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集结全部力量,打造“技术长城”标签

汽车行业的运行规则正在转变,新能源、智能化两条赛道已成大势,互联网一代消费群成主流,倒逼车企战略决策、营销方向等层面,必须做出质的改变。

处于中国品牌汽车第一梯队的长城汽车,率先闻风而动,从组织架构到整车生产再到营销,来了一场由内而外的全面变革。借此机会,打造技术强企的野心逐渐显露。

从2020年下半年,汽车的大型活动或发布会,更多是围绕技术展开。三大技术品牌——柠檬平台、坦克平台、咖啡智能,被反复提及,并延伸至氢能源、混合动力、电池技术等细分领域。

从集团到旗下品牌,再到未势能源、蜂巢能源、毫未科技等旗下公司,全都行动了起来。汽车透露出一个信号:集结全部力量,树立“技术”标签。

#1

根基—三大技术品牌

2020年7月20日,是汽车开启技术类刷屏的转折点。这天,汽车发布三大技术品牌——柠檬、、咖啡智能。

随后以此为根基,推出柠檬混动DHT、氢柠技术、大禹电池、3.0T+9AT/9HAT超级动力总成等多项核心技术,涵盖燃油、纯电动、混动、氢能等多领域,涉及集团、旗下五大品牌、6家零部件企业,牵扯到汽车向全球化出行科技集团转型、2025战略等重要规划。

一年多的时间里,与三大技术品牌有关的活动已举办百余场。经过粗略梳理,较为重要的有12场。

离三大技术品牌发布会最近的主角是未势能源,2020年9月14日,发布三大氢能产品技术。未势能源主攻氢能源技术,是汽车在两年前收购上燃动力后成立。

此次发布会,未势能源发布95kW乘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发动机、最大可拓展至150kW的平台化燃料电池堆及70MPa高压储氢瓶阀及减压阀等三大产品。

3个月后,柠檬混动DHT技术亮相。该技术包括一个混动系统,两种动力架构,三套动力总成。WEY品牌的玛奇朵成为首搭车型,在今年7月左右已陆续举行试驾会。

时间来到2021年,与技术类相关的动作更频。先是3月发布氢能战略,提出构建“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推出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

蜂巢易创跟上,推出“3.0T V6发动机+9HAT混动变速器”、智能混动专用、高挡位横置P2等三大动力总成,以及智能多合一纯电驱动系统和智能转向系统。

4月上海车展,旗下诺博科技发布iNest智巢2.0智能座舱。6月,未势能源启动双子星计划,包括电堆、燃料电池、储氢等三大天团,并将在雄安新区落地“百辆氢能重卡示范项目”。

同月28日,迎来又一重磅活动“2025战略暨第8届科技节”。科技战略中,强调深入布局新能源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宣布未来五年,将累计研发投入1000亿元。

这场发布会主要围绕咖啡智能系统展开,29日整天都是介绍咖啡智能2.0升级系统。大禹电池技术也首次亮相。3月后,汽车首次揭秘该技术。9月28日,旗下毫末智行举行品牌开放日,介绍辅助驾驶系统应用的最新成果。

通过不间断地曝光和营销宣传,“技术”的标签不断强化。

#2

“技术长城”稳了吗?

“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无钴电池三大核心技术,最为亮眼。”有业内人士表示。

整合软硬件技术,打造集成式系统解决方案,缩减研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是汽车研发方向。以电子电气架构为切入点,采用高算力芯片高通8155等技术,是汽车打造集成式解决方案的重点。

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速度和市场反馈来看,汽车比大部分车企更为抢眼。

智能座舱研发已成为整个行业的研发趋势,并都在向域控制集中式、中央集中式架构推进。

诺博科技2018年从汽车独立后,逐步转向智能座舱研发,发布有iNest智巢2.0智能座舱。该系统提出集成式智能座舱系统解决方案,从电子、座椅、内外饰等都应用新技术。

“三区驾驶模式”是最大亮点,方向盘与仪表屏可同步实现左、中、右三种驾驶位置移动,提供驾驶、会议、娱乐三种座舱场景模式。通过高端座舱域控制器(采用高通8155芯片),全栈开发能力,构建“电子+软件”生态。

