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一汽-大众ID.4 CROZZ试驾初体验

作者:起帆同学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ID.4作为大众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首款战略车型,被寄予厚望,并把特斯拉Model Y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然而现实却很“残酷”,4月一汽-ID.4 CROZZ仅销售684台,上汽ID.4 X销售了738台,远远不及的5520台。究竟是什么导致ID.4销量低迷呢?真的是产品力不足吗?今天就通过试驾-来一探究竟。



外观初见惊鸿,再见普通


第一眼在停车场中看到,随行的小伙伴们纷纷惊呼“买它”!我个人也觉得它是所有在售车中颜值最高的,原来也可以造出有设计感的车。

终于肯抛弃老气横秋的镀铬金属饰条,取而代之的是贯穿式LED日间行车灯,烘托出扁平化的发光Logo,两侧则点缀IQ LIGHT智能大灯(灯光效果稍后会专门去地库测试)。

尾部采用贯穿式的LED尾灯,与车头前后呼应,白色车名与白色车身融为一体,高级感跃然而生!后查阅资料发现,其他颜色的车名配色均为白色,并未与车身颜色保持一致,这点略感遗憾!

车身线条简洁,但有力量感,侧面看车顶线条从C柱明显下滑,凸显轿跑风格。整体外观富有张力,又不失时尚,但这样的设计,放眼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却略显中庸!




内饰娥眉粉黛,效果依然大众


门把手为半隐藏式,手扣处轻轻一按一拉(和传统开后备箱感觉相似)就进入车内。缺少仪式感!

打开车门的一瞬间,并没有面而来艳惊四座的内饰设计,采用当下流行的“一小一大”的仪表盘+中控屏布局。小仪表盘显示车道、车速、续航、电量、安全带状态、档位状态等基本信息。

中控大屏则集中了以往实体按键的所有功能,然后并不是所有实体键都被取消了,保留下来的按键多为一体式按键,感觉更像是燃油车向纯电车型的过渡设计,个人不是很喜欢!内饰设计继承了外观的简约风格,通过一条环绕全车的灯带,突出车辆的科技感。虽然整体内饰设计优于在售的车型,但不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调教炉火纯青,加速一脚不行


车辆无需启动,携带钥匙上车后,车辆就进入通电状态。换挡杆被设计在仪表台右侧,按压最右侧P键,并旋转梯形换挡杆,切换至D挡。轻踩油门,车辆起步很稳,踏板角度和动力输出比例非常线性,AR HUD会随动显示最新的辅助驾驶信息。松开油门后,车辆仍会继续行驶,驾驶体验与普通燃油车无异,这一点肯定会讨“油换电”车主的欢心。

加速性能一般,猛踩一脚毫无 “推背感”可言,难怪百公里加速要8.34秒,超车党只能 “望车兴叹”了!。但不得不说整车NVH表现优异,即使在高速行驶下,隔音效果良好。

切换至B挡(动能回收模式),车辆行驶过程中,松开油门,不同于其他新能源车“猛磕头”的生硬动能回收,表现得更加平顺,电机控制策略偏舒适,底盘调教的阻尼反馈线性且细腻,不会出现头晕、呕吐等副作用,当再次踩下油门时,动力响应衔接顺畅,没有延迟或顿挫感,这一点也体现出深厚的造车功底!

行驶过程中测试了0-80km加速、急加速、急停、弯道、过减速带、城市道路、砂石路面、封闭道路,得益于的MEB纯电平台,车身前后50:50配重,以及深厚的调校功底,和DCC动态底盘控制系统的加持,底盘表现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扎实”。整体驾乘体验良好,的确是一辆品质的车。



智能科技表现平平


搭载的IQ. Drive L2+级驾驶辅助功能,因路况受限,实测了车道保持、变道辅助、交通标志识别、后侧来车预警功能,以及AR HUD辅助驾驶功能、360°全景影像的功能。其中AR-HUD可显示车速、导航信息、交通标志、限速、转向指示、车道偏离、碰撞预警、跟车距离、行人提示等辅助驾驶信息,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另外实测的ACC自适应续航,可以实现自动跟车,自动车道保持,但车速要达到60km/h以上,才能有效介入。且在道路出现岔口时,仍然直线行驶,算法有待优化。希望后期OTA升级后,可以解决此问题!

