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蔚来高端这口饭,不简单

文|Karakush


去年,蔚来全年累计交付122,486辆,同比增长34%。


这是首次年销突破十万。


十万一度是新势力的一大槛,而在真正抵达的时刻,似乎不难、不多、不再骇俗。


小鹏、理想分别完成12.08万和13.32万,哪吒冲上15.21万。往大了去,自主龙头比亚迪185.7万,电动王者特斯拉预估45.4万,其他至少还有五家企业的新能源车销售超过20万,半路出家的问界也已达7.6万。


从绝对数来看,领跑半生,末了还是小弟?


与此同时,李斌又放出新的小目标,2023年有信心超过雷克萨斯


一半朋友认为,老李又在表演年度一吹的传统艺能;另一半朋友则认为,斌哥竟吹出史上力度最小的牛逼。


分歧的本质,倒不在于立场粉还是黑,而是在于认知没有对齐:十万蔚算是一个什么水平?以雷车为标尺是一个什么跃进?入局五年,在高端大道上扎根多深、能跑多远?


不忽悠:中国高端第一品牌


中国豪华车市场,品牌的容纳宽容度被焊到极地,达成十万就是“主流”。长期以来,主流除了BBA,不过凯雷虎沃。


作为二线龙头,始终断崖式盘踞在20万。意味着今年旨在超过20万,相当于达成63%以上的增长。


对于一家明星公司,翻倍高增长是应有的美德。去年同比增长仅34%,反而缺乏修养。但是它是在一条固化的细分通道里,开辟阶级跃迁,每一万都是对既成诸侯的重拳出击,每一万都拳之不易。


而在一年之内,立志完成许多成熟品牌,无法说服中国消费者进行的阵地转移。多年以来,能冲上20万的豪华品牌不过凯迪拉克


从内部动因出发,并非难事。


去年的业绩,不完全反映需求,更多反映产能。由于疫情生产阻滞,导致跑量车型ET5低于预期;同时正值产品切换大年,从一代切换到二代需要爬坡。两个状况到今年都将有显著改善。


到上个月已经加速出弯,单月交付1.58万,同比增长50.8%,创下月度新高。其中二代产品占比达到83%,在整个四季度占比近78%,意味着一、二代产品顺利实现市场交割,可以期待更有力的释放。



李斌指出,到今年四季度,应该可以看到二代产品充分的市场竞争力。


在体量之下,更值得注意的是三个特征:


第一,是成交均价坚挺,绝不是以价换量。到去年10月,全系终端平均成交均价达到46.6万元。



处在40万的上位区,看平奔驰,略胜宝马,长足领先奥迪和其他二线。


其中,最便宜的ET5,已经明确不会有更入门的车型,起售价32.8万元,实际平均成交均价贴近35万元;再往上ES6,平均成交均价超过40万元。


也就是说,除了ET5,没有40万以下的车型。而在40万元以上的纯电市场,的占有率已达74%。


第二,高端轿车成为新的增长点,逐渐用两条腿走路。


中国汽车苦轿车久矣。中国品牌轿车的价格天花板长期被糊在20万。


但是电动改变了竞争优势和消费风向,诸如蔚来ET5极氪001、汉、小鹏P7等等30万以上的中国品牌轿车受到热烈追捧。又站在潮头之上,实现40万以上的高端突刺。


去年,两款轿车ET7+ET5,在第一个交付年合计交付34,888台,品牌占比一举超过28%。其中ET7交付23,075台,成交均价近50万元。


随着ET5产量打开,有望拉升轿车板块,形成更健康、更稳定的增长结构。


第三,在先导市场和BBA的缠斗开始,不惧正面竞争。


的先导市场,与经济发展程度、人均购买力水平和消费理念的进步程度成正比,越是风向标,越是率先拿下,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的发达城市。像在上海,ET5和3可以短兵相接。


