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电车在“囧途”:为充电干架、没电被迫拖车、充电时失控撞了

每逢佳节倍窘迫,这是电动车车主的最尬的时刻。


“服务区一老一少因为抢充电桩干起来了,威马车主大战埃安车主,幸好被拉开了。”大年正月初三,飞灵汽车群里,有一位汽车工程师正在返乡途中,却在服务区碰巧遇到了这一幕。这可能是今年春节期间,电动车车主充电难的一个极端案例。但在车流高峰期的春节,这并不是第一个车在囧途,也不是最后一个。


在南方,由于气温稍高,冬季的出行里程还稳得起,但是在北方严寒使得电动车有点吃不消。


“从北京上京哈高速回沈阳,第一次感受到了充电焦虑!”一位电动车车主说道。其此前从北京开车去过合肥,沿途服务区基本都有充电站,因此一路也都没有充电焦虑。但这一次回沈阳,该车主却发现从山海关进入东北后,沿途的服务区都没有充电桩。最终该车主从盘锦北下高速后的超级充电站进行了补电,最终有惊无险地抵达了目的地。


该车主将此次充电焦虑一部分原因归结到出发前未做好攻略上。同样一位山东的Model Y车主也是在半途下高速充电,然后再上高速,其全程居然充电了14次。由此,原本几个小时的路程多花了一倍多时间。而算一下账,以前开一台1.5L的SUV车型开近乎同样的路线回家,全程的油费在1000元左右,而今年开电动回家,14次充电花费699元。相比之下,节省了两三百,但付出的精力和一路上提心吊胆找充电桩的感受让其直言“真的不想再经历一次”。


相对于这两位在半途机智下高速充电的老司机,另一位车主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


一位驾驶纯电车从武汉到无锡车的车主就因电量耗尽而最终不得不叫道路救援。该车主介绍,其车日常续航500公里,冬季续航约为300公里,全程约700公里。按照规划,充满电出发,沿途充两次电即可。但令其没想到的是,满电从武汉出发,在安徽界内就遇到了堵车。在续航不足100公里时,车主便赶往了临近的服务区。赶到时却发现四个充电桩坏了一个,另外三个正常因为功率不足充电比较慢,充电站也“车满为患”。


该车主最终选择前往下一个服务区补能。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省电,该车主关闭了空调和音乐,始终行驶在最外侧车道,且将车速保持在100km/h以下。行驶30公里左右后抵达了下一个服务区,但是由于该服务区正在装修充电桩也并未开放。此时距离下一个服务区还剩40km,该车的剩余续航也仅为40km。为了保险起见,其就近下了高速寻找充电桩。但直到车辆电量耗尽,该车主也未能找到充电桩。


如果说这还只是充电的便利性问题,那么在充电时候遭遇车祸,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了吧。在微博上,有车主表示在服务区休息,但是在后面充电的电动车突然失去控制,接连撞飞三辆车,导致自己引擎给撞坏,使得自己在离家近400公里的地方不得不爬山到一家民宿住下。但后车为何在充电时候失控,却还没有说法。真是人在车中坐,祸从天上来,魔幻+1啊。


“开纯电动汽车长途返乡,最终考验的不是车,而是车主。”一位网友如此总结了自己春节的“电动爹”之旅。


尽管不少人在抱怨着打死不开电动车,但是在面对亲戚朋友的询问时候,对电动车还是表现出了极高的推荐度。“平时基本不花钱,这一点就很有说服力。”一位车主说道。另外,电动车新颖的设计和多样的车内功能,也使得在推荐上很有说服力。当然,不少精打细算的消费者还并不吃这一套。“电车基本要贵很多,保险费也很贵,我们长途走得多,不想太折腾。”有人如此表示。


令人意外的是,一位在2022年刚参加工作的00后也没有对电动车表现出太多兴趣。“体验过了,充电太麻烦,我还晕车。”她的购车首先依然是一辆燃油车,原因是比较下来油车的购买成本最低,而不论是混合动力还是电动车,都会高出对应的油车至少2万元。这似乎说明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在消费场景异常复杂、消费习惯多元的中国汽车市场,汽车产业在碎片化,而汽车以多元动力形式的存在,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之前的汽车市场只有燃油车一种动力,但现在有四大动力甚至五大动力,EV(纯电)、PHEV(插电式混动)、HEV(油混)、REEV(增程式)、ICE(燃油车)等等。所以汽车行业整体规模虽大,但具体分给各个动力的市场份额相对有限。未来几年内,受限于用户体验、企业盈利等问题,向 EV 过渡的 PHEV 和 REEV 可能会成为主流——当然,这还取决于混动车的价格和油价变化。


而长安深蓝CEO邓承浩则直言“电池材料级的快充技术突破,在未来10年是很难的,无论PHEV还是REEV,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是大有可为的。”


但油车持续下滑的节点也许很快就会到来。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突破了一个关键里程碑,首次实现了约10%的市场份额。追踪汽车销售的研究机构LMC Automotive和网站EV-Volumes的初步研究显示,2022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总计约780万辆,较上年增长68%。在中国和欧洲,电动汽车在整个市场中的渗透率正越来越大。


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渗透率位居榜首,达到19%。不过,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含PHEV)渗透率接近28%。2022年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占总销量的比例上升至20.3%。有车企高层认为,电动汽车将继续快速扩张,随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中国市场很快就会达到传统汽车销量开始持续下滑的临界点。


而在企业端来看,作为标杆的特斯拉在2022年交出了令人惊叹的业绩。2022年全年,特斯拉总收入达8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营业利润为137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16.8%;净利润同比翻了一倍多,达到126亿美元。而在中国车企,比亚迪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2676.88亿元,同比增长84.37%,归母净利润93.11亿元,同比增长281.13%。这两家在新能源汽车板块上获得超强利润的企业,似乎也展示了未来所在。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