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特斯拉还能买吗?中美特斯拉事故调查方法研究:从云端到地面

​2021年2月21日,中国河南安阳发生一起特斯拉“刹车失灵”事故,这一事件持续发酵,引发了一场关于智能汽车的大讨论。

迄今为止,河南安阳特斯拉“刹车失灵案”过去近80天,人们对这一事件的认知,依然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到底谁对谁错,人群分裂成两派,一派痛骂特斯拉滚出去,一派痛骂特斯拉女车主无理取闹败坏了我国商业环境、降低了特斯拉车主的“高知高收入”身份属性。双方吵得不可开交,至今没有结果。

无独有偶,4月17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同样发生一起特斯拉车祸事故。不同的是,得克萨斯州特斯拉事故发生了致死事件,两位驾乘者身亡。美国公权力部门开始展开调查,23天后,5月10日前后,美国方面第一个针对事故的调查报告出炉。

那么,针对差不多同类型事故,中美两国在调查手法上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呢?我们云对比了一下。(如有误伤请多见谅)。

特斯拉中国安阳女车主“刹车失灵”案

1、2021年2月21日,河南安阳张女士父亲驾驶特斯拉(特斯拉Model3进口标准续航版)行驶在安阳341国道南段村段,发生了“刹车失灵”,后解决未果,张女士开始维权,从而进入公众视野。事故并未发生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当天,当地交警出具了事故责任认定书。这里公权力部门第一次出现,不过和调查无关。

2、3月9日,事故发生后,张女士与特斯拉多次沟通未果,在当地发生坐车顶、雇模特维权等行为,所属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郑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次组织双方调解,未果。这是公权力部门第二次出现。

3、57天后,4月19日,张女士所诉“特斯拉刹车失灵案”仍未解决,张女士来到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站上车顶大喊“刹车失灵”维权。

汽车视评

4.19上海车展特斯拉车主跳车顶维权,刹车失灵,昨天刚了解到茂盛城市花园特斯拉起火事故内幕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别买特斯拉,买了出事你只能这么维权,相信RM ,相信XX,后半句是什么?自己脑补,我负责任地告诉你,绝对没用!不仅没用,适得XX,成语接龙,自己接,言尽于此。

视频号

4、4月20日,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宣布张女士因“扰乱公共秩序”行拘五日。公权力部门第三次出现,不过和刹车失灵案本身无关,而是另一个案件:扰乱公共秩序。


5、4月2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文,“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已责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公权力部门第四次出现。


6、4月21日,中消协表态:企业经营的首要前提是尊重消费者。公权力部门第五次出现。


7、4月22日,中国市场监管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旗下报纸)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最新独家!事故发生前一分钟究竟发生了什么?特斯拉如是说”,这篇文章原文发布了特斯拉提供的最新证据和读解,引发大量分析、讨论。特斯拉8分钟之后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转发。

8、4月2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文,“智能网联汽车亟待建立数据可信监管体系”,并宣布相关平台6月上线。公权力部门第六次出现。


9、4月28日,中汽协提前发布“汽车数据可信存证区块链平台”。


10、5月7日,特斯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以产品质量问题为重点,全力推动车辆进行相关部门指定或监督下的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事宜,争取帮助张女士尽快回归正常生活。但截至目前,张女士一直不同意接受相关部门指定或监督下的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


5月1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特斯拉第一时间进行了转发。这一征求意见稿强调的重点是汽车数据安全,疑似和安阳女车主案并无关系。

由此,上述共10条线索,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公权力部门。除了媒体、自媒体、个人存在前往事故现场实测、取证的调查行动外,也许是事故性质激烈程度、重视程度还不够,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公权力部门介入了此事件的实地调查,大家更多地采取了云办公的解决方案

同期,国内还发生了一起特斯拉“失控”案。5月7日,广东韶关浈江区五里亭凤凰路,一辆特斯拉轿车追尾碰撞一辆小型货车,特斯拉司机当场死亡。媒体调查再次成为人们了解这一事件“真实情况”的唯一窗口。