而搭载的MOSC 4.0系统虽然经过本土化改造,但显然水土不服。中控主界面虽然可以选择多种主题色,但是功能键用实色填充,感觉比较LOW。人机交互效果不太友好,需要适应。我个人觉得既然取消了大量实体按键,把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中控屏上,那就应该在车机系统上好好下功夫。其实也不难,出门左转,全世界车机系统玩得最溜的都在中国!




颜值不够,灯光来凑


为了测试灯光效果,特意把车开入地库,入库后最先的是位于仪表板与前风挡之间的交互灯,利用灯光和颜色变换,给人一种驾驶者和车进行交流的感觉。


车灯点亮后,瞬间亮瞎我的“狗眼”,IQ. Light的矩阵式 LED 大灯,配合贯穿式LED灯带,烘托出被点亮的Logo,营造科技前卫效果。引起众人一片惊呼。

尾部的矩阵式 LED 大灯呈现高低远近的层次感,贯穿式LED尾灯,和点亮的红色Logo,觉得好像似曾相识?突然顿悟,这不是BYD的风格吗?也不知道BYD会不会去告侵权!

毕竟奥迪一脉相承,这次把那套“光影”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这台外观、内饰、动力、智能化上表现平平的最惊艳所在。真的有点颜值不够,灯光来凑的嫌疑!



短悬长轴,空间出众

我分别在驾驶席、副驾驶席、后排进行体验,前排主副驾膝部、头部空间余量很大。因试驾的是顶配车型,主驾椅包裹性很好,背部支持较强,乘坐舒适性不错。

反观后排座椅,因座椅角度固定,且座位较高,坐垫较薄,舒适性一般般。但前后排空间都很大,身高182cm的我,在前后三个位置上都没有局促感!这对于车身尺寸4592*1852*1629mm,轴距2765mm的紧凑型SUV来说,车内空间表现相当优异!

因车身采用溜背造型,整个后备箱打开时,很有掀背车风格,512L的后备箱空间,地板平整,且开口较大,方便存取大件物品。

掀开后备箱垫,下方就直接出现了电池包,尾部预留了一个储物空间,应该是为了防止追尾后引起“次生灾害”而设计的缓冲区。但电池包直接裸露在外,又缺少必要的保护,安全性是否过关,我打一个问号?



几个不得不说的槽点

槽点1:单音喇叭太难听,还没有小编的老年代步车喇叭悦耳。再加5块钱,还你一个更好的

槽点指数:★★★★★

槽点2:在看不到的地方,竟然使用前盘后鼓,抛弃了多年的造车原则!20多万的车,这次不厚道!

槽点指数:★★★★★

槽点3:无线充电的位置奇葩,对于离不开手机的“低头族”来说是这个设计非常不友好,但对于行车安全还是大有裨益!

槽点指数:★★★

槽点4:车内门把手饰条,使用硬塑料装饰,此处使用频率较高,很容易粘上手印、指纹,虽然清理难度不大,但频率也很高,影响视觉感官。

槽点指数:★★



试乘试驾总结

总的来说是一台没有明显槽点,也缺乏独特亮点的车型!它就是一台很“”的车!从销量上可窥一斑,凭借庞大的经销商网络、强大品牌号召力和销售能力, 4月-销量仅有684台,上汽也只有738台,与 的5520台相差甚远!且后者正处于风雨飘摇、缺芯减产的状态!南北联手也未能“趁他病,要他命”!究其原因,除了车辆科技感不足,缺乏亮眼的卖点外,略高的售价,也是制约销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购车建议:


建议一:如果你是系的铁粉,注重空间和驾乘舒适性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在同价位的合资纯电车型中,除了,和还未上市的Mustang Mach-E外,就只剩下国产的小鹏P7、比亚迪汉、埃安LX,可选范围不大!

建议二:但如果你追求科技、前卫,注重车辆加速性能和智能化,那就明显落伍!

如果问我会不会买的话?有两点我不会选ID.4 CROZZ,1、没牌;2、穷!


外观指数:★★★☆

内饰指数:★★★

空间指数:★★★★

操控指数:★★★★☆

动力指数:★★

科技指数:★★

购买推荐:★★★☆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