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岚图梦想家 新款上市

神都十六个时辰:洛阳赏花游记

准备去洛阳赏牡丹这件事情,确实费了些功夫准备。

为什么赶着4月上旬去洛阳?正所谓“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正是牡丹花开的时候,四月就是洛阳最好的时节。去早了花没开,去晚了花又没了,稍微拖一下还会撞上上海车展,所以就定在了4月10日从武汉自驾去洛阳。结果定房间的时候一看,光是一个汉庭都能涨到400元多一间。这次,我们也拉来了好友晓鹏一起,大家一起开车去洛阳。

不过我们大概只有不到72个小时的时间,扣掉路上的12个小时、以及1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其实在洛阳的行程不超过40个小时。所以,这次我们从武汉开车去洛阳,看看牡丹花、看看龙门石窟、再看看洛阳博物馆,白马寺都没时间去,也就走马观花地领略下这座中原古城的喧嚣一面。

原本的行程安排是一早从武汉出发,然后赶到下午三四点进入龙门石窟游览、晚上再去应天门看看。结果出发当天因为拿车耽误了一下, 10点过才出发、开6个小时,可能只有掐着四点过才能到,然而实际比想象还要折腾。

无论如何,洛阳之旅开始了。

【戊戌日】

申时15~17点

从武汉开到洛阳500公里左右,全程高速,景色也比较简单。有意思的是,这条路线因为有了新修的徐广高速,所以车少路好,速度能够跑起来。

不过为了赶路我们几乎就没有停留过,甚至午饭都是在封江服务区买了几盒硬得不能再硬的煎饺凑活了一下。

中途会路过淮河、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以及一个不知名的巨大白球型建筑。

过了平顶山以后发现整个平原地势更为宽广,农田种植庄家更为便利,难怪河洛平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下午三点我们进入汝州服务区,顺道拍摄岚图梦想家的油耗测试——完成了第一箱油的测试,此时距离龙门石窟还有108公里。这个赶路速度已经是非常快了。

抵达龙门石窟的出站口差不多刚好四点。但是由于游客太多,原本想着去更近的西北服务区停车,结果直接被引导去了东北服务区。

大家一定要记住,来龙门石窟千万不要去东北服务区停车,距离景点正门实在太远了!实在太远了!

走路的话两三公里不止,你需要付费坐电瓶车才能到石窟正门。然而即便是下午四点过,乘坐收费电瓶车你大概也得排大半个小时的队。

所以,我们选择乘坐外面揽客的当地婆婆的三轮摩托,三个人10块钱。犹如印度小哥般吊着在车外去往正门,感觉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然而我们还是想得太简单了,大概坐了一公里左右,婆婆就让我们下车了,说前面被拦住了,我们只能步行过桥然后再进入景区。

看来我们年轻人,还是高兴的太早了。

顶着洛阳快三十度的高温,走过龙门伊河石拱大桥。随手用我的100倍变焦的手机拍了下景区内的人头攒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下面几乎是人贴着人的游览。都说洛阳牡丹节来的人多,这第一站就感受到了。


好在时至落日,进入景区的游客已经少了很多。这里也提醒一句,龙门石窟的票一定要提前在手机上购买, 90元一张,到了刷身份证就能进。

总之,从我们停好车到进入龙门石窟,差不多用了45分钟,还是很费事的。

酉时17~19点

实际上,龙门石窟我已经来过两三次了,知道这座石窟的重头戏在哪里。不过我们也依然还是找了导游解说,毕竟要了解这样一座能够称得上“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一个人瞎看是看不出名堂的。两三百元的导游费,才是真正能够给你的游览提供核心价值的花费。

相比于之前去过的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不算大,南北长度不过1公里,但重点在于这是“皇家石窟”,所以自有气度。

莫高窟更多是融合了多民族艺术的壁画,而龙门石窟则是集合从北魏到盛唐期间的佛造像,石刻、石雕,所花费的钱财和精力远不是壁画可比。因此,从石窟开凿之后,这里便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的集中场所,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即便是普通人要在这里捐赠造像,那也得是家财丰厚才行。

