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终将离开商场,从家乐福之死讲起

去年9月份,特斯拉开始在中国成规模撤离商超、缩减直营店数量,随后还关闭了于北京侨福芳草地开设的中国首家门店。

开设在商超的体验店已经毫无意义,这对于汽车公司来说并不是件坏事。特斯拉走到了这一步,只能证明它已经迈过了一个阶段。接下来,蔚小理们也注定会走出这一步。

▲就在5年前,特斯拉侨福芳草地店还进行了扩建升级 | 图片来自侨福芳草地微信公众号

就像标题说的,我们从家乐福之死开始讲起。

家乐福最近几个月在多个城市陆续出现经营问题,生鲜区空置、货架摆满库存的同类产品、充值卡无法使用或限定使用等等状况。虽仍在继续运营,但存活意义大概也仅仅是等待它人接盘了。

对于家乐福的现状,最直接的原因是实际掌控者苏宁被许家印套牢,资金链出了问题,无力继续支撑。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早在苏宁2019年接盘前就已经暴露无疑了,被电商挤压当然是核心原因。

但事实上,电商挤压只是原因的一半,另一半原因是,家乐福还在被大量便利店挤压着。

家乐福来到中国的初期,北方人买东西去的地方还叫「小卖铺」,店铺只开一个窗口,买什么东西顺着窗口跟老板说,再通过窗口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同期存在的另一种商铺是国营商店和粮站,可选择货品很少,价格僵硬。这种状况下,家乐福的存在占据全方位的优势,货品全、价格低。

之后的30年,国内出现了便利店形态,开始的时候也叫「超市」,小卖铺也都逐一改头换面。而现在的便利店有多厉害呢,之前在北京,我的路由器都是在便利店买的,那家便利店的名字叫「乐事购」,店面为L型结构,但真的是什么都有,进门有蔬菜水果,L型拐角处是零食饮料,深处左转是日用百货……如果对款式没有要求,你刚刚搬家到附近时,可以在那家店里买到需要的所有东西。而那家便利店不过五六十平米大小。

如今像这样二三十平起步的便利店早就开遍了社区,日常所需已经可以全部覆盖,根本不需要去超市。中国又极少有像美国那样的中产社区,一片别墅区,居民只要三五天去一趟超市采购日常所需。现在再加上网购更便宜的价格,家乐福的后路直接被切断。

至于说什么「家乐福过分苛刻的政策导致供应商反弹」,这其实有些想当然了。家乐福如果仍然是强势渠道,那它收再高的货架费、条码费……供应商照样离不开它,就像它们现在也不敢离开淘宝天猫一样。今年初几家头部汽车引流平台集体涨价,4S店一片骂娘,但照样乖乖交钱买线索。反正都是做些忽悠消费的活计,至高标准终究是「让人买单就是好猫」。

家乐福这样的古早形态难以为继,超市自然要有升级策略。大家应该发现了,现在城市里有越来越多的「贵妇超市」:更贵的水果、生鲜、调料和甜品、红酒等等。山姆会员店其实也是类似的思路,早些年利用生鲜突围的永辉超市大体也是这样。便利店业态里,罗森、711们的鲜食、便当也是同理。

▲来源见水印

去到这样的超市能看到更丰富(主要是更贵)的商品,这是网购无法达成的,网购主要还是「搜索-购买」的模式,超市则是「看见-购买or不买」,如果不是在超市看到,大部分人不会知道有778元一盒的金车厘子。这种商品本身就是获客手段,就算是听说这里有新奇玩意,只是看看不买,顺便也会在超市里把需要的价格合理的东西买了。

商超租铺,早些年最吃香的是超市,之后是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再后来是电影院,总是就是以引流为目的。

现在说回汽车。

先从商超角度看。汽车不能引流,商超愿意接纳汽车门店,主要是图个租金。就像这些年商业地产过曝,不少商超内部全靠教育培训和餐厅运营是一个道理。

至于客流量大的优质商超,就不只要求更高的租金,最好入驻的汽车品牌能带来些审美加分。这种时候,汽车体验店对于商超,就好比售楼处里的不锈钢雕塑,提档次用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商场宁愿要蔚小理也不愿意要大众丰田,满大街都是的平民车,既不新鲜又没面子,要来作甚。

再从汽车的角度看。进入商超要的就是客流量,但那种需求只在起步阶段有意义,等到市场认知形成之后,那几款车早被翻来覆去看腻了,继续留在商场里也就是门可罗雀的下场,没意义不说,对品牌反而造成伤害。这些年商业地产过度开发,幽灵商场越来越多,汽车门店开在里面更亏,你想蹭商场的客流量,殊不知被商场当韭菜白收店铺租金。

▲来源见水印

当一个汽车品牌发展到特斯拉这种水平,已经人尽皆知的时候,日常运营时,商超门店几乎已经不具备什么价值了,收缩是理所当然。特斯拉之外,更大规模的退店浪潮也很快就会来,都不需要蔚小理们有多快的成长,那些给幽灵商场白白交出去的租金就没必要,还不如开在4S店集群,蹭大众、丰田、BBA的客流量来得实惠。

仍旧以特斯拉为例,商超体验店仍然存在,承载的意义已经十分有限。一是近期这种大降价时,能让消费者更容易地来到店里,要一手冲动消费。至于值不值,要看品牌方怎样衡量。再一个,则是新车上市时可以更快地触达消费者,这种的话,其实不需要长期铺位,快闪店已经足够解决问题。

再不然就开发汽车的高频消费项目,像超市里那些天价商品一样,自己挖掘商超体验店的客流量,比如租车、装饰、增配之类。只是这听上去不像是汽车公司能搞定的。

封面图片来自「界面新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驾仕派立场无关。)

文|鐵西區的李子

图|网络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