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奥迪危机不止“翻车”

微信图片_20220613102232.png

出品 | 子弹财观

作者 | 许芸

编辑 | 蛋总

若要问,在当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汽车行业中,哪家车企过得“如履薄冰”?恐怕奥迪要占上一名。近期,在中国市场被“连泼冷水”,一汽和上汽这两家合资公司的日子都不好过。

一方面,与刘德华合作的《人生小满》广告,由于广告文案侵权陷入抄袭危机,致使品牌形象受损。

另一方面,被寄予厚望的上汽首款产品A7L,正式交付半年以来,就一直有产品“卖不动”的烦恼,1-4月总销量都未能破千辆,背后的原因则指向其产品力不足。

如果说“营销翻车”是第三方广告公司失职导致的短期偶然事件,产品力不足则是奥迪的长期烦恼——近年来,奥迪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大规模召回。

中国作为全球三大车市之一,也是最大的市场。在屡屡败给宝马奔驰后,也在加码中国市场,并在长春兴建了纯电动车平台,很显然,希望通过中国市场打响新能源战役。

只是,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疫情的双重考验,在营销和产品力都屡次“翻车”的情况下,还能打动中国消费者吗?其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又有多少?在电气化转型上,的“中国梦”能圆吗?

1、抄袭风波之弊

要说近期最受关注的事件,当属广告抄袭风波,就连其新车发布的信息都被这个负面事件彻底覆盖了。

5月21日,在传统节气“小满”这一天,发布了由刘德华主演的视频广告《人生小满》,迅速引发大量关注。然而,当晚即有抖音用户“北大满哥”表示,该广告视频涉嫌抄袭他的视频文案。

很快,广告抄袭一事坐实,于5月22日发布道歉声明并下架广告视频。5月25日凌晨,“北大满哥”宣布对小满作品文案进行免费授权,广告抄袭事件随之告一段落。

不过,此次抄袭风波引发人们大量讨论,仅在5月22日,微博“小满广告抄袭”的话题阅读量就超过了4.45亿次,而这场“意外的广告翻车事件”所引发的不良影响也远超业界的想象。

首先是奥迪的品牌形象受损。

作为豪华车而言,品牌形象至关重要,在以往的营销中,也在借营销来凸显自身的尊贵。

比如,2005年2月成立的“英杰汇”,据百度百科介绍,这是由艺术、文化、商业及体育等领域的杰出代表和社会主流精英组成,是一个倡导生活方式的社会主流精英联盟。

在这其中,谢霆锋为“英杰汇型格赋电先锋”&“e-tron GT全球大使”;韩寒为“英杰汇极速先锋”;王一博为“英杰汇品牌大使”;来自音乐界的张亚东、体育界的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出任“英杰汇体育大使”……

本次为拍摄《人生小满》广告视频的刘德华同样也是英杰汇成员。

然而,在着力借各界名人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如同这次广告抄袭事件一般,此前奥迪的广告也有“翻车”。

比如,2017年7月,二手车一则广告被指“严重物化女性,把女性比作二手车。”再如,2020年8月,一则RS4广告,因配有一名小女孩靠在RS4前吃香蕉的画面,被网友指责有“恋童癖”之嫌。

(图 / 网络)

品牌形象的树立和维护从来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各种高端品牌每年都会花费巨资让自己的定位不掉档。本次广告选择与老牌天王巨星刘德华合作或也正是出于这一目的,但事与愿违,有时候,费心维护的品牌形象受损也不过两分钟的广告时间。

除了品牌形象受损,本次广告抄袭事件更直观的一大影响还在于——奥迪新车发布的信息被漫天负面消息遮盖。可能很少会有人注意到,5月20日,奥迪小满广告发布的前一天,也是一汽奥迪新车Q4 e-tron上市的日子。

公开资料显示,Q4 e-tron是首款纯电豪华SUV,分为40创行版、40创境版、50创境版和50创享版四款车型,售价为30万元-38万元。同时,限量520台Q4 e-tron先享版两款车型正式上市,售价分别为33.7万元和38.25万元。

