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小鹏汽车科技日谎话连篇 但背后的格局的确非同一般

10月24日,一年一度的小鹏汽车科技日如期举行。“(10月24日)是程序员节,也是我小朋友出生的那一天,”程序员出身的董事长何小鹏称。选择这一天作为科技日,完美地体现了程序员何小鹏的直接与固执。何小鹏在科技日上称,希望把这个科技日做成的文化传统,持续地做下去。



那么,既然是这么重要的一个日子,意味着聊的东西必须有料,观点和看法必须具有前瞻性,才能展示出的真实水准。果然,科技日那天小鹏抛出的问题不出所料,颇有分量,分别是:补能、智能驾驶、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很显然,如果和同在美股上市的理想、蔚来相比,小鹏把自己的业务框架延伸到了公众不那么熟悉的智能机器人和飞行汽车领域,让人不免有惊艳之感。


“谎言”之一:中国首个量产的800V高压SiC平台


10月24日,小鹏宣布正式发布中国首个量产的800V高压SiC平台,充电峰值电流超过600A,采用高能量密度、高充电倍率电池,充电 5 分钟最高可补充续航 200 公里。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 800V 平台的补能技术潜力,发布首个量产铺设的480kW高压超充桩。这个超充桩其采用了充电枪液冷散热技术,通流能力可达 670A以上,并采用轻量化设计,超细线缆,插拔力小、提拉重量轻,即使女性车主也可轻松使用。 



那么,到底这个“中国首个量产的800V高压SiC平台”是不是名副其实呢,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推敲。早在今年8月30日,广汽埃安就发布了基于SiC部件的800v超充桩。“埃安自研的6C超快充技术是基于880v的平台开发,采用碳化硅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完成研发;480kW的超充桩已经量产,目前可以在广州体验”,内部人士向我们透露。


事实上,早在2019年,保时捷就发布了800V的电压平台,只不过其功率模块采用的是硅基IGBT而不是SiC器件。另外,早在2020年起就纷纷布局800V及以上高压平台的企业还包括:吉利的SEA浩瀚架构、比亚迪e平台3.0、通用 UItium 平台、现代 E-GMP 架构、以及Lucid Air 900V架构等。


这意味着,宣布其800V高压SiC平台为“中国首个量产的”,存在夸大的嫌疑。


不过,小鹏在宣传上的这一做法的确非常“聪明”。因为不管如何,搭配SiC部件的800v电压平台都算是比较新的技术。几乎所有玩家都处在较早的阶段,谁能尽快扩大其市场份额才是关键。而相比竞争对手而言,作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三个先行者之一,具备非常鲜明的优势。


“我们相信,补充能源是所有事情的基础。混动、超级混动、增程、换电,都是能源补充体系里面非常好的创新。小鹏认为,小鹏的超级补能,是面向中长期的最好的方案,而且我们希望在2023年年内,完成相关的部署”,何小鹏表示。何小鹏所说的2023年年内完成相关的部署,指的是把小鹏的高压超冲桩“覆盖全部地级市、主要县级市,以及绝大多数高速,让用户可以在节假日长途出游或回老家时可以安心充电”。


相比之下,理想选择了增程,在换电站建设上进行了巨大的投入。按照何小鹏的说法,到2023年就要把它的超级补能设备覆盖到县级市这样的级别,如果这个计划能够达成,意味着理想、岚图等品牌在增程上的投入,、北汽等品牌在换电上的投入,届时有很大概率成为“沉没成本”,反过来制约品牌的发展。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 2021 年电动汽车百人会组织的研讨会上提到,要解决充电时间长难题,需要更大功率的快充技术,超级快充是大势所趋,行业需要推进新能源汽车采用≥ 800V 的更高电压平台。


这意味着,在补能这个方向上,小鹏走了一条非常具有前景的道路。


智能驾驶:还能打得特斯拉找不着东吗?


根据10月24日公布的智能驾驶方案,高速及城市道路NGP是目前的重点。


“我们去年在科技日上立了一个flag,我当时说,我们要做中国最强的高速导航辅助驾驶(NGP)。一年后的今天,我们有点小骄傲地告诉大家,我们做到了”,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在科技日上称。



根据提供的数据,高速NGP在向用户推送后的8-9个月时间里,行驶了1200万公里,而世界著名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截止2020年底的数据是大约1500万公里。预计用不了多久就将完成对Waymo在行驶里程上的超越。


称其NGP的渗透率达到了60%,如果这一渗透率能够在城市NGP上达成,未来将会形成量变带来质变的巨大变化。“到那时我们希望,使用智能辅助驾驶将是一个常态”,吴新宙表示。


实际上,针对吴新宙说的NGP系统,等品牌都已经推出非常完善的解决方案,彼此之间有差异,但到底谁更领先,除了厂商自说自话,公众还有些难以分辨。在智能辅助驾驶上,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要如何把特斯拉“打得找不着东”。


早在2020年11月,发布了包含激光雷达的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在发布这一“架构”之前,在推特上向发难,声称只有的旧版软件,但是没有的神经网络系统(They have an old version of our software & don''t have our NN inference computer)。针对马斯克的这一批评,何小鹏回话怒怼:国内,将在自动驾驶上把打得找不着东,并且声称在国际上会和相遇。


一时间,人们以为何小鹏称将“打得找不着东”,是依靠激光雷达,并且业界很快把辅助驾驶分为视觉派和激光雷达派。两派的代表,一个以为代表,一个是以为代表的部分中国厂商。但是当小鹏首款激光雷达量产车P5上市的时候,明确告知外界:小鹏的辅助驾驶线路以视觉为主,激光雷达为辅。


