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李想提“五常汽车品牌”概念 行业已经进入“二战”末期?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听风吟】理想汽车CEO再爆金句,4月24日李想在朋友圈发文称,2023年到2025年就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上的1943年到1945年。在2025年的12月份,预计中国汽车市场上新车销量中,NEV的占比将会达到80%以上。而与此同时,NEV的五大常任理事品牌也将会诞生。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自主品牌也越发有了弯道超车的姿态。但从近年来车企高管的发言来看,他们普遍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中最终留下或者说强大的品牌不多,与李想观点相近的行业大佬并不少。



有趣的是,今年一季度开始,国内汽车市场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内卷”模式,其实无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想办法在价格或产品力上动手脚,争取获得更强的竞争力,而这彼时也被解读为行业洗牌的前兆。


不超一手之数多 位车企高管表达类似观点


从过去一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来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市占率不断走高,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比也超过了50%,随之而来的也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但欣欣向荣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很多车企眼中却不会诞生过多欣欣向荣的品牌。


在李想发布上述观点之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在第8届全球汽车论坛闭幕式全体会议上说过,“未来竞争会比今天更加激烈,未来5年时间内,中国市场上的中国品牌,存活下来的可能只有5家,而6到10名可能生存下来,但活得并不滋润。”


之后的2023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其又再次强调这一观点称,未来3-5年,或将有60%-70%的品牌会面临关停并转。在市场中,二线品牌由于规模受限、无持续经济支撑,转型将面临巨大挑战,绝大部分面临关停并转。



并提到,2022年中国市场现存147个汽车品牌,新推出车型197款,其中新能源116款,占比58.9%;在售新能源372款,平均月销1163辆。“这显然是不符合产业规律的,如果按当前市场容量、单车型月销过万进行测算,100款车型就将饱和。”


而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也有类似的看法。此前,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余承东曾表示,未来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会像飞机制造业一样大浪淘沙。曾几何时,飞机制造业有多少家企业在相互竞争,但是如今也只剩下了波音和空客这两个主力玩家。所以,在国内市场上,最后汽车的主力玩家也不会超过一只手。


从以上几位车企或行业大佬的表态来看,他们普遍认为国内汽车市场最后会集中到少数品牌中。


洗牌已有征兆 谁会成为“五常”


从今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动态来看,一季度竞争不可谓不激烈,有超过三十个汽车品牌已经参与到由湖北以及东风系品牌掀起的价格战中,而即便看似强势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一季度也曾出现甚至多次出现“品牌让利”的现象,其中包括权益增多、降价、补贴、配置升级等多种形式。


由此,“内卷”一词成为了今年一季度汽车市场的高频词汇,与此同时不少业内观点也认为,价格战下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汽车行业或面临一轮洗牌。值得关注的是,就造车新势力而言,洗牌早已悄悄展开,不少造车新势力已经半路夭折,而现存的造车新势力,销量也基本集中蔚来、理想、小鹏、哪吒、零跑五家手里。



视角再放大一些,就整个汽车市场而言,车企们的排位也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比亚迪成功超越“南北大众”拿下了国内乘用车市场的第一名,长安、吉利等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展势头也颇为凶猛。与此同时,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暂时也出现了海外品牌“不灵”的现象,燃油车时代无往不利的大众、丰田奔驰宝马等也不再强势。


当然,对于新能源赛道,无论是自主品牌车企还是海外品牌、合资车企等都在不断加大投入,似乎在迎接一场“赌命”的战争。最终的“五常”席位将会是哪几家呢?


标签: 汽车品牌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