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借壳求生,能解威马之“危”?

引言:“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从威名鹊起到危如累卵,威马汽车把自己活成了造车新势力大起大落的样本。

 

2022年,既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机遇年,也是磨难年。从行业大势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市场渗透率实现双增长,拉出了一条上升曲线。

从产业环境来看,受到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新冠疫情等影响,诸多新能源车企的生产成本增加,交付压力变大,被迫提价销售,凸显出受制于上游资源的弊端,抗压能力和风控能力让人担忧。

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不仅入不敷出,而且雪上加霜,威马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问题频出,层层叠加的威马之“危”

2022年,年度销量34637辆,同比下降2.83%,环比下降48.79%,在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上排名28位,更是销量排行榜前50名中唯一一个双负增长的品牌。

翻看历史,威马在前几年紧跟蔚小理的步伐,市场表现还算不错,2019-2021年销量分别为12799辆、21937辆、44152辆,大有携势向前,一举实现IPO的希望。

但是,现实的打脸来得更快。进入2022年,受到2021年车辆自燃、锁电等事件的影响,威马前进失速了,被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甩在了后面。拉胯的产品,让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好感度一降再降,再加上卖一辆亏一辆,2019-2021年连续三年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174亿元,资金缺口一年比一年大。

众所周知,造车新势力大都在以亏损换销量,以求站稳市场,再谋后续发展。

对于威马来说,连年的巨亏,现金流不佳成为一个顽疾,由此引发了资产被冻结、店面关停、裁员等风波。与此同时,威马创始人、CEO沈晖2021年的年薪金加各项权益高达12.6亿元,与威马巨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有员工因为KPI未达成大范围停发年终奖时,后有沈晖的高薪,一度让威马内部“军心”动荡。

其实,威马成立的头几年,是不差钱的。在蔚来都闹钱荒的时候,威马受到一群颇具实力的金主青睐,彼时是不缺钱,不缺投资的。第一款车威马EX5上市后,业绩颇为不错,更让威马在2020年完成了总额100亿元的D轮融资。

在2021年,威马市场销量被哪吒、零跑等超越,但是依旧受到资本青睐,获得电讯盈科与信德集团等港澳资本巨头投资。

但是,2020年以来,威马先后冲刺科创板、港股,均未成功。一边巨额亏损,一边造血不足,威马的资金链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再加上连番未能通过IPO的威马,处境相当的危险。

 

Apollo出行,威马的“救命稻草”

直到近日,港股上市公司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出行”)发布公告,全资附属公司与威马控股有限公司订立收购协议,收购金额为20.23亿美元,为威马“续命”。

据悉,出行与威马正在启动新一轮融资,为威马输血,并且推动威马在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上市。兜兜转转,从自谋上市,到借壳上市,持续亏损的威马的上市梦想,迎来了新的希望。

对于威马来说,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重拾市场和投资人信心,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信任和选择,提振销量,争取重回新势力的主流赛道。

随着收购完成,威马将推动品牌向上,从当下的主流市场,向高端、超豪华市场挺进。从露出消息来看,威马将推出10万美元以上的X@A量产智能轿跑,以及超豪华的跑车。

对于竞逐主流市场尚且有些吃力的威马来说,技术、产品、资金能否支撑品牌向上进阶,还是一个未知数,往乐观了说是“一切皆有可能”,往悲观了说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可以说,“委身”出行,是威马一次攸关命运的“豪赌”,赢了可以扬眉吐气,如果输了,几乎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

出行,前身是力世纪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珠宝产品制造及销售,后来收购欧洲超跑开发商 Automobil 86.06% 的股份,进入汽车领域。

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出行市值不高,财务状况也不太乐观。2014年-2021年持续亏损达到28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3421万元的小幅盈利。

出行自身实力有限,但其背后是澳门的何氏家族,实力雄厚,加之力掌门人何敬丰想圆造车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谋划已久。在这样的背景下,5年亏损200多亿元,底子还不错的威马,成了出行的理想投资对象。

出行发布公告后,沈晖在微博中分享了一个视频,其中提到“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颇有背水一战的悲情感。

商场如战场,成败论英雄。到底是轰轰烈烈的倒下,还是委曲求全的活着,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是个难做又必做的选择题。威马当下的境遇,与许家印的恒大汽车、李一男的自游家等相比还要好上一些,只要能够活下去,或者还想干成点儿大事,隐忍是必须的。

威马当下的境遇,与许家印的恒大汽车、李一男的等相比还要好上一些,只要能够活下去,或者还想干成点儿大事,隐忍是必须的。

 

产品力,能否支撑逆风翻盘?

新资本的进入,让威马有了一丝喘息之机。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在市场上打一场翻身仗。

与蔚小理等相比,威马品牌成立于2015年1月,至今已整整8年。但是,在产品端,竞争力相对不足。目前在售的几款车型,包括EX5-Z、E.5、W6等在内,均是基于油改电而来,厂商指导价在17-28万元区间。

在这一纯电动汽车的主流价格带中,品牌和车型扎堆,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同时,由于威马早期曾主攻B端市场,也就是出行市场,也让C端市场对于品牌好感度有所下降。对于许多中国消费者来说,买一台出租车或者网约车公司用来拉活的车,心理上有些过不去。

随着新冠疫情出现,B端市场迅速萎缩,威马的销量遭受了重大影响,迅速脱离第一梯队,眼看着其它新能源汽车品牌强势上量。

之前提到的车辆自燃、锁电,也是威马产品越发不被认可的原因之一。

在2022年度销量缩水之时,威马于今年1月16日官方宣布车型价格调整,涉及W6、EX5-Z、E.5等多款车型,调整后综合补贴后售价上涨15000元-25000元不等。

威马在出行发布收购公告后官宣涨价,大概率是想对资本市场表明自己的积极态度,至于终端市场的销量表现,只能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了。

毕竟,威马2022年12月的销量仅为30辆,此时涨价,要么是破罐子破摔,要么希望触底反弹。

对于许多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为了争夺市场,都想在技术上先跑出来。从威马过去三年的财报来看,研发投入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累计约28.7亿元,而同时期蔚小理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15亿元、79亿元、55亿元,差距巨大。

不难看出,研发投入总量不足,加上各车型研发中的重复投入,让威马在技术方面逐步暴露出短板,而投资百亿重金建造的工厂,却因为市场销量不佳,产能利用率低下,形成了研、销、产一损俱损的局面。

在资金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纾解之时,升级产品力,是破局的重要一步。

 

结束语

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接近650万辆,同比增长接近100%。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是必然,对于每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紧跟市场大趋势,走出自己的小趋势,是逐鹿市场的核心命题。

对于威马来说,已经没有退路可言,只能向死而生。

 

标签: 威马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