事实上,的第一大客群来源,已是。一个明确的对标对象,是一个进步,说明品牌定位成功完成自我实现。


尽管在全国层面,差距仍旧明显。这根植于绝对门店数量,只有BBA的一半,尤其三四线以下存在感稀薄,而该部分对BBA的贡献超过40%。长期来看,一二线跑通的经验可以复制下沉,反手就是机会。


四年前,开启交付第一批ES8,一鼓作气交出一万台。


李斌在是年底一个资本论坛上,怒甩PPT造车的质疑,也明确要肩负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使命,因为ES8是中国工业消费品里面,单品价值最高的汽车。


尽管此后有不少标价激进的产品涌出;但是盘算起来,真正能在体量、价格、结构、品牌对战力方面,都形成消费共识的中国高端品牌,至今只有


去年,再向海外扩张,进入四个欧洲国家。这是一块重要的拼图。按照李斌的预判,要在高端赛道中达到全球年销100万,才算迈过下一个槛。


从10万到100万如何起脚,秦力洪说,原点是要抓住趋势。没有趋势,成不了什么气候。


站在赛道的关键上


抓住趋势,是严重被低估的行动纲领。大部分人只能看到粗放的既成事实。


接下来的一到三年,是对市场格局认知非常重要的一个窗口期。


什么是趋势?秦力洪指出,是今天并不能够完全看到,但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所以抓住趋势,需要刺穿时间的眼光、需要提前押注的魄力、需要精细的经营策略,更需要拥有长期被质疑的心理素质。


就像今天的,是在2014年就看到高端需求和电动化的耦合趋势,而打造高端的体系竞争力。过去一年,有过许多“迷惑操作”,则是看到行业在自研、垂直整合、以及用户体验的趋势,打造三到五年后的体系竞争力。



其一是自研。从Day 1开始,执着于自研,从祖传的自研大电机、自研ICC、自研的Design for AD,到去年底新车揭露自研座椅,成为国内第一家完全自主开发座椅的车企。


很多长线投资在当下被视作烧钱的重复投研,但是一两年后都兑现为标杆素质。


最近的例子是为自动驾驶原生设计的瞭望塔布置,激光雷达在车顶独领风骚。在2021年初发布时被大力群嘲,现在回看又有多家企业跟进,认同站得高、看得远的功能美学。


作为头家,不仅需要独立审美的设计自信。认为,技术方案要长期保持一致。比如控制外观造型、布置方案的变量,才能进行同一套数据积累,满足不同车型的共用。分支将造成运营压力。


今天业界热衷激光雷达竞备上车,但是只有一个,其考虑就是,为了彰显实力采用五个,其他方案的车型以后还维不维护?当未来发生传感器代际进化,只需要一个、三个方案,五个积累的数据还有没有用?


技术方向,要反映终局思考,反映战略定力,也要反映商业温情。内部规划,一款车要管15年,管到报废的那一天,这决定从立项开始,需要前置至少22年的平台化与体系性展望。


这太难协调供应商,就必须指望自己上。


再比如补能体系,目前七款车型,无论轿车还是SUV,电池包物理尺寸和连接机构,在2016年就敲定采用统一规格。这对车身提出很大的挑战,如此才得以支持跨车型换电铺开,成为贯穿品牌的一项服务。




其二是垂直整合。决定自研电池和芯片,并且组建超过400人的电池团队和500人的芯片团队进行全栈自研。


去年如果把电池行业挣的钱从电动车行业挣的钱里面抠掉,后者将是负增长的。三季度毛利下降到13%也是一个压力预警。


业内两个例外是。他们带来的启发是,核心零部件必须(一定程度的)垂直整合,才能为成本优化与利润提升提供机会。


这与最早的假设出现严重偏差。比如电池,原本预期成本会以线性速度下降,但是现在原材料价格以突跳姿态攀升。如果碳酸锂价格回落至十几万,毛利率仍可达24%~25%。但是不能把命运押在非理性的外部条件上。


