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解读威马降薪:威马的寒气源自于整个行业的寒冬

一封内部信的流出,让威马汽车深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据悉,威马发布了《和衷共济,共渡难关》的内部沟通信。信中提到,为应对资金压力,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其中包括全员降薪。一时激情千层浪,说威马财务出现危机、要倒闭的大有人在,有人表示的寒冬来了。

正如标题所言,威马的寒冬是来自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寒冬。

新能源汽车行业到底怎么了?

1、疫情影响。多地反复爆发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到车企的生产与交付节奏,甚至不少车企生产工作近乎停滞。此前上海爆发严重疫情,当时就有行业大佬发出警告,如果还不恢复生产工作,国内汽车产业将陷入停摆危机。

2、供应链危机。这算得上是疫情之下的“后遗症”。由于工厂停摆,加剧了芯片供应紧张、零部件供应紧缺的难题。为了保证交付,部分车企不得不采取先交付后补装的方式缓解危机。据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 390.5万辆汽车。

3、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是指动力电池原材料以及芯片的价格一路飙升。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其价格从2021年初的5万元/吨猛涨了超10倍。进入11月后,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度逼近60万元/吨。

4、资本市场低迷。在政策红利的带动下,众多资本竞相投资新能源汽车赛道,新能源车企估值应声大涨。如今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去泡沫期,新能源汽车板块大跌,大多数新能源车企股价遭遇重挫,颓靡不堪。

5、亏损加大。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新能源车企造车成本上升,单车毛利率持续下滑,盈利能力减弱。买一辆亏一辆也是大多数车企的常态。

新能源汽车行情在不断恶化,如果还在不惜成本换取销量的法子运作,那才是真正的寒冬。面对失衡的新能源汽车,及时调整战略,通过降薪等方式,降低成本,改善盈利结构。


标签: 威马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