龙门石窟能够延续1500年、期间朝代几经更迭、不乏经历战乱,即便期间被损坏了数次、加上民国时期的盗运,但如今龙门石窟留存的造像依旧精彩。若不是以山体石刻为载体,又如何能够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多么不易,又是多么珍贵。所以,世间最能抵抗时间侵袭的,以石刻最久。

龙门石窟的精彩之处颇多,但是这次参观时间有限,加上一些洞窟因为保护修复,其实主要看的是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等大窟。遗憾的是古阳洞没有看到,听说是封闭维修,而宾阳三洞其实也只能站在洞外看。

有导游带着走大概能够了解个七七八八,而路途中还有不少小小的石窟和造型也是十分精美。可惜的是,能看到很多造型的面部都被破坏了,只剩了一具佛身,这主要是因为唐武宗灭佛运动和民国时期石窟被偷盗的原因,还是很感慨。

重点来了,前面的洞窟如果放到其它地方可能已经是顶尖的艺术佳品,但是对于龙门石窟来说却都只能算前菜。要做一个比喻的话,龙门石窟90元的票价,起码70元是给到奉先寺,也就是“大卢舍那像龛”。

卢舍那大佛的位置很精妙,如果你走在在龙门石窟之内的步道,你完全不会知道后面有如此宏伟的佛像雕塑在等待着你。因为步道低矮,而卢舍那大佛被雕凿在一匹山内,并且还是处于一个高台之上,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佛龛”,所以才有了“大卢舍那像龛”的题字。而这里又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

当你气喘吁吁的爬上垂直的百级石阶,卢舍那大佛将慢慢呈现在你的眼前,那种震撼会令人终生难忘。

虽说这里是卢舍那大佛,但是实际有九尊造型,中间主佛卢舍那,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通高17.14米,光是头高就是4米,耳朵长达1.9米。

卢舍那大佛的造型之精妙,不在于其有多么繁复的细节,而在于它简练的雕凿手法,但是却蕴含了无穷的艺术感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尊佛像,都能看到那种浅浅的微笑,同时微微凝思前方,毫无波澜的神情却又仪态万千。

两侧是佛祖的大弟子迦叶、小弟子阿难,然后是文殊和普贤菩萨,外侧则是两两对仗的天王和力士。这几具造型也各有各的特色,或是花纹繁复,或是姿态生动。


在这山壁之上,这九躯十几米的大像保存几乎完整,静静地在这里矗立了1500年,足以列为国宝。

而更重要的是,这九躯造像艺术价值极高,展现了盛唐时期极高的雕刻艺术水准。并且卢舍那大佛的雕凿前前后后历经十年之久,恰好又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亲自参与主持的皇家造像工程,历史性和艺术性完美的汇聚在这一龛巨大造像之中,其意义不言自明。

很多人觉得中国佛造型和古罗马或者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雕塑风格差异巨大,尤其是佛造型更古板一些。但是看了卢舍那大佛就能知道中国古代艺术成就的巅峰完全不输于欧洲。中国石刻艺术不仅仅是可以有形态优美的造型,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十几米的山体上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佛像造型,这就与欧洲等比例雕刻艺术是完全不同的艺术路径。

戌时19~21点

结束龙门石窟的游览大概是6点出头,夕阳西下时,从石窟南门出去,经过漫水桥,一般就可以继续游览东山石窟和香山寺。但说实话,既然见过了卢舍那大佛,去不去东山石窟也就没太大所谓了,因为龙门精华就在奉先寺。

不过下午六点过出来,倒不妨去礼佛台的观景台多等一下。

天色渐暗,石窟内的太阳能灯光会渐次亮起,将整个龙门石窟装扮成另一副模样。实际上,网上说的龙门石窟会亮灯,也就是亮的这样的暖黄太阳能灯,不过要等到大佛灯亮可能要等到八点去了,那时候拍出来的照片朋友圈发出来特别有面子。

