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电动标致已晚,难堪大用!

都说好饭不怕晚,但是一桌子菜都吃饱了,谁还在意后上的呢?况且这后上的是不是好饭还难说呢。

近日,标致发布了E-LION电气化战略,品牌表示2023年所有车型都将实现电气化,2030年标致在欧洲销售的新车实现100%电动化。

其中标致将会在2年内向市场推出5款新电动车,包括E-308、E-308 SW、E-408、E-3008和E-5008,其中E-3008将于2023年下半年发布。

不过在国内大马路上随便逮一个人问,标致怎么样,得到的回答可能是“还没黄呢?现在谁买!”

慢半拍的战略布局,难起风浪

在新能源浪潮的大背景下,任何车企进行战略转型都是必然,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标致最新的电气化目标告诉消费者,“大家别着急,我的电动车大部队这就来,再等等,再等等!”,不过现在都2023年了,你当和用户谈恋爱呢,什么都能等,标致的动作太迟缓了!

一个企业的战略,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要有前瞻的眼光,新能源市场如今不是等待开荒的新领域,而是已经变成了厮杀凶狠的红海,在这样的现状下,标致才准备大干一场,是不是有点晚?毕竟曾经鱼缸里的小可爱,都已经长成了食肉鱼,小虾米进去只能当饲料。

实际上标致在2020年就宣布品牌焕新,并提出了“高端”“电气化”“国际化”的方向,但电气化尝试的遇冷,让标致对于未来更加迷茫和谨慎。

2020年1月,标致在新能源市场大本营中国发布了1款纯电动车标致e-2008、2款插电混动汽车,标致508 PHEV和标致4008 PHEV。但最终4008 PHEV的年销量不足300辆;e-2008的2020年销量仅为37辆。

在这样的事实背景下,当标致2021年再提到电气化目标时,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具体规划,云里雾里的提出实现目前车款的70%电气化,到2023年占比增加至85%,并在2025年时达到100%。

作为对比,大众汽车2019年揭幕全新品牌标识,首款纯电动ID.车型——ID.初见亮相,并表示12个月后开始量产。

2020年,大众ID.4正式发布,其中ID.4 CROZZ和ID.4 X分别由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生产。

2021年,大众ID.6正式上市,覆盖20-30万价格区间;同年ID.3国产版上市,定位紧凑型电动车。

2022年大众在在德国汉堡举行了全新ID.Buzz、在奥地利发布了ID.5 SUV。2023年ID.7在CES展会上发布,量产版将会在2023年第二季全球首发。

瞧瞧人家大众,针对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有具体规划,整体也在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虽然过程中也有阻力有难点,但它逻辑清晰目标明确,相较之下标致更像是在玩概念,具体实施看不到太多动作。

当然也有反面教材供标致参考,丰田最初在面对新能源转型时略显迟疑,但在2021年底突然一口气发布15台电动概念车,涉及轿车、SUV、Kcar、跑车、皮卡等等,表示丰田和雷克萨斯将在2030年前推出30款电动汽车。

不过雷声大雨点小,到目前为止,在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25%的中国市场,丰田也仅有bZ4x、bZ3两款纯电车型,以及雷克萨斯UX 300e,并且销量惨淡,正处在被用户抛弃的边缘,丰田章男也于近日辞去执行董事一职,放权之后改任会长。

丰田在两年前决心转型,其结果暂且这样,更何况更晚一步的标致呢?标致的品牌转型来的很早,但没有带来实质性改变,说到跟上就是没有长期主义思想,或者说对自己的决策没有信心。

电气化可不是纯电,48V轻混也能算?

无论如何,2023年实现所有车型电气化这个目标是宏伟的,不过参考友商的发展动作,标致真正实现全新的产品布局至少在一年以后,那么2023年内要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

这时候就该体现“脑筋的灵活性了”,实际电气化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简单来说只要带电,都能被认为是电气化改革。标致除了纯电动之外,将会推出48V轻混系统,并于今年搭载到208、2008、308、3008、5008和408车型上。所谓轻混大家都懂,它无非是在传统燃油车上布局伺服电机,就跟自行车上加个轮毂电机一样,本质没变,还是“腿蹬”动力,只不过骑着更省劲了。

标致将更多的通过“油改电”“48V”轻混的应用,完成设定的战略目标,这对品牌发展无异于掩耳盗铃。

标致如果要实现真正的产品革新,无疑将要依托全新平台,根据官方信息显示,E-3008将基于STLA Medium平台打造。

STLA平台最早于2021年发布,是Stellantis集团(由PSA标志雪铁龙集团和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以50:50 股比合并而来)的纯电平台系统。STLA平台包含4个分支,包括STLA Small-续航里程在500km,采用37-82kWh电池;STLA Medium-续航里程在700km,采用87-104kWh电池;STLA Large-续航里程在800km,采用101-118kWh 电池;STLA Frame-续航里程在800km,采用159-200+kWh电池。

按照规划,从2023年开始STLA Medium和Large将正式投入使用,而STLA Frame则是在2024年投入使用,根据E-3008将基于STLA Medium平台打造的信息显示,符合规划,不过放在竞争大环境下,这样拖沓的节奏留给品牌的试错机会不多了。