“我们将整个座舱系统进行打包开发,这样可以大幅减少沟通成本,大大缩短研发时间。”诺博科技总经理乔宪光曾表示。

和大多数智能座舱业务服务商一样,诺博科技尚处于初级阶段。开发的座舱控制器产品及部分端产品,今年才开始实现逐步量产。

作为汽车智能化的标志系统——咖啡智能,基于GEEP 3.0电子电气架构,不仅涉及智能座舱,亦包括智能驾驶、车身控制、动力底盘、智能驾驶3个域控制器。

毫末加入后,汽车自动驾驶等技术研发速度加快。从咖啡智能系统1.0版本推出到升级为2.0,用时仅一年。

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是咖啡智能的智能大脑,2.0引入SOA设计方式及理念,实现了车身域、动力底盘域等数十个标准化服务接口,涵盖整车全生命周期各项智能功能的迭代升级。

另一大技术亮点无钴电池,于2020年由蜂巢能源发布,为全球首个实现无钴电池走向量产的企业。该电池能量密度为240wh/kg,容量为115Ah-MEB。时隔一年,搭载无钴电池的首款车型亮相8月的成都车展。

宁德时代、特斯拉、松下等企业均曾表示,要减少钴电池的使用,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等。蜂巢能源曾透露,已斩获外部市场订单。

基于汽车多路线并举战略,在氢能源、混合动力、发动机等技术领域,亦有深入布局。但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相比竞争对手竞争力不够突出,实力仍有待提升。

坐稳“技术”的地位,还需时间。

#3

营造技术强企形象

持续不断地宣传曝光,让汽车尝到了些甜头。

技术是企业立身之本,“好酒也怕巷子深”,汽车通过创新性营销,一场场发布会,持续性的技术类内容输出,将技术强企的标签植入公众脑海中,尤其是向消费者和资本市场渗透,亦是向竞争对手尤其是合资品牌的一种施压。

汽车的目标是全球科技出行公司。走出国门走向全球是所有中国品牌汽车的梦想,以往受技术实力积累、资金储备、市场认可度等因素限制,选择由低往高走的打法。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品牌向上获市场和消费者认可,与合资品牌在品牌力、技术实力等层面的差距逐渐缩小,以汽车为首的中国品牌嗅到了超车的机会。

魏建军认为,中国品牌汽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占据优势,但“机会只有一次”,而且时间仅三五年。“激进”由此诞生。

加大研发投入,全球多地收购工厂,铺设海外经销商渠道,创新营销手段,打造共创文化生态圈、股权激励员工等一系列举动,透露出汽车试图巩固中国品牌汽车第一梯队地位,增加与合资品牌抗衡的实力。

给市场带来新鲜感的汽车,打入了年轻消费群体内部。针对年轻用户推出的创新性营销方案,引来众多车企借鉴。

在三大技术品牌发布一周年这天,汽车表示,柠檬、、咖啡智能成为发展新动能,销量占比已近50%。欧拉的猫系列,哈弗的初恋、大狗、赤兔等,坦克300摩卡,已是网红车型,汽车销量新增长引擎。

在15万+市场,汽车的力量已不容合资品牌忽视。在技术层面,汽车的积累和实力,亦让竞争对手忌惮。在海外市场布局,汽车通过收购、本土合作等方式,展现惊人速度。在用户运营方面,提出共创、共享、共赢,形成全新的企业与用户关系。

与此同时,打造“技术”的形象,有助于提升整体估值。

相比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较为冷淡,市场估值也常年被低估,如广汽集团(1632亿元)的市值还不到(3778亿元)的一半。

近两年,汽车主动亲近资本市场,频繁邀请证券公司、财经类媒体等走入集团。

效果显而易见,汽车2020年股价涨了300%,市值飙升至3200多亿元。目前,市值已达5000多亿元,在传统车企中,仅次于以新能源汽车见长的比亚迪(7317亿元)。

不过,在汽车努力强化技术标签时,合资、中国品牌、新势力等竞争对手亦在加快布局新能源和智能化。其中,不少对手在某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如丰田氢能源和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智能驾驶等。

汽车想做的是全能型技术企业,这将是一条崎岖又无终点的向上之路。

标签: 长城 打造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