然而我们等不了那么久,毕竟还没吃晚饭。从礼佛台往外走十几分钟,又回到了伊河大桥。这时候外面有很多拉客的出租车,去龙门高铁站一类的,十元钱一个人。而我们只需要回停车场,门口的三轮车显然更合适。走了一下午的三个人,毫不犹豫又坐着一共十块钱的小三轮回到了东北服务区。

从龙门石窟开到洛阳市,估摸着也得接近一个小时。到酒店的时候,我们开的岚图梦想家车身也着实有点大,停车耗费了好一阵。还没放行李就赶紧出去找吃的。

大众点评的指引下,提示的是六百米的距离,结果一绕弯就又是小半小时。到水席餐馆,我们都是最后一桌了。

水席馆,其实就是各种汤汤水水的菜,各种汤汤水水,而非真正宴席。老板厚道,怕我们吃不完,只让我们点了四五个菜,结果一吃发现,洛阳水席大概就是“胡辣汤”的高级版本,味道都和胡辣汤很像,基本都是酸辣口味,只是用料上不太一样,也不一定有辣椒。但一盆菜的分量,真的很大很大,唯一可惜的是隔壁便利店买的馒头不太行。

对了,既然是当地特色餐厅,你还得喝一瓶当地的汽水,叫“海碧”,也就是Happy音译。不过味道嘛,一般般。

【己亥日】

巳时9~11点

新的一天到来,但是起床晚了。早餐第一顿,必须去吃洛阳牛肉汤。洛阳人说“清晨一碗洛阳汤,给个神仙都不当。”

按照大众点评搜索周围排名靠前的牛肉汤馆,结果一去还换地方了,又折腾了半小时才在一个当地小区楼下找到,名为“白果牛肉汤”。

但是一看那阵势,就特别“当地人”。店面不大,桌子小板凳都是放在街面上,食客到了就自己找坐,一般都得和别人拼桌,看着旁边的洛阳人大口大口喝汤吃饼,真的香。而且卖饼的也是单独的一户人,有点像是蹭着牛肉汤馆谋个自家小生意。

走进去,点汤从10块起价,15元、20元任选,差别主要是肉多肉少。给了钱,拿着牌子去厨房取汤,要辣不要辣都自己给舀汤的师傅讲。同时还会问你是要牛肉还是要牛杂,不懂的话就一样一半。

然后再去买个饼,或者买个饼丝,配着吃。饼丝这玩意儿还是第一次见,就是把饼切成了面条状,泡在汤里很好吃。吃饼的话,则和西安的羊肉泡馍差不多,这就得看饼好不好了。

洛阳这牛肉汤有名气,味道足,据说有些人专门早上六点过来喝头锅汤,因为熬到后面加了水就不浓郁了。并且每家牛肉汤的熬制配料都有差别,这就是各家的秘方了。前面已说到我们选的这家叫白果牛肉汤,不知道是不是加了白果,反正味道确实香,香菜葱花铺满,喝起来牛肉味道浓郁,但是没有满嘴油脂的感觉。汤里最实在的就是肉多,15块一碗的肉,放到成都起码30元了。


泡着饼丝,一口气能把碗里的汤喝得干干净净,意犹未尽。

在洛阳有一个好,就是你可以随处看到共享电动自行车,比你扫一辆自行车骑回去更快捷。所以喝完汤,就准备去今天的第一站:洛阳博物馆。

午时11~13点

在洛阳花卉节期间去看洛阳博物馆,你需要提前两三天订票,虽然是免费参观,但没有预约是进不去的。还有就是要么早点去,要么中午去,否则到了下午要在外面顶着太阳排队进去。

再说一个关于停车的提示:排队进洛阳博物馆停车场得费不少时间,如果是自驾车,而且是电车,可以停到博物馆北门对面的一个个充电站。洛阳这座城市不算大,所以像是五菱宏光MINIEVQQ冰淇淋这类微型电动车特别多,也有很多交流充电桩,对于电动车补能很方便,而且参观都得几个小时,也不怕超时占位费。