迅速调整战略,提升垂直整合。李斌算过一笔账:电池目前占整车成本近40%。电池厂商如果有20%的毛利,那么自造电池,就能多出8%的毛利;再加上自研芯片就能多出10%的毛利。假设正常毛利是10个点,加上自研10个点,能到20%。否则2024年实现全年盈利,一点机会没有。


这不是空想会计。首轮成果,一颗专门为激光雷达开发的芯片,已经流片,今年即将装车,替代原来使用的FPGA,单颗成本省去七、八十美元。尽管投入高企,为此花费一两千万和几十口人驻场,摊销之后仍可期待效率提升。


其三,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数字体验。这是体系竞争力中最为散装的部分,贯穿能源、汽车、服务、APP,最大的变量是自研手机,今年上市,在全新ES8上已经剧透了互联功能,目前最大的功能是车控。


李斌表示,并不是要借此涉足手机赛道,就像也做服装,并不代表是一家服装公司。那么作为一款汽车生态上的手机,能产生多大的价值,或者如何为主业服务。


我们可以看看另一个“好像很没用”的布局——APP。其累计超过500万注册用户,日活超过38万,过去一年产生超过两千万个的高质量UGC,是人气社区+垂媒。在很多人眼里,或许就是搞搞人气,对于销量没啥转化。


但是基于这笔私域流量,新上线车主福利合伙人项目。向车主中有许多经营餐饮、民宿、书店、旅游业务的服务企业主,放开流量,相应要求他们对别的车主提供优惠或者专享福利。


不会拿流量收费,但是仅仅以此聚合小型私营企业的蓬勃能量,盘活社区商业价值本身就是一种品牌魅力。就像最初购买的人把它当作民间中欧商学院。截至去年11月,上线店铺达到3145家,车主合伙人近3000人,覆盖137座城市。


这是一个体系成果,没有之前的积分、APP、牛屋、社群、生活方式的粘性培养,做不到这个事。



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些趋势,你总能提出反驳,认为自研是资源重复浪费,垂直整合是产业链运筹能力低下,数字化是亏钱挣吆喝。它们并不提供终极答案,而是发出更深层的疑问:智能电动汽车的行业制高点在哪里?


类比传统燃油车时代,成熟车企不会放弃自研三大件,因为它们是竞争的制高点,过去自主品牌几乎长跪于此。


而智能电动汽车的行业制高点,是三电、自动驾驶、还是数字化,其实尚未定型。可以确定的是,它将是未来十年产业链的战略价值关键,是决定未来五到十年分野的百亿判断。



“还没有形成共识,”秦力洪说,“那就先把它做成护城河再说。”


蒙眼凿河是的发家至宝。“8年前,我们就是一个nobody。那么多国企、央企、大型外资,大家都兵强马壮。”秦力洪解释,“大家不做,我们才有机会。行业里面很多事情最终都会形成共识,但是过程中的不共识才是新企业的机会。”


为了抓住下一个机会窗口,的研发投入于是特别超过当前基本面,比如座椅自研就投入一个亿的体量。从三季度开始,他们计划每季度维持30亿的研发费用,这也承包了大部头的亏损。


看来,研发是为了博取明天的可能性。得益于2021年的研发,才打投出2022年的NOP+;得益于18个月前的研发,才打投出后来的ET5。从眼下投入时机来看,致亏量的研发,对于三到五年后可以构筑很大的领先优势。


或许有朋友会说,不要整些有的没的,车却卖不出几台。但是更关键的问题是,没有这些有的没的,压根不存在


李斌祭出两点高端成功学的公式:


一是精神气质,有独立的追求,有开创的引领能力,有完整的体系思考;二是从车、服务、社区、到生活方式,提供超越期待的全程体验。



乍看全是非标的感情,拆解开来看,是贯穿设计、研发、运营、服务、模式、乃至战略的技术活。


成败,谦虚来说且无定论。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几乎很难再次出现一个与之比拟的故事。如果一个品牌与众不同,那么他注定孤独。

标签: 蔚来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