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未来”来了,但氢能源的春天还没来


现在我们提起新能源车,基本上指的都是纯电动车或者各种混动车型,氢燃料电池车往往会被排除在讨论之列。

原因无他,虽然像宝马本田丰田现代都曾大力研发氢燃料电池车,但现时真正已经量产销售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只有MiraiNexo两款(Clarity Fuel Cell已停产),至于长安深蓝SL03氢电版则还未开始交付。

不过最近有了些新变化。广汽在月初宣布将限量引入50台第二代进行销售,尽管高达75万元左右的售价一下子劝退了无数人,但仔细一想,也只是比氢电版贵了5万元而已。不管怎样,氢能源车这个话题一下子又重新火了起来。


我们前段时间也把试驾车拿回来体验了几天,阿卓稍后会和大家分享他的试驾感受,我这里就不提前剧透了。最近汽车传出消息,氢燃料电池车也即将引入国内,位于广州的HWTO氢燃料电池工厂也即将正式投产。

氢能源车似乎突然之间离我们没那么远了,所以我想通过这两个活教材,和大家聊几个大家感兴趣的关于氢燃料电池车的话题。


第一,氢燃料电池车本质上也是电动车。

氢燃料电池车的简称叫FCEV,英文全名为“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所以顾名思义,氢燃料电池车本质上还是属于电动车,在结构上,同样有高压电池,且由驱动电机来驱动。

但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以为“氢燃料电池”真的就是一块像三元锂电池那样的电池,实际上这完全是两码事。


我们都知道,同样是由电机驱动,像THS、i-MMD,以及插电混合/增程式电动车的汽油发动机,在某些工况下都是可以充当发电机来为高压电池包充电的,而FCEV氢燃料电动车其实也一样,是由一个尺寸比普通四缸汽油机略大的叫做“电堆”东西来发电而已。

由于整体尺寸并不算小,所以这个电堆同样是被放在车头的发动机舱内的。


但和内燃机烧油不同,这个“电堆”本质上是一个“化学发生器”,是通过让车上氢气罐里的氢气和外界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释放出水和电能的装置。产生的电能既可以给到电机直接驱动车辆,也可以为高压电池充电;而水就会被储存起来,通过排水管释放出来。


目前这第二代,都是采用三元锂电池包,但电池容量分别只有1.24kWh和1.56kWh,所以不用消耗氢气的“纯电续航”里程很短,放电功率也不高。

所以这个电池就是像THS和i-MMD那样,主要充当一个临时蓄水池的角色,目前也都不支持外接充电。

或许目前还是出于增加续航能力的考虑,所以无论是还是,都只有单电机的版本,由于采用的是和雷克萨斯LC相同的GA-L平台,所以采用后驱布局,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134kW;而的前身是途胜FCEV,所以采用的是前驱的布局,电机最大功率为120kW,CLTC工况下续航550km。


不过有意思的是,长安或许从国内PHEV搭载大电池的做法上得到了启发,深蓝SL03氢能版搭载的是28.39kWh的磷酸铁锂电池,采用后轮驱动,电机功率为160kW。虽然还不清楚氢气罐的储存容量,但CLTC综合工况里程达到730km。

第二,加氢没你想象中那么快。

之所以很多人都氢燃料电池车抱有强烈好感和期待,除了环保之外,最重要的是因为认为“加氢气的时间和加油差不多,而比充电和换电快多了”。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实际上,到加氢站加氢还真没有那些广告宣传中的那么快。


首先是加氢站的硬件配套问题。像的储氢罐压力都是能承受70MPa压力的Ⅳ型车载高压储氢瓶,也就充满氢气时压力为700个大气压。换言之,加氢的设备就必要最高能承受远超过70Mpa(通常是85Mpa),才能把氢气灌入储氢罐之中。

而目前国内很多加氢站只能加压至45Mpa,也即是只支持把氢气罐充至35Mpa,换句话讲,即使你把开过去,最多只能充到一半,是无法完全充满氢气的。这意味着续航能力直接打了五折。


大家如果没想明白,不妨回想一下你吹气球时候的样子。一开始往里面吹气很轻松,但越吹就得越用力。

所以在加氢气时,和加汽油不同,汽油加注的速度基本是匀速的,但氢气注入的速度随着压力增加,是越来越慢的。再加上目前氢气站出于安全考虑,在加注氢气前后,都会有一系列的安全检查工作,也需要花些时间。

所以在厂商宣传的“5分钟能加满”,实际上只是一个书面上的理论值而已。当然,加氢时间还是会比目前电动车到普通快充桩的充电时间要短一些的。


至于加氢站的数量问题,这里就不再展开了,但大家应该不难明白,这种高压易燃气体运输和储存,都是有极高的安全标准的,自然也不太可能设置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换句话讲,即使不考虑资金投入和建设的时间,未来加氢站也不可能像加油站和充电站那样随处可见的。

所以虽然汽车会引入,但他们也认为,受限于各种现实客观条件,短期内氢燃料电池车会主要用于路线较为固定的商用车领域,而非乘用车领域。

第三、储氢罐的布局也是一个难题。


由于也是由电机驱动行驶,所以它的驾驶体验和普通电动车非常接近,但在上可以看到,由于车上的两个主要氢气罐是呈“T”字布局,另外还有一个小型氢气罐放置于车位行李厢下方,所以不但导致第二排乘坐空间被严重侵占,行李厢的空间也远小于其他同级别电动车或燃油车。

相比之下,由于是SUV车型,空间上本就相比起轿车有优势,而且两个气罐十分巧妙地并排放在后排座椅下方,所以氢气罐对车内乘坐空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依然不如同级别的SUV的后排空间那么宽敞。


中国消费者对后排乘坐空间的挑剔是出了名的,如何才能兼顾气罐尺寸(续航能力)和乘坐空间呢?

在前段时间的巴黎车展上,一家名为NamX的法国新车企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把车内的氢气罐适当做得小一些,但在车尾部增加了几个可单独更换的抽茶式“空气胶囊”。


这一方面等同于把一个大气罐变成几个小气罐,布置可以更灵活,也减少对车内空间的侵占,而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统一规格的小气罐是可以好像我们电动自行车的电池那样,通过公共充电柜来充电和更换的,所以这相当于又诞生出一个类似于换电池的“换气罐”模式。


当然这还只是一台还没量产的概念车,这种技术也未得到过验证,但不乏让人眼前一亮,或会对其他研发氢能源车的车企带来新的灵感。

你觉得氢燃料电池车的春天什么时候才会来呢?

标签: 氢能源 氢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