洛阳博物馆,听上去是个地级市博物馆,但是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1500年的建都史,可谓是满地文物。所以洛阳博物馆的地位放到全国来说,不管是馆藏品还是展品,那都能排到全国前列,估计除了国博、故宫、陕历博这几座之外,一般的省级博物馆都比不上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的外观叫“鼎立天下”,旁边有一根立柱,是仿照武则天时期的“天枢”而建。可见武则天在洛阳这个地方更有人气。

进入博物馆以后,有免费的志愿者讲解,也可以花钱请专门的讲解员,但是因为去得晚,讲解员都订完了。这时候只有蹭着别人的听。如果真的要认真听免费讲解,大概需要两三个小时,再次说明洛阳博物馆确实挺大。

洛阳博物馆其实分成了几个大展厅,第一展厅是“河洛文明”,串起来包括夏商周、汉魏到盛唐的历史传承。仅仅是这一个展馆,就足以彰显出洛阳的历史地位。只是我个人对陶器、青铜器没什么研究,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倒是觉得后面几个展厅陈列的唐三彩馆、汉唐陶俑、石刻石雕这些专门的陈列更有意思。

实际上在洛阳博物馆一楼的常设展馆里面,你偶尔能找到一些珍品,比如大型的陶器、唐三彩。而真正的精华,你需要上到二楼,有一个珍宝馆,博物馆简介里面的几大珍宝都在二楼。

珍宝馆里面的彩绘陶马和驯马师、白玉杯、正始石经、黑釉唐三彩马这些都很值得一看。


而最值得一看的是有一个专门的永宁寺塔专属展厅。

洛阳博物馆最知名的“北魏泥塑人面像”残片就在里面。只留存了半张脸的泥塑面像极其精美,即便残存下来了鼻梁和嘴部,但是整个神态却跃然而出。丰腴的脸庞、微微上翘的嘴角会让整个佛脸显得神秘而优雅,而你会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完整个模样,难怪有人说这是最美的东方微笑,很有蒙娜丽莎的感觉……

这幅残像也印证了“佛本无相”的说法。

实际上永宁寺塔的这些泥塑能够残存下来也很是机缘巧合。永宁寺塔因为雷击而焚毁,原本里面都是泥塑,往往很难留存下来,但恰好因为大火烧了三天,这些泥塑相当于陶瓷硬化了。因而当永宁寺塔垮塌之后,这些“陶瓷化”了的泥塑也就被埋在了地底,直到1500年后被挖掘出来,得以展现给世人。


永宁寺塔的特展还有一些比较精巧的小雕塑,比如昆仑奴佣、思考状的胡人佣,还有很多小佛头等等,都是很有艺术性的。


总之,洛阳博物馆如果看得仔细,一天也看不够,走马观花看一圈也得两个小时,对于博物馆爱好者来说,这里还是很值得来。

未时13~15点

从洛阳博物馆出来早已过了饭点,不过博物馆周围也确实没有什么配套设施,想吃饭也就是在周围十字路口有点路边摊。考虑到等会就要直接去隋唐遗址植物园看牡丹花,所以也就直接在路边点了八块钱的凉皮,味道其实还行。

洛阳会在4月牡丹花盛开的花期办“牡丹文化节”,城里面各个公园都有自己主打的赏花路线,相互竞争,当然主要是为了收门票,几百万人来看花,一张票三四十元,对这座城市来说真不少了。

这次我们时间有限,就选的是洛阳博物馆对面的隋唐遗址植物园。但是这个植物园巨大无比,占地2800多亩,光靠走是不行的,所以就在园区内租了一辆电瓶车,一个小时一百四,超时了按分钟计划,不便宜。好处是随走随停,这里面能看的牡丹园就有四五个,开起小电瓶车也是舒服。

其实我之前也没太懂,为什么人们会来洛阳看牡丹?后来了解了下,从隋唐开始,洛阳这边就以种植和培育牡丹闻名,经过1500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了洛阳这边的一个大型产业。比如光是这次看的隋唐植物园里面就有1200个牡丹品种,30万株牡丹,确实是难以理解的规模。据说有些地方还主打唯一、独一的牡丹品种、颜色,看花都得排队。

