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孰强孰弱?

言归正传,特斯拉的车机系统正是基于Linux系统打造的,系属分时系统中的一支。

分时系统原理图

一般,在智能手机或是电脑上,通常会采用分时系统,我们在电脑或是手机上遇到宕机的情况,重启就够解决我们的问题,而汽车的车机要是宕机,虽说同样可以重启,可一旦因为宕机发生了事故,生命是不能重启的。

上图较为生动形象的反映了特斯拉分时系统的特点

这位技术大牛指出,现在很多传统汽车厂商开发的新能源汽车都采用实时系统,而唯独特斯拉采用的是分时系统,甚至有人因此还吹捧特斯拉是汽车圈的“苹果”,但殊不知,分时系统应用在车机上是一种非常激进的行为,一旦软件存在BUG,那么就需要靠不断地收集数据来修改BUG,而每一辆特斯拉都要为帮助特斯拉修改软件BUG做出自己的贡献。

换句话说,特斯拉车主就是在给特斯拉充当实验的小白鼠。

实时操作系统模型图

而实时操作系统则是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够接受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其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来控制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做出快速响应,调度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完成实时任务,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相比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高度可靠,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无法预料的灾难性后果。因此在实时系统中通常会采取多级容错措施来保证系统的安全及数据的安全。

可以说,但凡涉及到实时系统,都来到了一个专业的领域,如航空航天、军事、核工业等,只是因为很小众,所以也没什么名气。另外,随着汽车安全被得到重视,如今实时系统也被广泛运用在了汽车工业领域。而其中做得比较厉害的就是黑莓的QNX系统,这是一个专为汽车控制单元开发的底层操作系统,与车规级芯片在设计研发初始阶段就进行了完美适配,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可靠性。

这位技术大牛还分享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汽车是不适合用分时系统的,因为汽车对事件的反应能力有强制性,而来不及反应就会发生事故,既然是分时系统,那么就无法完全避免和绕开上面提到的问题。这也从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特斯拉的主动安全系统会经常出现刹不住或是行驶中出现黑屏的情况。

回归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的车机芯片是否达到车规级?

可能大家又要发问了,车规级芯片和消费级芯片有什么区别呢?就算特斯拉用了消费级芯片又怎样?这里我们为大家做了解答。

首先从核心技术层面讲,汽车搭载的车规级芯片与手机电脑搭载的消费级芯片相比,两者差异不是在简单的制程和核心数量上。先看开发周期,车规级芯片的开发周期通常需要3-5年,而从时间节点来看,特斯拉的芯片有99%的可能是消费级产品。

再来看安全层面,手机芯片可接受的不良率是万分之二,汽车芯片的不良率则不能高于百万分之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国产特斯拉车型自2020年至2021年3月的累计销量为20.67万辆,也就是说差不多每一万辆特斯拉电动汽车,就会出现一起交通事故。这个交通安全数据的比例,比起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而言,是非常高的。这是不是也能够从一方面说明特斯拉的芯片属于消费级这一水平呢?

而相比手机,汽车的工作环境要恶劣百倍,行驶时不仅会遭遇更多的振动和冲击,还可能要面对各种液体或粉尘的侵蚀,甚至就连温度条件也颇为极端。比如车规级芯片要承受的温度范围一般在-40°C-150°C之间,而消费级芯片只需满足0°C~70°C工作环境即可。

特斯拉用了一个分时系统做车辆的核心系统,再拿消费级电子产品零件开发汽车控制系统,不强调安全稳定,只是一味地追求算力水平,这就是特斯拉对消费者最不负责任的地方。

而高算力带给了特斯拉什么呢?特拉斯就曾经曝出过“幽灵现象”,比如车开到无人墓地,却感知周围很多行人;前后本来没车,却感应出有车。这些其实都是算法缺陷,不能在特殊环境中准确识别周围物体。对于特斯拉来说,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保证整个系统出错率可以忽略不计。

说一个有趣的,网上有人曾提到,特斯拉虽然不安全,但是车机智能化程度还是“杠杠”的。

但B站的一位名为“滑布李”的Up主在此前也发布了一期关于特斯拉车机系统和小鹏P7对比的视频(《作为Model 3的车主,见识了小鹏P7语音能力,眼泪不自觉从嘴角留了下来》),而这位“滑布李”也恰巧是一位特斯拉Model 3车主,对上述问题,他进行了辟谣。

经过他的实际体验,特斯拉Model 3和小鹏P7的车机系统智能化表现出现了天壤之别,其中小鹏P7几乎很轻松的完成了所有常见的指令,并且能够智能的分析场景完成车主的指令,而特斯拉则是一言不合就开启了座椅加热,由于视频内容比较精彩,所以在最后建议大家抽空看上一看。

写在最后

特斯拉的问题其实很早就暴露在了我们的眼前,只是由于那时的特斯拉刚刚引入,国人对其还存在着一些的新鲜感,对于它有着比较高的容忍度。可正是当初的我们给予了特斯拉太多的包容,才让它变得如此肆无忌惮。

央视知名评论员白岩松表示:“女车主踩到车顶因为违法被拘留五日,已经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那么接下来,如果大家仅仅只是看热闹,只纠缠于这一件事情的解决,而不能从系统方面去进步的话,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智能汽车行业,甚至整个我们的消费环境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解决这个事件,不能只满足于哪一方面的过瘾,而是整个行业要过关,否则会是整个行业真正的刹车不灵!”

如今,舆论的引导已经让这一问题浮现在公众的面前,生命安全不可辜负,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导致“刹车失灵”,下一步,都需要监管部门和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合理的调查检测,并给出合理的调查结果。面对新品牌,我们有容忍,因为我们觉得它能够自己做好,可面对这种“屡教不改”的问题产品,相信国家的监管部门也是秉承着零容忍的态度。

最后,再来说一下我们常提到的智慧交通,特斯拉是分时系统,用消费者当小白鼠来完善自己的云端数据库,这已经是本末倒置,和我们想要的智慧交通没多大关系。而全时系统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现有的车载算力无法支撑庞大的计算需求,当然如果未来能够实现路况简化,比如单位路段上的汽车根据目的地全部进行数据编组行进,统一车速,大大减化路状环境,统一控制车辆行驶状态,将那么我们也就进入了所谓的数字化轨道车道阶段,这或许才是未来智能汽车真正的发展趋势。

标签: 特斯拉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