同样采用纯视觉路线的百度Apollo也不看好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上的应用。百度集团智能驾驶事业群总经理李震宇今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百度把激光雷达在降低整体的感知能力的时候,其实扩大了视觉方面的积累”。在百度看来,在传统激光雷达为主、视觉为辅的传统融合策略中,视觉感知自身的问题和缺陷在雷达感知的掩盖下暴露不够充分。显然,这不利于视觉线路的发展。


10月24日科技日,自动驾驶业务副总裁吴新宙再次重申了小鹏辅助驾驶的路线:视觉为纲,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为辅



众所周知,视觉路线的核心则正是数据和算力,即经过海量样本数据训练学习和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算力支撑。这意味着要“打得找不着东”实际上非常困难。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视觉路线需要数据和算法的支撑。而迄今为止全球已经售出数百万辆,但基本只在国内销售,并且总销量刚突破10万辆,这意味着两者在“跑数据”这件事上差异巨大,并且这个差距还在扩大。


因此就智能辅助驾驶这条赛道来说,并不是市场上真正的领先者,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小鹏在智能辅助驾驶上取得的成绩尽管看起来不那么大,但仍然十分惊人。


“2015年小鹏开始做智能化,2017年小鹏规模做智能化,说实话,我们真的不知道智能化对大家会有多大的改变”,何小鹏称。但是,几年以后,人们对智能驾驶的热爱超出了的想象。“目前小鹏XPILOT 2.5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89.74%,特别是XPILOT 3.0也就是高速NGP,渗透率达到了59.29%,特别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2-3.6万人民币的一个收费的激活率”,何小鹏称。而在中国,截止2020年4季度的数据,的FSD功能在国内的装机率不到2%。



智能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不确定的未来


除了常规的补能和智能驾驶,10.24科技日发布的另两个业务让其充满了想象力,一个是智能机器人(机器马),一个是飞行汽车。恐怕这两个业务才是未来区别于其他同行的关键所在。但这两个业务,小鹏同样进行了“夸大”处理。



根据的智能机器人计划,小鹏智能机器马采用了360度周身摄像头模组 + 激光雷达组成的感知系统,可识别更多物体种类,路径规划也从2D升级为3D,除了前后左右,还要感知更复杂的地形,比如上楼梯等。根据的规划,机器马将直接“无人驾驶”而不是辅助驾驶。



根据此前发布的信息,的这款机器马可以解决小朋友的中短距离的交通出行需求。但到底这个智能机器马将来会有怎样的应用场景,大多数人还不甚了了。


就在10.24科技日前两天,威马发布了旗下首款轿车M7。其产品规划系统及智能系统副总裁林仕翰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媒体老师告诉我,你如果能打造一台车,每天下午四点去接我小孩,无论付出多少代价,我都愿意买”,林仕翰称,“这个说法,对我有很大的冲击,因为对用户来说,他关注的,不是这些硬件所带来的的配置的价值,而关心的是,你这个产品,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威马由此表达出自己对智能辅助驾驶的理解:智能化时代对产品的挑战,用户感知的不是配置,而是场景。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不是小鹏的智能机器马反而更适合这样的场景呢?这正是小鹏的智能机器马让人充满想象力的地方: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也许它将“创造出”一系列全新的应用场景。


相比之下,小鹏飞行汽车的想象空间可能要更大一些。根据的规划,到2024年,就将实现飞行汽车的量产。而截至目前,也才刚刚量产三台汽车而已。



据悉,小鹏的飞行汽车具备一台车的基本属性,能够在大多数的公共道路上自由驾驶;有足够的安全性及驾驶品质;尺寸和现有车辆大小相当,并可随时切换行驶模式,用户不需要专业的飞行培训就可以驾驭。


小鹏声称自己的飞行汽车已经是第六代,可以实现陆行、飞行的自动切换,车身大量使用航空材料,并采用高能量密度、高放电倍率动力电池,高功率密度电驱,及通过机械结构集成设计减重,相比小鹏P7减重幅度达到接近50%。


认为,在未来社会与法规的不断推动与帮助下,飞行汽车的到来将不再遥远,而小鹏汇天则有望成为成为全球第一的低空载人飞行设备制造商。


自称“有望成为成为全球第一的低空载人飞行设备制造商”,同样,这是个的的确确的谎言。早在2016年,国内另一家载人飞行器制造商亿航智能就发布了其首台载人飞行器,并在2018年宣布向客户供货,分载1人和2人两个版本,售价分别约20万美金和25万美金,跟小鹏的首台载人飞行器售价相当。并且,早在几年以前,亿航(EH.US)就在美股上市,成为飞行汽车赴美上市第一股。


不过,相比之下,截止10月25日美股收盘,亿航智能市值仅约15亿美元,而(XPEV.US)市值为411亿美元,数倍于亿航智能。一旦的飞行汽车发足狂奔,其市场份额或不可限量。


总的来说,无论是正在发足狂奔的新能源汽车,还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智能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小鹏汽看起来比大多数竞争对手都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这也是敢于如此“谎话连篇”的底气所在。


“今年9月份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达到了19%,今年累计达到了11.6%,同比增长了接近200%。去年我们还在尝试讨论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是在20%还是25%,在那个时候,我认为会在35%。在今天,我们甚至认为,在2025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会达到50%”,董事长何小鹏在科技日上毫不遮掩他对新能源汽车的看好,“这是一个比我们想象还要快的速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