中国市场标致品牌力不在

中国、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两大汽车市场,可标致在这两个阵地,一个都守不住。早在1991年标致就由于全球经济衰退、销量下滑,退出美国市场,近些年“重返美国”的规划也一再被搁置,而放眼中国市场,品牌溢价能力丧失,市场份额急剧萎缩。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15年是东风标致的高光时刻,其销量达到40.64万辆,随后便一路下行,在2018-2021年,法系车的市场份额从4.9%下降到0.2%。

其中2016年东风标致销量为34.94万辆、2017年销量为24.67万辆、2018年为13.91万辆、2019年销量为6.37万辆,到了2020年,全年销量仅约为2.8万辆,2021年则有小幅反弹。

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自主品牌集体向上,诸如吉利、长安、长城的整车制造体系都得以提升,现代化工厂成就了高品质国产车的诞生,在面对曾经的合资对手,它们不再只强调性价比,质价比被更多消费者认可,从而挤压了标致这类品牌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产品代际更新滞后也是不能忽视的原因。如今在售的标致508、标致408、标致4008等一众车型,搭载的依然是差不多8年前的1.6T+6AT老旧动力,虽然设计与时俱进,但内核落后。在如今汽车产品更新速度像手机一样快的当下,这就好比让消费者拿着最新的iPhone外观,实际却用的诺基亚系统。

除此之外,就是法系车的孤傲自负,以标致408为例,在国人都非常看重的后悬挂形式时,法系车在竞争力本就下降的同时,依然固执己见,坚持使用扭力梁非独立悬挂,诚然法国人在底盘调校方面具有很强功底,但灵活的进行本土化调整,是一个国际企业应有的基本素质,反观丰田雷凌同属A级车,在几年前就把后悬换成了多连杆形式。

中法制衡,陷在内耗

造成这种局面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领导层的思想不同频,中法团队的领导动作不一致,而这也是神龙汽车内部存在已久,并迟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在很长时间内,神龙汽车内部始终采用中法双方高管共治的方式,决策要经由两方申报、统一,最后再下达。可想而知,对于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法国人搞不明白,体会不深,中国人则被束缚手脚,没有自主决策权,这样在一轮轮的沟通、妥协、让步后做出的决策,又能有多少的实际效果?法系车在这种组织架构下,“拧巴”着干了很多年,当市场竞争环境出现变化后,往往动作相对迟缓。除此之外,高层动荡,也造成了战略方向不明。

据悉自2017年来,东风标致5年内经历4次换帅,其中包括:

2017年9月,东风标致总经理李海港离职,后由东风标致销售部部长周海波接替。

2018年9月李广涛调任东风标致总经理,接替周海波。

2019年神龙汽车终于奋起改革,取消部长“双设双签”,改为一个总经理统一管理,强化中法一个工作团队,原东风标致品牌部总经理李广涛也被调离,迎来新任东风标致品牌部总经理葛林德。

结果看似皆大欢喜,行动终于可以统一了,但实际上葛林德是不折不扣的法国人,他1970年生于法国南特,1993年毕业于梅兹国立工程师学校,2001毕业于南特高商MBA。2001年加入PSA集团,曾任雪铁龙品牌法国西部区域总监、标致品牌英国网络部长、标致品牌波兰总经理等。

可想而知,虽然总经理是一个人了,但决策的主导权依旧在法方,中国本土人才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法方高管又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与洞悉,最终销量依旧没有起色。

2021年6月1日,葛林德派驻期满被调回Stellantis集团,中方人员罗明接替葛林德担任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标致品牌部总经理、执委会成员。至此,东风标致才真正由中方领导人管理。

2017-2021年可以看做是中国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蔚小理出现并展现出很强的竞争实力,传统车型领域,自主品牌也不断向上突破,而标致在这个时间节点,在这么重要的市场,却频繁的进行人事调动,精力被大大的内耗了。

2022年10月,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在巴黎车展上曾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他表示可能会停止在中国生产汽车。“如果我们推进现在采取的战略,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在中国设厂。公司可以将其欧美工厂制造的汽车出口到中国,就像Jeep和阿尔法·罗密欧。”

众所周知,2022年7月,由于经营不善和持续亏损,Stellantis终止与广汽集团成立的合资企业广汽菲克,采用轻资产方式在中国发展Jeep品牌,在中国分销Jeep品牌进口汽车。标致如果采用这种模式,无疑将成为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又一合资品牌。

结语:中国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除了体量大之外,丰富的使用场景提升了产品创新的空间,标致的电气化战略已经迟到,两年之后才把产品布局完成,到时又会是怎样的市场环境呢?可能标致认为依旧有退路,像当初退出美国一样退出中国,把重点放在欧洲,毕竟在那里它的发展还不错。

但根据法国的2022年汽车销量数据来看,全年注册登记153万辆,已创下1974年以来的历史新低,不知道这样的体量能不能“喂饱”品牌,而且现在中国的新能源车已经盯上了西方世界,到那时可能连自家大本营也守不住了。

出品 | 有驾报道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