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四面楚歌!“单薄”的滴滴,能否扛过2018?

    易车族:继美团、高德纷纷入局网约车后,4月3日携程也宣布消息,称正式拿到天津市交通委代交通运输部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线上服务能力认定》,也就是俗称的“网约车牌照”。这就意味着,携程专车具有了网络预约出租车线上服务能力,可在全国范围通用

    百战功成后的滴滴,以56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世界级的独角兽,一时风光无两。没想到进入2018年后,网约车市场战火重燃,貌似已经垄断网约车市场的滴滴却被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强大。正如前几日美团网创始人王兴在饭否上说的,“滴滴习惯于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策略,而美团更倾向于以‘用户’为中心的策略。”言下之意,只要钱够,谁都可以做一个“滴滴”出来。

    一语成谶,不差钱的美团入局网约车后,更不差钱的高德(背靠阿里),和市值200多亿美元的携程纷纷入局。而这些新入局玩家,除了不差钱外还有一个共性,都是业务丰富的生态平台,而且都有LBS属性。

 

    细想之下,风口过后市场被巨头瓜分的戏码已不止一次上演,回首望去2016年爆火的直播业仍在诉说着同样的故事。

何其相似的直播业

    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直播和共享单车被视为当年唯二的两个大风口。2016年刚开局,全国忽然出现了200多家直播平台,一时间“全民直播”,到2016年4月份,直播注册用户超过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

    平台林立的背后,无数风险投资人涌动期间。一时间,映客、花椒等平台被资本筛选了出来,势有冲击百亿级估值的平台梦。在这些直播创业企业利用资本补贴疯狂教育用户的尾声,各路巨头悄然入局。

    腾讯一时间开设和投资了9个直播平台,阿里的淘宝和天猫纷纷上线直播功能以探索“边看边买”,除了今日头条、各新闻客户端等内容平台外,甚至于360这样工具性的平台都纷纷上线直播板块。

    巨头们忽然,被资本教育过的直播市场,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功能性插件,为自己的平台开通一个流量来源,而自己原来的用户也能很快适应这个新功能。结果是,映客、花椒等纷纷在主业上开始打滑,不仅上市无望,连接盘的资本都难觅。

    回过头来看网约车市场,似乎此时正在上演相似的戏码。市场被资本和滴滴联合教育成熟后,巨头们又都闻着味寻来了。

    2017年,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教授在其《智能商业二十讲》中谈论过Uber,他认为Uber的平台生态太过单薄,供需两端的司机和用户同质化太严重,而Uber之所以能发展到600多亿美元的估值,主要靠数据智能提高打车效率这个价值,但其本身很难发展成像Facebook、亚马逊这样有协同网络价值的大生态平台。言下之意,网约车似乎功能属性太强,和直播业一样有被巨头插件化的可能。

明面上暗地里可能出现的搅局者

    目前的情况是,除了易到、神州等同业竞争者外,美团、高德、携程等异业巨头也跨界竞争来到网约车的牌面上,纷纷要把滴滴的主业变成他们自己的一个业务板块。

    美团是本地服务平台,王兴称其用户在去“吃喝玩乐”的过程中天然有出行需求,因此要做网约车业务。而最近的公开资料显示,美团打车40%多的订单都导向了“吃喝玩乐”等场景,证明王兴所言不虚。

    高德是地图服务提供商,用户在使用高德查路线时也与出行需求有很大重合,因此它也打算要做网约车。而滴滴虽说同时被阿里和腾讯持股,但滴滴明显已经偏向腾讯,阿里借此扶持高德做网约车业务,恐怕也有战略考量在里面。

    携程主打异地旅行服务,用户在到达一个陌生城市后本来就有大量的出行需求,比如接送机等,携程本来是对接第三方网约车平台提供服务,而现在它打算自己来做了。

 

    一旦滴滴在全国范围内失去大量市场份额,像在上海那样,从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断崖式跌下来,那么网约车就有可能像直播一样完全插件化,网约车司机会像长尾主播一样到处串场,完全没有平台忠诚度可言。

    推理更极致一些的话,完全插件化的网约车功能,与完全失去平台束缚的网约车运力,是否会让更多平台见猎心喜?那些但凡有线下业务场景的平台,类似58、安居客等平台,会不会也暗地里成为滴滴的潜在搅局者,纷纷提出为了满足自己用户这样或那样的出行需求,而上线完全功能化的网约车服务?比如58搬家为用户提供搬家时的附带打车服务,安居客为用户提供免费打车看房服务等也未可知。

    这个趋势会否出现,关键就看美团、高德、携程等对滴滴的冲击如何,而滴滴自身的防御措施又如何。一旦滴滴失守,那么暗地里想把网约车功能化的平台恐怕会纷纷冒出来。

    像当年的直播一样,巨头做出示范效应后,很多不入流的工具型应用都纷纷上线了直播功能,以增加自己的功能丰富性。

    而出租车业务原本就是各地分散化独立运营的,而滴滴好不容易靠技术把全国的打车市场统一起来,难道要被各路玩家再次肢解?

滴滴的2018

    相比直播而言,网约车的市场规模、需求刚性程度都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因此滴滴的壁垒肯定比映客、花椒等高的多。滴滴不管是资本性壁垒还是规模性壁垒都还很强大,因此一时间不可能被轻易攻破。

2017年是滴滴打败各路竞争对手后获得的难得战略缓冲期,在此期间也做了不少事。小饭桌在《人人车开始向滴滴司机卖车,滴滴太极战略冲着5000亿美金估值而去》的文章中分析了滴滴的一系列战略推演和布局。

滴滴本想在大战结束后,加紧修炼内功,在供给端和用户端双向发力,一方面让用户能从滴滴平台上获得更丰富的出行服务,包括接入共享单车、推动共享、开发共享电单等业务;另一方面是想把供给端做得更深厚,除了让司机能在滴滴接单,还能在滴滴平台上获得买车、租车、修车、加油、保养、保险等多元化支持,然后把司机深度绑定。而更深远的战略,滴滴在努力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期望将来摆脱独立司机的束缚,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智能出行的运营商。买车就上族,省心、省事、更省钱!

 

但是没等滴滴的太极战略有效运转起来,美团等巨头纷纷到其网约车主业领域搅局。对于滴滴而言,2018年是双线作战的一年,一方面必须抵御住竞争对手的侵袭,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快建立平台的生态壁垒。

相对而言,前者是近忧,后者是远虑;前者是治标,后者才是治本。滴滴能否扛过2018年,就像淘宝能否扛过2004年一样,“彼时你还业务单一,巨头环伺,不得不内外兼修,扛过去了就是一马平川,扛不过去就是万劫不复。”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