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马自达的产品力,怕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我很欣赏马自达这种“你们骂你们的,我造我的”这种特立独行的风格,因为在工程师看来,市场部的那些数据反馈在他们眼里,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外界传言的“马自达造车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绪价值”,过去我还不信,但从目前全新设计的CX-50上来看,好像是这么回事。

01 能把车造好,但绝不会刻意讨好消费者

这个观点是我最近从全新曝光的CX-50上找到的灵感。

因为从产品力上来看,CX-50拥有很多技术层面的亮点,比如说全新的平台架构,比如说全新的2.0设计理念以及全新的2.5L可变缸发动机。

可能单一的技术亮点并没有那么强,但如果退一步放在20万以内的乘用车市场中,在同尺寸SUV中,CX-50的产品力要比更贵的途观L、价格相差不多的CR- V、RAV4更有竞争力。

当然,这只是从技术层面来聊,取决于销量的点并不止于技术,还有品牌价值、后续营销、店端跟进甚至价格竞争。

不过我们从产品力上也找到了 明显的短板。

显然,科技感依然是CX-50的最大短板,尤其是在座舱智能感上,全新一代的CX-50依然使用小屏幕,这意味着不会有太多的智能化表现,甚至最基本的智能互联也不会有。

这在大屏如潮的乘用车市场中是一个巨大的短板,它可能会讨好60后、70后、85前用户群体,但绝对不会是90后用户的最爱。

因为即便是能够接受马自达品牌价值、操控价值的年轻消费者,让他们抛弃智能化用车生活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02 竞争力不足, 运营压力不减

虽然并网销售,一汽马自达出局,但长安马自达的运营压力依然没有减弱。

以郑州这种辐射千万用户群体的二线城市为例,即便只有两家长安马自达经销商,但在对手的抢夺下生存境况也并不容乐观。

在售6款车型都存在科技感羸弱、智能感不够出色、价格优势不突出的三大问题,作为第七款车型,CX-50的登场完善了CX-30和CX-8之间的产品空白,为马自达补齐了18万级产品缺失的问题。

退一步来看,即便是即将迎来第七台车的长安马自达,销量危机依然非常明显。

2022年全年销量只有10万台,2023年的开年并不顺利,如果销量增幅并不明显,那么多一台车对于企业来说就多一份生产压力和运营压力。

马自达的问题并不在于产品序列,而在于产品设计本身和定价策略,截止到今天马自达的定位依然是高端合资品牌,所以在价格上要比大众本田等车型贵出15%左右。

全新起亚K3上市,即便价格比对手低20%的情况下依然没有获得认可,骨子里的问题是拿着上一代燃油车的进化思路,在这个新四化市场中做厮杀,连价格优势都没有的马自达,更难以绕开这个魔咒。

什么是产品力?

产品力就是在这个价位中,夺取对手销量的能力,一方面产品要强,另一方面价格要稳,我不认为CX-50短板明显的产品力配合着不够理性的价格,具有一线竞争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