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125万辆的销量以外,比亚迪还有什么?

在一片内卷之势中,2023年的中国车市也到了年中总结的时候了,车企们也纷纷公布了自己的“期中考”成绩单。而作为“车市学霸”的比亚迪也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这场期中考的头名。

根据比亚迪官方公布的数据,比亚迪在六月份共卖出新车253046辆,月销量首次突破25万辆,同比去年六月份增长了高达88.2%。

而在今年的1-6月,包含乘用车板块的情况下,比亚迪的累计销量达到了1255637辆,以绝对优势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且大幅领先于卖出了88.9万辆新车的特斯拉。这对于中国汽车而言,也是值得骄傲的时刻。

按照此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公开表示的300万辆销量目标计算,比亚迪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的41.85%,按照以往的惯例,汽车的消费热潮往往在下半年才到来,按照目前的趋势比亚迪完成今年的销售目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甚至还有很大的几率冲击“年销量翻倍”——即360万辆的大关。在今年车市普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比亚迪依旧逆市强势上涨,既反映了比亚迪本身的产品实力,也证明在宏观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比亚迪这样有保证的品牌。

成功背后的“必然”

有不少人会将比亚迪的成功,归功于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崛起,甚至把国家主导新能源的政策视作比亚迪成功的捷径。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往往都只看到了表面而忽略了许多更深层次的因素,比亚迪的崛起之路固然有新能源战略作为推手,但是其成功以及经历对于其它还处于摸索阶段的中国品牌而言其实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我看来,比亚迪的成功离不开三大领域的同步发力:一是技术积累,二是产品布局,三则是品牌提升。

其中,技术积累是销量爆发的前提。

通过上一个十年在电池、电驱、电控“三电领域”的技术积累,比亚迪在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技术井喷。先是DM-i超级混动横空出世,第一次让消费者用更低的成本体验到中国品牌在混动技术方面实力。刀片电池则是重新定义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并将磷酸铁锂电池的潜力拓展到全新的维度。

而在这两项技术获得了市场普遍认可以后,比亚迪也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后续更是发布了面向更高端领域的易四方技术平台,以及云辇底盘控制技术,不仅再次向世人展示了比亚迪强大的技术储备与研发能力,也为品牌的冲高作了最强的技术背书。也正是种种技术上的亮点与突破,让比亚迪成为了目前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时首要考虑的对象,也让成功中国品牌摘掉了“技术贫瘠”的旧帽子。

有了技术的支撑以后,还需要足够优秀的产品来承载,而这又不得不提比亚迪教科书般的产品布局。

针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比亚迪极具针对性地布局了涵盖各种价位的车型,从最入门的海鸥到旗舰级别的汉、唐系列都精准地切中了各自目标消费群的痛点,秦PLUS、宋PLUS等热销车型在上市以来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车市的销量纪录。用更低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越级用车体验,似乎已经成为了比亚迪的造车“宗旨”。这种从入门、主流再到高端车型的全覆盖,且多维度具备领先产品力的车型布局,也是其它任何品牌都难以企及的地方。

在产品足够诱人、有了足够强大的群众基础以后,品牌形象的提升则是成为了销量称霸的最后一道隐形天花板。

而提升品牌形象的途径不外乎三种:拓宽网络、提升口碑、发力高端,在销量刚开始指数性爆发的时候,比亚迪便迅速布局王朝系列与海洋系列的分网销售,进一步拓宽品牌的销售渠道并对两大网络的车型作细微区分来尽可能地为市场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从而实现1+1>2的效果。

此外,在保有原有丰富经销商体系的前提之下,比亚迪也更多地参与进了门店的运营之中,通过直营+经销不仅能充分地发挥渠道优势以及管理效率,更贴近于客户也有助于品牌聆听来自于一线的反馈,从而在产品以及服务质量方面更好地进步,并最终实现品牌形象与口碑的双重提升。

当然,提升品牌形象更直接的方法还是加推高端品牌。在现有的腾势品牌之外,目前仰望品牌以及新近发布的方程豹品牌都瞄准着不同的细分领域,而这些高端品牌的终极目标还是助力整个比亚迪形象的高端化,打消掉消费者购买比亚迪车型的最后一层顾虑。

最让人惊讶的是,比亚迪在这短短的三年里完成了上面这三大领域的布局,这也体现了他们极强执行力以及决心。而比亚迪的崛起之路也为其他中国品牌“打了个样”,只要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再辅以成功的经营手段,即可获得市场的认可。

目标不只是中国市场

显然,比亚迪并不满足仅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取得成功,在国内市场趋于稳定以后,他们早已将目光放到了海外市场上,而不同于以往通过商用车打开市场的做法,积攒了足够经验与信心的比亚迪已经有了与海外品牌“客场作战”的资本。

单单在刚刚过去的六月份,比亚迪就成功出口了10536辆新车到海外市场,今年累计出口量也达到了7.43万辆,其足迹遍布欧洲、东南亚以及美洲。尤其是以泰国为首的东盟市场以及以巴西为首的南美市场,前者已经正式成为了比亚迪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的落户国,后者也在近期宣布将与比亚迪合作设立一个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并最快将于明年下半年投产,以加速比亚迪在巴西乃至是南美地区的布局。

针对更难打入的欧洲市场,比亚迪也开始在挪威、丹麦等对新能源车接受程度更高的国家开始着手,并通过汉EV、唐EV以及ATTO3(元PLUS)等车型提升自己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随着欧洲“禁燃”呼声愈发高涨,未来以比亚迪为首的一众中国品牌也将迎来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能否打破汽车世界百年以来的“壁垒”,就看中国品牌能否捉住这一波难得的浪潮了。

当下,中国市场正面临着价格战带来的一系列危机,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是人人自危,而集合了传统车企丰富造车经验和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又具备新造车品牌的活力与果敢,也成为了比亚迪在当前复杂市场形势下的最大优势。比亚迪的体量能确保他们在风浪中平稳前行,这也意味着他们将肩负着比其他品牌更重要的使命,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比亚迪的下一个十年,也许也会与中国汽车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史高度重合。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