(图 / 大众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天,比亚迪举行了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其海洋系列下的纯电旗舰车型海豹,该车型共四个版本,综合补贴后售价在21.28-28.98万元。长城汽车旗下欧拉芭蕾猫也在5月20日开启线上预售,共401km、500km续航4个版本车型,预售价区间19.3万元-22.3万元。

(左图 / 右图 /

而这两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都是目前颇受消费者关注的车型。

在5月28日举办的第二十六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Q4 e-tron正式首发亮相。不过,却有汽车行业从业者发布了关于“合资vs国产品牌观众冰火两重天”的视频。视频显示,展区人山人海,但等合资车展区却颇有些门可罗雀的意味。

“比亚迪汽车的整体价格相较于奥迪而言更加亲民,这可能是造成展区观众数量差异的一大原因。不过,奥迪Q4 e-tron才刚刚发布,在车展区出现这样的差异,侧面反映了其产品吸引力差点意思。”汽车行业观察人士布清研(化名)直言。

在燃油车时代,这样的景象恐怕令人难以想象。但在迈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当下,新车在消费者端呈现出关注度不高,不仅说明其新车产品力对消费者的吸引度正在下滑,更反映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力不从心。

2、失落的奥迪

在一定程度上看,广告“翻车”只是当下所面临危机的冰山一角,汽车产品力的下滑才是最根本的忧虑所在。

近年来,不仅出现了2015年的“排放门事件”和2019年的“白血病事件”,更是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大规模车辆召回。

「子弹财观」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看到,仅2021年9月以来,奥迪在中国市场就进行了6次召回,召回总数超过57.5万辆,召回的车辆既有进口的,也有国产奥迪,而原因大多为产品有缺陷,存在安全隐患。

2021年9月至今召回车辆最多的一次,高达45.4万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于今年1月27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自2022年2月28日起召回部分进口和国产汽车。

其中,召回生产日期在2018年3月1日-2021年12月4日的国产奥迪Q5L汽车共453791辆;召回生产日期在2021年4月14日-2021年12月3日的进口奥迪SQ5汽车共368辆。

而召回的原因皆为网关控制模块存在液体进入风险,进而会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进口车车身还存在底部密封不足的问题,部分车辆在大雨或深水中等情况下行驶时,也可能进水。

“汽车是一个构造及其复杂的产品,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大多数汽车品牌多少都存在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召回问题。不过,如果出现频繁的、大规模的召回,足以说明车企的品控能力不佳,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消费者购车信心,失去用户信赖。对于豪华车而言,用户信赖丧失带来的危机可能比普通汽车品牌的危机更大。”布清研指出。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在BBA三大豪车品牌中,与宝马、奔驰相比,奥迪销量本就已多年处于垫底地位,此番广告抄袭事件,更是让其品牌形象受损,雪上加霜。

数据显示,2021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84.62万辆,同比增长8.9%,居BBA之首;销量微跌2%为75.89万辆,排第二位;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豪华汽车品牌,销量却排在3家末尾,共卖出70.13万辆汽车,同比下跌3.6%。

今年以来,在缺芯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下,BBA的整体销量都不乐观,不过,的下跌更为严重。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的全球销量分别为51.98万辆、48.7万辆,同比下滑7.3%、10%;而的销量为38.51万辆,同比下滑幅度高达16.8%。

在中国市场,今年1-3月,宝马、奔驰的销量分别为20.85万辆、19.21万辆,分别同比下滑9.2%、13.7%;奥迪的销量为16.16万辆,同比下滑22.1%。

显然,在BBA中,不管是在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与相比,越来越缺乏竞争力,面临的竞争形势比都更加严峻。

3、奥迪的“中国梦”

中国作为全球三大车市之一,历来是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1988年,就已与展开合作,在集团总部长春,更有“遍地跑”的盛况。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豪华车品牌之一,最大的市场也在中国。

2021年,在全球交付了168.05万辆汽车,其中,在中国卖出了70.13万辆汽车,在欧洲卖出了61.7万辆,在美国销售了19.6万辆。2021年,中国市场为贡献销售收入11.4亿欧元。