“5月8日,有记者重访事故现场,通过对比事发监控视频现场测算,发现特斯拉追尾前0.5秒内的车速或已达158km/h,而事故路段限速60km/h。此外,从特斯拉车主的多位亲友处了解到,车主为当地退休警务工作人员,年龄在60岁左右,发生事故的特斯拉为2021年1月购入。”

那么,相对应的有调查、取证权力的公权力部门去哪里了呢?迄今为止并没有人主动公布。仅媒体报道称,“公安部已派出专家组赶往韶关,涉事特斯拉已被封存,接下来将对该车进行全面检测”。

公安部出马?媒体的这个论断怎么来的呢?笔者溯源了一下,据南方plus(南方报业传媒)5月9日报道:下午4时,记者在韶关市交通清障拯救中心,事故违法车辆停放场看到,被特斯拉追尾的货车已被拖至该场地。据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涉事特斯拉也被封存在该停车场,有专人24小时看管,目前公安部专家组正在赶往韶关,接下来将对该车进行全面检测。

  图:南方+

也就是说,公安部前往调查,不是公安部自己说的,是当地韶关市交通清障拯救中心工作人员透露的信息,来源是南方+记者采写,这和相关部门主动宣布牵头调查,存在差异。

不过这和河南安阳女车主案相比,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但总体上,到底哪个部门对智能汽车失控、致死这个类型的事件、案件负责,国内并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人主动请缨第一时间跳出来担当。其中交警和消防部门,发生事故时不得不出来,这是另一种情况。

正是因为迟迟没有公权力部门为相关事件定性,河南安阳特斯拉刹车失灵案在社会上引起的纷争五花八门,越来越像一场全民舆论对骂狂欢,有些情节更像是一场闹剧。

近日,有广东男性特斯拉车主通过网络表示:已起诉河南安阳女车主,因为她的维权导致他作为特斯拉车主遭到了歧视。该车主称,河南安阳女车主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而不是闹事。这位男车主还发了一个续集,说是“我刻意的放大了情绪,以增加视频的感染力”“这是我的一次测试”,诸如此类。

另外一个方向上,民间甚至出现只要一有交通事故,就往特斯拉失控身上硬贴。事故主角有时不是特斯拉,为了不至于错过热点,自媒体在发布时,常常第一时间写成特斯拉失控、刹车失灵。这种舆情令人心惊。

对比一下美国4月17日发生在德克萨斯州的特斯拉致死案,相关部门到底是怎么调查的呢?我们在这里也简单梳理了一下:


1、2021年4月17日晚,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公路上,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行驶期间撞树并引发火灾。该事故导致车上两名男子丧生,轿车也被烧得仅剩下一个车架。

2、4月19日,美国德克萨斯州警方表示,将于20日向特斯拉发出搜查令,以获取上周末发生的一起致命车祸的车辆数据。这里第一个公权力部门出现:州警方。

3、4月19日,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均已派出调查小组前往事故地点进行调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派出了一个特别小组进行调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则派出了两名调查队员。这是第二、第三次公权力部门出现。


4、2021年4月20日,特斯拉公司CEO马斯克在回复一名网友时写道:“……目前恢复的数据日志显示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没有被打开,而且这辆车没有购买全自动驾驶系统(FSD)。此外,标准自动驾驶系统需要车道线才能打开,而这条(事发)街道没有车道线。”


5、2021年4月28日,德克萨斯州Harris县消防部门公布了4月17日发生的一起特斯拉撞车事故的细节,证实当消防人员到达现场时,车上死亡的两名乘客都不在驾驶座上。这是公权力部门第四次出现。

