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人】中国车市:下行趋势明显

经历过这个冬天的考验,汽车市场调头向上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前提是积极调整策略,跟上变革的节奏。


作者丨孟华

编辑丨田草

出品丨汽车人全媒体


如果说10月份乘用车市场的基调,是平淡略带苦涩的话(见《汽车人》《10月新能源车市场平淡过渡,有负重望》),那么11月份的销量数据,苦涩的成分则大为增加。


11月份,中汽协用了“略显疲弱”这种克制的描述,但偏于悲观的看法,是无法掩饰的。产销环比(-8.2%、-7.1%)同比(-7.9%、-7.9%)均下滑。全国车市下行趋势明显。



而乘联会则更委婉地称“拉升潜力巨大”,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这个月产销整体相当不理想。


原因也是明显的,疫情扩散导致社会面消费不振作,再往前推一步,就是主力消费人群对经济前景不看好,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因此抑制了消费愿望。


A级车潜客去哪儿了


这也是12月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主要治理目标,即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措辞是“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经济驱动的“三驾马车”当中,唯独没提出口,也没提“双循环”。这表明,目前消费疲弱,已经引发了政策面的关注,即将释放一连串的金融和消费政策。


但投资拉动这一块,仍趋向于拉动直接和消费相关的领域。房地产救助可以,但不支持以往的铺大摊子和高周转业态。


政策方肯定先拿到全盘数据,而且也能看到更深层次的数据演化趋势。单从汽车市场上,其实也能略窥端倪。汽车业必须从趋势上把握,与监管未来的调性,取得共振。



月度数据的偶然性较大,往往因为外界临时因素剧烈变化,致使其离散性偏离主轴。如果我们看1-11月数据,在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两端对比,就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1-11月燃油车领域,A0、A00、B级、C级车销量均持平或微增,而最大细分市场A级车,累计销量884.4万辆,下降6%。



同期新能源车领域,各级别均增长,销量最大的A级车209.7万辆,涨幅152.1%也最大;而C级车销量61.5万辆,涨幅144.1%,也达到了3位数增幅。如果按照价位区分,50万元新能源车型,跌幅很小只有0.3%,但也是唯一下跌的新能源细分领域。



此消彼长,说明下半年的燃油车购置税利好的效果开始分化,对中低端车型,表现出“动能耗尽”;而中高端的促销效果,则基本维持住了。


如果按照价格区间分类,同期10万-15万元传统能源车,下跌幅度为5.7%,和A级车基本重合。


而新能源的各级别,A级车增长则最为显著。显然,从传统能源逃离的A级车潜客,更多不是寻求消费升级(即消费B级、C级车),而是纷纷跑到新能源A级车上去了。


这同时说明,传统A级车作为消费中坚,也是首次购车的主力市场,开始塌腰。


这部分人群体性选择,消费明显要走保守路线。要么抑制消费愿望,要么坚决转向新能源。对价格敏感的人群,不大看重残值(低值车辆残值重要性低于高价值车),更看重用车成本。而这一点,是新能源车的竞争优势所在。



这是前几年没有的现象,新能源车在取消所有补贴的条件下(包括充电优惠),使用成本也压下来了。这也表明充电基础设施部署力度,足以让这部分人群看到了便利。


高价值客户仍坚守传统动力


同时,传统车型中,唯一大幅增长的是50万元以上车型,增长41.3%。中汽协认为,高端市场基数小,扰动较大,试图淡化暴增指标的意义。


50万元以上车型的消费者,仍在坚守燃油车。在这几年特殊时期,这部分人群收入增幅,很可能与A级车潜客继续拉大。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选择,与商务考虑有关(用车选择凸显身份和社交地位),对这部分产品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仍站在传统能源一边。简单说,越高值,越保守。


这也构成了豪华品牌的利基市场。可以预见,豪华品牌以后将更多在高价位产品上部署力量,而非像以前那样拼命试图下延走量。中国品牌正在尝试上攻这一市场,但见到收效还要等一等。



