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人汽」日系车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 作者: 人汽
  • 2023-03-06 17:00
  • 381

作者:谢人杰

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但主角已经换了模样。

年初至今,除了丰田基本还能蹦得住外,包括日产、马自达在内的日系车基本已经跌出了主流视野。套用车市上的一个流行语:XX系跌倒,华系吃饱。这个XX系,已从最初的法系车、韩系车、美系车,如今已经蔓延到了日系。

实际上,去年就已有不妙迹象。2022年,南北丰田基本持平(微跌0.2%);下半年,本田、日产两大两家月销普遍下滑30%~40%。

需求都跑哪儿去了?不言而喻。中国品牌市占率在下半年站到50%以上,所有合资共分剩下的不足一半市场份额,而且2023年这个份额大概率还要继续收窄。德日美法韩等品牌,将如何分这个不断缩窄的份额呢?

踩踏。强的在上面挣扎呼吸,弱的被压在下面透不过气来。时间久了,上面的还能活,下面的只能抬出去。

去年下半年,丰田旗下中坚车型(如卡罗拉凯美瑞、荣放等)的大幅优惠屡次登上新闻。从销量数据看,丰田以价换量的结果还不错,保住了份额,只不过是以另外两家的明显衰退为代价。

但是,这样一来,代价是多年积累的品牌溢价和保值率神话一朝丧尽。


彼电动化非此电动化

在全球主要市场(就是中欧美),现在如果还怀疑电动趋势,简直不可思议。日企眼神和判断力当然没问题,不管情愿与否,都必须认真做电动了。

2022年,日企都发布了纯血纯电平台之上的第一款产品,油改电退居灯影之下,但问题是,认真的结果有点对不住“认真”俩字。

丰田的bZ系列,本田的e:N系列,还有日产的ARIYA,月销量都钉在3位数。

倒是大众在中国市场节节后退的趋势趋缓,ID.系列电动有点上量的势头,有两款ID.4上了前15名的排行榜。

如果对上世纪80、90年代日系电器、任天堂红白机有情结,日系第一代“双纯”,就能找到怀旧的感觉。

价格上,两个本田e:N系列,都是17.5万元起,算是中规中矩,即便略贵,也很克制。而最近bZ系列起价猛降到13.98万元,这是丰田不想躺平的迹象。唯独艾睿雅25.28万元起的定价,这种典型的“抬轿子”定价,给人的感觉是“敌在本能寺”,颇有为国产电动摇旗呐喊的意味。

以日企的标准,HEV、PHEV、EV、REEV(增程)、FCV,都应该算“电气化车型”。这么算的话,2022年,丰田在欧洲卖了72万辆电气化车型,在美国卖了50万辆,还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中美欧监管机构,没有任何一个将HEV纳入补贴,而所有车企的混动,都是绕着日企专利走的(非插电混动专利都在日系手里)。

如果按照中美欧对“新能源”的定义,2022年,丰田在欧洲卖了3.5万辆新能源,在美国卖了4万辆,在中国则不到5000辆。

从中国市场的视角,日企御三家电动产品上的太晚太慢。但对于后者而言,这已经是上的最优先的区域市场了,也是日企在新能源上表现最惨的市场。越努力越惨淡,要怪整体节奏太快了。


品牌价值受冲击

这样看上去,御三家都没能跟上全球主流市场电动的发展节奏。眼下的局面,尚未对三家的利润基盘构成致命影响。对中国市场最为倚重的是日产,而中国业务不过占丰田的1/5,所以丰田压力最小。

在全球市场,丰田的燃油车依旧能打,HEV也大杀四方。新能源在逐渐侵蚀燃油车的地盘,时间积累的效应将持续放大。其他主流市场,要在几年之后才能显现后果。而中国市场,则在此时此刻。

