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奔驰E级 新款上市

1月汽车销量:宝马进入前十,消费又升级了?

1月跌到历史冰点,奇怪的现象增多了。

1月,不出所料,车市经历了新一轮下滑暴击。先说原因:

1、春节从往年的2月,提前到了1月,相当于一周多没有汽车消费了;

2、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出、新能源国补清零,1月遭遇政策大考;

3、很多车企抢着在12月交车,提前透支了1月销量;

4、“价格战”开打,但效果滞后,究竟如何得看2月销量。

再看数据(参考乘联会):2023年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为129.3万辆,同比下滑37.9%,环比下滑40.4%。至于轿车、SUV、MPV等细分市场,同样是一片惨淡,数据参下。

1月没有“开门红”,确实在预料之中。但展望2023年,外部环境是趋好的,疫情消散、信心回归,曾经的不利因子在减弱。同时,油价进入下调周期,新能源的“价格战”相当激烈。诸上,对汽车消费皆是利好。

1月:宝马进前十,日系大溃逃?

参考1月厂家零售排名,最显眼的情况是,华晨宝马以豪华品牌的姿态,进入了榜单前十,具体销量为5.7万辆,超过了上汽通用、东风日产

宝马的“跳跃”,其实是豪华车市场相对活跃的缩影。翻翻1月车型销量排名,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宝马5系在1月卖出16128辆,排轿车榜单第六;奔驰E级1月销量为14543辆,排名第八;奥迪A6L的1月销量是12465辆,排名第十四。豪华品牌的主销车都挺猛!不过,仔细分析,原因并不是豪华品牌销量忽然暴涨了,而是销量相对稳定。你看,1月宝马销量同比也下滑了,但其他合资品牌下滑更多,导致豪华品牌的排名靠前了。另外,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对豪华品牌影响不大,年底透支肯定存在,但不至于非常明显。

更需要注意的是,合资品牌开始出现巨大的裂痕,尤以日系品牌更甚。仅看厂家零售排名TOP 10,日系仅有2家入榜,广汽丰田同比下滑了30.3%,东风日产同比下滑了59.3%(这家公司曾排在前五,如今却滑落到了第九)。大家都有心理准备,合资正在丢失份额,但日系溃缩,多少有些意外。

目前,日系品牌的症结,或许就在这两点:1、在新能源浪潮中,日系品牌有所隐身。之前引以为傲的油混技术,最大的优势是省油,但却被如今的插混车、纯电车轻易抹杀掉了优势;2、日系品牌的另一大优势是保值,但二手车的价格,与新车价格息息相关。日系保值的前提是新车几乎没有优惠,有些车甚至还要加价。但是,2022年,日系陷入了“价格战”,新车价格崩盘,保值也就无从谈起

1月:比亚迪摇旗帜,自主要杀疯?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在1月仍然延续了全面反攻的向好势头。先从厂家零售排名榜单看起,比亚迪以14万辆的成绩遥遥领先,长安汽车排在第二,吉利汽车排在第四。“南北大众”挤进前五,但有些招架不住“迪长吉”的冲击。

从阵营销量来看,1月自主品牌零售64万辆,同比有31%的降幅,但市场份额仍在增长中,1月达到了49.4%,同比增加了4.3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这一轮的崛起,必然需要感谢新能源。尤其是比亚迪的“龙头效应”,正带动自主阵营对合资阵营发动“骑兵冲击”。

1月:新能源歇歇脚,还能冲冲冲?

最后聚焦新能源,1月,新能源市场罕见下滑。参考乘联会数据,1月新能源零售销量为33.2万辆,同比下滑6.3%,环比下滑48.3%。

这几年真的很少见,新能源同比亦下滑,所以,在总结1月销量时,也有人将车市销量不振,归因于新能源销量下滑了。不过,横向对比,新能源的活力仍然是最充沛的。从渗透率来看,1月新能源车的零售渗透率是25.7%,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各大品牌阵营的新能源渗透率,出现了明显分化:1月,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43.8%;豪华车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1.4%;而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7%。

这俨然也印证了上文的分析,“得新能源者得天下”。真的,想出成绩,想追上行业的增长点,还得看新能源。

写在最后

今年,新能源的市场预期是850万辆。1月没有开门红,但没有影响行业对于市场趋好的预判。其实,考虑到春节的原因,1月、2月应该合在一起进行计算。或许,对于市场的推论,可以更准确一些。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晞贝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