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2023年:新能源车市的失速与狂飙

2023年开年,最火的热搜词想必就是电视剧《狂飙》了。这部剧自开分以来,一路上涨至9.1分,名副其实的2023国剧第一。


细细想来,它成功关键或许有2点:


一是主要演员个个演技在线,奉献了多个“狂飙演技”的名场面;


二是张颂文塑造了高启强这样一个性格丰满的“反派”,带动这部剧不断出圈,卷入越来越多的讨论



事实上,2023年1月的新能源车市与《狂飙》倒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新老玩家经过多年的市场厮杀,基本都有成为实力派的潜质特斯拉作为一个外来者,以突发降价触发了中国车市的“鲶鱼效应”。


以上两点,也让1月新能源车市变得更加云诡波谲,叠加着春节假期的影响,更显迷离。而展望整个2023年,新能源车市究竟走向狂飙,还是失速呢?




有失速,亦有狂飙


中国新能源车市,历来都是一个受政策产品双重驱动的“双边市场”。2023年,这个双边市场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2022年12月31日,中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宣告结束。长达12年的国家财政补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在双重驱动的市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必然会给车市带来“短期震荡”。


注:图源威尔森


根据威尔森监测数据来看,多家造车新势力开年首月并未迎来“开门红”,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环比下滑,交付表现并不及预期


早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就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一定会对市场产生扰动,这一扰动车企能否消化还有待观察。


这样的交付表现,同样离不开特斯拉突发降价的冲击。


1月上旬,特斯拉国产车型Model3与ModelY官宣降价,随即引发了冲击波。招银国际汇编数据显示,特斯拉降价一周后,其中国市场日均销量一度同比飙升76%。


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存量趋势大于增量趋势的当下,特斯拉的短期增长无疑挤压了其他车企的交付增量。



同时,受春节假期的影响,市场相较去年一月少交付一周,各品牌门店日常运营和消费者上牌均受到较大影响,从而也对1月新能源车市产生了一定的分流影响。


即便如此,从1月新能源车市看去,我们也不必对未来的市场表现过分悲观,原因有三:


一是,在普遍不及预期的车企成绩中,比亚迪和理想做到了“逆势狂飙”。


1月,比亚迪乘用车合计销售150,164辆(含出口10,409辆),同比增长57.8%。具体来看,比亚迪1月DM车型销售78826辆,EV车型销售71338辆,新能源累销超350万辆。


另一边,理想1月交付量达到15141辆,同比增长23.4%,交付成绩领跑造车新势力阵营。


比亚迪和理想的表现正印证了一句话,“好的产品就值得更好的销量”。


在国补退去的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必然会从政策驱动转向产品驱动,在没有政策庇护的道路上,必须通过技术、产品及营销的排列组合,迎接新的挑战。


二是,新能源车渗透率的超出预期,让我们有理由期待2023年新能源做大做强。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3.4%,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经达到27.6%,超出很多人的预期,李斌直言“比我想象的要来得早”。


三是,后疫情时代,没有了封控的阻隔和打扰,市场端将恢复正常经营状态。


与此同时,春节期间屡创新高的消费纪录,也预示着消费端恢复至疫情前状态,乃至超出疫情前的增长,这都存在着巨大的可能。




阵营之争白热化


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造车新势力内部阵营之争日趋白热化。


行业向来把蔚小理看作是造车新势力的第一阵营。当蔚来、理想市场表现愈发稳健时,小鹏却遭遇了G9 “滑铁卢”,月销持续低于1万辆,掉队趋势明显。


“蔚小理”逐渐演变成了“理蔚小”。


1月,这种趋势仍旧没有发生变化。



简单回顾一下三家的销量。1月,蔚来总共交付了8,506辆汽车,相比2022年同期减少近12%。理想1月累计交付新车15,141辆,同比增长23.4%。另一边,小鹏合计交付5,218辆,同比下降近6成。


短期内,正在经历组织结构调整的小鹏,即便引入了长城汽车前总裁王凤英、吉利系前高管易寒,也不会带来瞬时“点石成金”的效果。


小鹏研发及产品之间的脱节,仍然需要长期阵痛来消化。与此同时,中期改款P7率先在海外市场亮相的消息,也表明小鹏营销端同样处于混沌状态。


造车新势力容不得一款产品的失败。


小鹏历经P5、G9的市场低沉,2023年能否成功刮骨疗伤,仍然是一个问号。


蔚来的表现虽然算是及格,但并不能让人满意。


近期,紧跟特斯拉价格调整,蔚来也放弃了“不降价”的承诺,对现款ES6、ES8展车等车型进行降价促销,力度接近10万元。这无疑是一个清库存的“无奈之举”。


另外,蔚来也面临着产品切换不及时、新平台车型不上量、智能化技术上车延后等多项问题。


多重叠加起来,市场对于当下蔚来的认知更像是一个“以服务撑起品牌,全系产品力与整车价格不匹配”的车企。这也为蔚来2023年后续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阴影。



相比之下,理想短期内是安全且乐观的。


得益于组织能力的提升,理想在2022年下半年全面加快了新旧产品的切换,在30-50万元价格区间迅速布局了L9、L8车系,稳坐六座SUV市场头名。2月8日,理想L7也将上市亮相,新车定于大五座SUV车型。



理想的“大干快上”,颇有些当年南北大众进攻SUV市场的影子。


但是,近期出现的理想L9自燃、智能驾驶功能失效等事件,侧面说明了新势力车企仍然改不了“为了节奏牺牲功能体验、质量验证”的老毛病。


用户口碑是车企长期主义价格的基础。无论后续是“蔚小理、理小蔚、理蔚小”,都应该坚持这样的行为准则。


凡此种种,第一阵营仍旧是“一块金子招牌、身份象征”。后进的造车新势力仍然趋之若鹜。哪吒、零跑挤破了头也得标榜自己是“新一线造车新势力”。


然而,现实总是大于理想。



即便哪吒汽车连续数月发布“月销过万”的销量海报,但大街上新车的“含哪率”,让月销量海报也变成了看起来五光十色但随时破裂的泡沫。


零跑汽车的现状同样不算美好。


1月,零跑汽车月销仅过千,让人大跌眼镜。谁也不曾想到,数月前,零跑汽车还是一个持续月销过万的造车新势力。零跑C01的“默默无闻”,市场节奏及内部管理的混乱,让零跑汽车新品切换,乃至费效比,都存在巨大的隐患。


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可能会是2023年市场最失意的车企。


倒是那些传统品牌的创二代,又为2023年带来一抹亮色。


比如,1月,极氪汽车在停工改造21天的情况下,仍然交付了3,112辆。值得一提的是001的平均订单金额为33.6万元,009的平均订单金额为52.7万元。



甚至,在对冲国补退出的同时,2023款极氪001仍旧给出了“增配不涨价”的应对策略。


同样能硬抗特斯拉和国补退出的还有问界。在接入华为智选车业务后,问界无论是在品牌形象,还是在产品销量、整车产品力上,都有了巨大的“刷新”。


造车新势力的概念已经不再局限。


是新还是旧,不要看某些车企说什么,而是看他在做什么,会做什么。



未来,特斯拉的价格策略依旧会简单粗暴:销量不达预期,那就降价一次,如果还不行,那就再降一次。


这就注定,2023年的中国新能源车市会更加混乱。


外部的鲶鱼、政策的退出、消费的复苏,都是影响市场趋势的重要风向。


而在阵营内部,多家车企的震荡调整、后入者如小米等玩家的涌入,必定会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2023年,由此“狂飙”。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