6、5月10日前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针对4月17日得州特斯拉致命性撞车事故发布初步调查结果:撞车事故后起火,造成存储数据损毁。事发现场未能找到转向装置(汽车方向盘)。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写道,家庭监控视频显示,司机和他的朋友坐上了2019款Model S轿车的驾驶座和前排乘客座位,然后在路上行驶。(这与消防部门看到的驾驶座无人这个结果不同,这种对细节上的处理让人能够感觉到这个机构确实在调查)


据这份初步报告表述:“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在车祸发生地对一辆样车进行的测试表明,交通巡航控制可以启动,但自动驾驶系统在那段路上无法使用。”(这种实地亲测调查的手法,令人感到放心,毕竟如果是媒体、个人实测还原,比如测试超速,一存在违法嫌疑,二即便测试了,公信力也难免不足,三他,太多的人前往事故地还原、实测,实际上扰乱了当地交通秩序)


6、事件下一步进展公布:据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表述,致命车祸调查和其他重大调查一般需要12-24个月才能完成。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也在调查这起事故。该机构已经对特斯拉汽车事故展开了28项调查,其中24项仍在进行中。


从发生车祸,到初步调查报告出来,到后续调查会如何继续进行,美国那边办事的部门分别包括:当地警方、消防部门、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他们大多采取了去现场实测的方法,总之是能确定的,一步步帮消费者、公众在确定,抽丝剥茧

同时公权力部门还公布了后续调查需要的时间等等。并且,不同的部门还出现了不同的观察、调查结果,比如消防部门给出的信息,事发时驾驶座无人,但另一个部门根据家庭录像公布,出发时驾驶座有人。同时两个主导机构(NHTSA、NTSB)同步进行调查,不存在一个鼻孔出气的情况,调查的可信度、真实性一下子提高了很多。相信在这种调查机制之下,民间发生妖怪舆情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比较国内安阳女车主事件,除了当地交警开出的一张事故认定书可以认做是一个有效文书之外,其他信息基本都是无效信息。即便是媒体、自媒体和个人去现场的实测,比如现场的路况、摄像头是否开启、到底车速能不能到达特斯拉所说的118km/h这个速度等等,即便这个媒体非常客观、来头正统,但要人们全部相信它,几乎没有可能。


晓荌认为,从相关监管、检测机制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笔者认为,由于监管、检测机制存在一定缺陷(比如此前海南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特斯拉自己找到的检测机构,居然把检测车辆的驱动方式都搞错了,同时这个检测机构据称是有资质的,如此情况下,如何叫消费者相信检测机构的权威性呢?),如果不是对智能汽车特别了解、存在特殊爱好(比如限牌城市、或者是对智能汽车的驾驶方式、出行解决方案很有学习的兴趣),同时对行驶稳定性、操控稳定性以及出行安全有着极高要求的消费者,建议可以暂缓购买相应的智能汽车。相信国家公权力部门正在加紧运转,会逐步健全相应的监督、检测机制。但目前肯定不是最好的购买时机。

正如今年2月份早些时候,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与行业分析师桑迪·门罗的一次访谈中,马斯克坦诚了特斯拉的问题:“我们花了一些时间真正解决生产问题。有朋友问我:我应该什么时候买特斯拉?我的回答是:好吧,要么一开始就买,要么等生产稳定下来再买。但在生产加速过程中,要让产量直线上升并在所有小细节上做到完美的确非常困难”。在这里,我们要感谢马斯克的坦诚。

事实上,不仅特斯拉,其他相同类型的智能汽车产品,恐怕存在同样的问题。另有民间消息指出,特斯拉频发交通安全事故,或与特斯拉改写博世提供的iBooster电子助力制动系统软件有关。

据愉观车市报道,5月11日,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邓纳尔博士在德国连线回答现场媒体提问时表示:“IBooster作为博世的明星产品,不仅仅供应给特斯拉,还供应给其他品牌的厂家”。言下之意其他品牌并没有问题,频出问题的只有特斯拉。

标签: 特斯拉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