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月销5万?蔚来汽车语出惊人,然而持续亏损怎么办?

在国内汽车圈,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一向以大嘴著称,总是发表一些语惊四座的暴论。在近日的新品牌会议上,李斌表示,将推出定位更低的“大众”品牌,该品牌单车单月销量将达到5万台。

这样的言论瞬间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支持者认为低端市场潜力巨大,有可能做到;反对者则认为基本盘太小,手中又缺乏核心技术,基本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那么李斌发表这番言论,是真的准备付诸实施,还是单纯为了吸引外界关注呢?

单车月销5万辆,是个什么概念?

众所周知,、理想、小鹏这样的造车新势力销量规模相当小,除了这两个月靠低端车型异军突起的哪吒之外,其它造车新势力最近一年时间都在月销万辆这个门槛上打转转,并没有完成“阶层跨越”。

不仅如此,今年还有三次月销量跌到了六七千辆的水平。要知道,旗下共有6款车型在售,就算是稳定月销过万,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绩。如果按照李斌的说法,即将推出的亲民版车型,一款车的销量目标就将达成目前6款车总销量的5倍以上,这样的目标显然是惊世骇俗。

单车月销过5万,是个什么概念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现在,只有10月份的比亚迪宋PLUS达到了月销5万辆以上的水平,但这是建立在大量核心技术、完善的供应链、良好的市场口碑等基础之上的,就目前来说,这三样东西,一个也不具备。

在李斌看来,销量上不去,主要是因为汽车太贵,一个均价40万元的品牌,的确不太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提升销量。但推出一些低端车型就可以了吗?可以对比一下最低端的电动汽车五菱宏光MINI EV,这款车从一开始就主打超低端市场,但月销量也未曾达到过5万辆的水平。因此从各方面来看,月销5万辆对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继续折腾,年销5万倒是有可能

事实上,对于李斌“月销5万”的宏伟目标,外界是调侃成分居多,谁也不相信能达到这样的成就,自己恐怕也是“说说而已”,用来提升外界的关注度。人们更关注的,是自身的生存状况。根据汽车近日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单季营收130.02亿元,同比增长32.6%;净亏损达到41.1亿元,同比扩大近4倍。简单计算一下,这相当于汽车每卖一台车就要净亏损13万元。

除此之外,财报中还有几个数字值得关注,例如三季度销售费用达到了27.13亿元,同比增长48.6%,相当于汽车每年砸在营销上的费用就超过100亿元;单季研发费用达到了29.45亿元,这些新增加的费用应该都用在了换电技术等方面的研发上,但迄今为止成效并不大。

管理层看来,汽车持续亏损,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碳酸锂等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如果每吨碳酸锂的价格每吨能够降低20万元,的毛利率将会提升4个百分点;其次则是供应链不稳定,例如近期曾经遭遇副车架供应不足、电子差速锁工厂产能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总体的产能,进而拖累了交付量。如果供应链稳定,有望增加3000辆左右的月销量。

然而这样的说法充满了不确定性,目前没有什么证据证明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会在近期下降,而且就算下降,其他竞争对手的采购成本也会跟着下跌,面对的竞争压力一点也不会小。除此之外,用“如果”来形容汽车的供应链,说明管理层自身都信心不足,供应链危机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太可能在短期内解决。

与此同时,汽车还在坚持自己的换电模式,这同样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从过去一年的经验来看,换电模式并没有引起更多消费者的兴趣,但用来建设、运营换电网络的钱却已经大笔大笔地砸了出去。一家车企短期内亏损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汽车继续折腾下去,单月销量破5万不可能会实现,全年销量向5万辆俯冲倒是有可能。

能否转型,将成胜负关键

这样的造车新势力,从一开始就是烧钱模式,这跟、吉利等厂商有本质区别,它们更像是特斯拉,或者说,更像是一家网络公司。前期烧钱建立起口碑,取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之后,再利用大数据进行“杀熟”,逐渐实现盈利,这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常规做法,我们目前所熟悉的各种互联网应用,几乎都是靠这种模式生存下来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汽车行业与互联网行业有本质区别。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用户一旦养成了用微信的习惯,其它同类型的社交软件就很难再吸引用户了。但汽车不一样,一家汽车公司的品牌吸引力再强,消费者还是会看其它品牌,在汽车行业,任何一个品牌都不具备排他性,这天生就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不存在互联网公司在某个细分领域“吃独食”的可能性。

等造车新势力如果真的想长期立足,就应该改变这种烧钱赚吆喝的互联网模式,把资金用在供应链完善、技术研发等层面,不是人人都能做,但至少应该有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连副车架都不能稳定供应的厂商,是不可能长期立足的。

小结:、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的确带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但它们现在应该解决自身的生存危机。最近几个月,除了之外,吉利、等传统厂商在新能源领域也开始有起色,造车新势力们要注意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