图片

去年这一年,日系车的核心品牌价值遭遇冲击,这是比销量下滑更令人寝食难安,因为这是连根拔的大问题。

日系质量好、省油、品牌保有量大导致的维保费用低。这些素质汇集起来,反映到二手车市场上,是品牌认同高、保值率高。

但省油这事,分怎么看。日系大排量SUV一点都不比同类车省油。而师奶车的确省油,但要注意开的方式,否则也未必。HEV更是省油的典范。但这些小排量车和HEV,再怎么省油,也省不过比亚迪DM-i为代表的PHEV,更不要说纯电了。

图片

而燃油车再怎么努力,维保费用也无法与极少需要保养维护的纯电相比较。日系的质量源于采购稳定性(背后是供应链的控制能力)、技术的保守性。但是当日系被迫引入新锐技术,可靠性也开始破功。

要论驾驶性能,新能源吊打同级别燃油车,特别是A级及以下家用车。

这几个素质保不住之后,市场局面开始倾斜了。日系被迫降价保量。正如开头所说,目前丰田还能保得住,但以A级走量车为主的日产,受冲击比较大。而且,就算暂时保住量了,整个价格体系也出了问题。一线车企的产品矩阵价格,讲究的是排列紧密,彼此交叠,罩住所有细分市场,多少预算都能找到对应产品。

现在问题来了,高一档的车价格掉下来,下一级也必须后撤。这样一来,价格体系的队形就保不住了。如果新车价格崩了,二手车市场的保值率,就无从谈起了。如果赶上急跌期间,二手车贩子根本不敢收车。


长于战术而短于战略

很多舆论从日企的秉性上谈日系新能源战略。日企的长处,是在一个领域精雕细琢,但开放心态不行,只顾吃干抹净,回头还要拿面包蹭盘子,一点汤汁都不留。在氢燃料领域,这种做法表露的比较明显,其实HEV也是如此,家电、3C和IT产业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

凡是日系专利集中的领域,大家都是绕着走。从宏观角度,日系严重依赖海外市场,而重量级的海外市场就那么几个。拉不住大国与自己同一轨道,自己玩的曲高和寡是必然的。

其结果是,尽管某些技术仍然很牛,但往往丢了集成商的地位,退守上游。

汽车领域也出现了一点类似的苗头。历史会不会重演,取决于日系的战略调整。还拿丰田做例子,因为在日系汽车品牌当中,丰田的品牌力最强、供应链最强,技术也是最强,现金流最大,战略回旋余地也因此最大。

图片

丰田四处出击,没有漏过纯电,但迄今行动并不坚决。无法抛弃自己交叉持股的供应链企业,重塑新的价值链,是丰田不肯坚决换轨的原因。毕竟2022年丰田仍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企业,为什么要跟着一群初创企业跑。

在纯电领域,锂离子电池上已经来不及做什么,丰田押注固态电池,迫使丰田弯道超车,其实就明白了时代已经变了。原来说2022年上车,2023年推出产品,现在看没戏,2025年其实也没戏。但不管怎么样,丰田在电动上的进取心没有改变,这是好事。

问题是,日本产业界(不止是车企)接连错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窗口,导致智能化领域缺乏人才和技术积累。

半导体硬件上某些领域,日本很强,但必须在美国主导的体系下才能发挥作用。而在该体系下,日企的地位是“螺丝佬”,根本和终端消费者接触不上,这就意味着在分钱这个问题上说了不算。除了个别时候(比如某个原料供应短缺),产业链上游必然居于价值链下游。

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本质,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两个维度上,共同搭建新产业。而这两个维度之间,彼此有错综复杂的交链。软硬一体,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都是日系短板。

日系汽车品牌的命运,某种程度上也是自己选的。好消息是,眼下的当口,还有得选。要么屈尊,融入到大国开创的体系当中,与其内部科技企业结成深入的联盟;要么自己单玩。按照我们对日系品牌脾气的了解,后者不是好选择,但日系往往会选后者。性格即命运,放在企业身上也没错。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