从政策端考虑,未来的着眼点,一定是提振中低收入的首次购车人群信心。


这就需要拉平两端(高低消费人群)的预期,促进社会公平,夯实基础福利覆盖,这无疑是政策面一直进行的社会大工程,只是未来力度会有新的强化动向(社保、税收、地区间转移支付等)。从区区销量差异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未来政策的走向。


中国品牌的历史性时刻


从品牌的角度看,11月的明显趋势是,中国品牌加速扩大地盘。


《汽车人》此前提到过,中国品牌市占率达到50%以上,是时间问题。就在这个月,中国品牌单月销量112.9万辆,同比增长9.8%;份额54.4%,剧升7.6%。


这无疑是个历史性时刻:中国品牌居然以如此迅猛且不容置疑的方式夺取优势。



1-11月,中国品牌销量1047.9万辆,同比增长24.2%,市场份额49.2%,上升5%。


可以看出,单月占有率拉着全年数据跑。而从大盘角度,11月又构成了对大盘的拖累。真是奇妙的一个月,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能力在同一个月中造成这种反差鲜明趋势的力量,就是燃油车市场低迷、新能源走出独立行情的大趋势。



看到这一数据,只要还想在中国市场做下去的跨国车企,都必须义无反顾地加入新能源行列,而不是三心二意地骑墙、走渐进式退出(传统能源)的路线,这也是深耕中国市场的应有之义。


对于跨国车企的中国业务而言,燃油车市场仍是现金流和利润所在。如果按照以前的想法,退出节奏应该以年计。跨国车企往往喜欢把战略转换的节点放在2025年,不仅因为它是个20年代的分水岭,更出于对中国市场趋势的判断。


现在看,应该刷新认知,把战略转换节奏提上去。越是舍不得坛坛罐罐,越是在将来无法转圜的时候丢掉所有家当。



我们看到,一些跨国车企已经在事实上退出中国市场,当然可能还保留轻资产或者残留业务。这些品牌产品线老旧的背后,是对新能源发展的判断出了问题。


举个例子,在中国运营遭遇战略性挫折的某品牌,宣布将在2030年投入100多亿美元用于电气化转型。在自家总部生产电动车,目标是美国市场。预计在2030年电动车占据产品的30%-40%,而修正前的目标是25%。


这样的转换速度,肯定慢到姥姥家去了。《汽车人》现在就可以给出结论,如此慢吞吞的计划,能够按预想节奏实施成功的概率非常低。简言之,就是市场的未来属于激进者和卷王,越慢越求稳,越没戏。


落后者快没机会了


中汽协还认为,重点车企集团总体表现稳定。


确实,1-11月市场集中度,前三名上汽、一汽东风,集中度仍占据42.2%;加上广汽、长安,前五名占据60%。这里面刚好是六大国企中的五个,而北汽则被比亚迪超越,显得有点掉队。北汽下滑幅度(-15.6%)也是前10名里面最大的。



如果从新能源销量角度看,前三名、上汽、特斯拉,市场集中度52.8%;加上、吉利,前五名集中度64.8%,两个数据都超越整体销量集中度。得益于埃安的爆发式增长,广汽新能源整体销量排名第六位,再加上奇瑞、江汽和,前十车企占据了82.4%的市场份额。这说明新能源头部车企表现更突出,优势更大。



和上述新能源战略转换节奏的判断,结合在一起来看,剩余的时间很紧迫。新能源的竞争,不会给落后者太多的机会。


短期大盘形势虽然不利,但一个月的下沉,尚不能充分验证整体防疫政策、产业刺激政策的有效性。到了明年第一季度,一系列经济动向指标,都会迎来阶段性结果检验。汽车市场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天然校准器”,也会因时而动,因风而起。


经历过这个冬天的考验,汽车市场调头向上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前提是积极调整策略,跟上变革的节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汽车人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