今年1-3月,在中国的销量为16.16万辆,占其全球总销量的41.97%。

或许是车市格局生变造成的竞争加剧,让奥迪感受到了危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屡屡败给宝马和奔驰后,奥迪不再满足于和一汽的合作,又将“橄榄枝”抛给了上汽,成立第二家中国合资公司,加码中国市场。

“上汽希望能够把品牌拉回欧洲那样的定位,提升品牌形象,而不是追求销量,我们对上汽销量的预测是30万辆左右,加上-70万辆的销量,未来品牌在中国市场希望能达到100万辆。”上汽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汽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鸣镝在2020年底表示。

2021年4月18日,上汽品牌正式亮相。3个月后的7月18日,上汽首款量产车型奥迪A7L先行版正式开启预订。9月26日,上汽正式投产并开始预售。

近几年,在豪车领域不断投放重磅产品的同时,也着重在营销方面发力。在营销上,上汽同样打起了明星牌。2022年第一天,上汽官方即官宣肖战为品牌代言人。同日,上汽正式开始交付。

对于上汽产品的定位,贾鸣镝表示,的目标就是要高于奔驰E级宝马5系,这是一辆能兼顾行政舒适性和个人驾驶乐趣的"C+级性能行政座驾"。

上汽官网显示,A7L起步价45.97万元,多达13个配置版本,售价最高达到77.77万元。

微信图片_20220613102124.png

(图 / 上汽官网())

虽然上汽并未给太高的销售压力,制定的月销售目标仅有3000辆到5000辆,但对于上汽而言,作为先锋选手,市场表现和市场反馈都至关重要。

遗憾的是,截止目前,奥迪A7L的销量表现并不佳。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月,也就是上汽上市的第一个月,其销量仅有316辆;2月和3月销量进一步下滑,分别只有258辆和256辆;在中国车市备受疫情考验的4月,上汽销量更是下滑到了123台。

换言之,在这4个月的时间里,上汽的总销量不足千辆。

对于上汽奥迪A7L的销量欠佳,外界有观点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其产品力不足。

“A7L是A7的缩水版,A6L是A6的增强版。”有人如此评价上汽。在外界看来,A7L取消了A7的溜背车身,牺牲了A7的个性化,加长轴距打造出了一台标准的三厢车,让A7L成为了一台拉长版的奥迪A6L,但对比A6L,A7L的起售价即已高出近4万元。

在布清研看来,当前市场应该对上汽多点耐心,“上汽品牌成立时间还短,加上当前原材料紧缺和疫情压力,不管是产能和销售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国销售网络的建立也还待完善,肯定没办法跟乃至对比。”布清研对「子弹财观」表示。

在传统燃油车销量备受考验的同时,奥迪不仅通过加强与一汽、上汽的合作加码中国市场,并试图借助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东风推动自身的电动化转型。

近年来,上线了e-tron系列纯电动车型。不过,在BBA里,电动车的表现同样不出色。有数据显示,2021年,宝马iX3的销量为22683辆,奔驰EQC销量为5993辆,而e-tron仅卖出1439辆。

推出纯电豪华SUV车型Q4 e-tron之外,上汽同样有电动车型Q5 e-tron发布。上汽官网显示,Q5 e-tron起步价为37.65万元,售价最高的版本价格为47.95万元。

(图 / 上汽官网(上汽Q5 e-tron))

在陆续推出纯电动产品之时,的电动化转型还迈出了关键一步——今年2月,新能源汽车项目在长春启动。

据悉,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总投资358亿元,是在华首个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该项目预计2024年12月竣工,总产能15万辆/年。CEO杜思曼表示:“该项目在在华电动化战略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可以说,作为全球最大、最有活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还承载了电气化转型的需求。

4、结语

在持续的车市寒冬下,汽车产业迎来变革时刻,相较于逆势上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新兴的新能源车企,燃油车和传统车企颇有些“前浪”的意味,稍显落寞。

当前,BBA所在的传统豪车市场也正经受冲击,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借助新能源汽车发力高端,连吉利、这样代表着亲民的传统车企,也在借助推出新能源车型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在这样的竞争形势下,销量在BBA中垫底的更显尴尬。而在广告“翻车”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后,不知中国消费者还愿不愿意为买单?

*文中题图来自:视觉中国,基于RF协议。

标签: 奥迪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