实际上,在洛阳看牡丹和你在普通花市看牡丹最大的不同是,别处你看的都是盆栽,而在洛阳这边,是一个园、一个园的大片种植,在这里也真是开了眼界。由于牡丹花朵极大,连片开的时候非常有气势。


为什么唐朝人喜欢赏牡丹?大概是因为牡丹这种与生俱来的雍容华贵。唐代诗豪刘禹锡那首著名的对比牡丹、芍药、芙蕖的诗就说了:“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由于牡丹是木本植物,所以盛开时往往是在顶端,下半部分都是大片叶子。远观时就看花开枝头成片很壮观,近看则是看花型、看颜色。

简单来说,好看的牡丹花,还是要重瓣的,那种繁复才称得上国色。同时要稀有的颜色才好看,比如紫色、黄色,都很少见。而白色的牡丹开起来就太像芍药了,加上太阳一晒就焉搭搭的。

实际上逛了大半以后便发现,我们到的时候洛阳城的牡丹大多都盛放完了,不少牡丹已经开谢了,要再早赶一个周末就好了。但是想想周末的客流量,或许还是这时候看看体验更好。

申时15~17点

借着拍车的机会,几乎把洛阳城开了个遍。

洛阳城真的不大,路也是修得真好,但是城里也没有太多新楼。这座城市好像有点停留在了印象中的零零年代的中国城市。道路两边的杨絮飞乱的飘着,老城老街显得灰尘扑扑,而绿色的城管挡板隔着即将搬迁的楼面……

绕到应天门和明堂、天堂一带,这里的建筑都是按照曾经武周时期风格修建的。据说明堂和天堂这样的景点门票要120元,但终究是仿建的,兴趣寥寥。

在夕阳下,主干道车流不息,稍转一个路口,避开游客,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市井烟火气。很难想象在千年以前这里曾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中心。似乎这座古老的城市早已经见过了极致的繁华,现在打了个盹,挥一挥手,赶着时光的余晖。

酉时17~19点

实际上,晚上的洛阳城可能才是游客的洛阳。原本计划去看看洛邑古城拍点素材(其实就是想拍点穿汉服的小姐姐),结果等我们骑着电摩托才发现,洛邑古城竟然限流了,没有预约的游客是进不去的。所以只能在门外徘徊一会就走了。

为什么洛邑古城那么多人?最主要原因是这里是汉服拍摄的网红打卡点。洛邑古城本身就是后建的,并不是经典,有点类似于成都的锦里。而古城外面则全是汉服出租、汉服拍摄的门店,最便宜的才几十元一套,可以说人山人海。

既然拍不了东西,就去吃饭。

回到小巷,随便找了一家当地人吃的小店准备凑合一顿。结果没想到相当不错,体验了洛阳当地人的晚餐——一锅没那么辣的牛肉锅,全是肉;再来几把牛肚、千张,在锅里烫一下,吃起来有滋有味。还烤了10串羊肉,也是很扎实。最意外好吃的,是这里的烤饼,非常有意思,本以为就跟新疆那种烤馕差不多,结果里面夹的大葱,吃起来外脆里香,一回味特别甜。


更重要的是,这一顿吃下来分量多得三个人都没吃完,好像才260元。感觉旅游吃烧烤不只有淄博,洛阳也是个好地方。

戌时19~21点

吃完了一看时间八点过,估摸着应天门的夜景开灯了。三个人一合计直接各骑一辆电动自行车去几公里以外的应天门看看。骑着电单车,穿过依然人潮人海的洛邑古城,一路而行,感觉就是狂飙里的强哥附体。

还是那句话,洛阳城中心不大,从我们吃饭的地方到洛阳应天门也不过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除了春天的风还有些寒,一切都很舒服。

第一眼看到应天门,就让我想起了《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的景象,大唐气势犹存。说是“门”,其实是建筑群。几十米高的城墙、上面是两层城楼,上面挂的牌匾是“紫薇观”。另建有崇楼五座,似五只凤凰,被称为“五凤楼”。李白写的“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就是说的这里。

说是应天门,其实能够看到的是建筑师仿古重建的,而真正的应天门遗址则是在这座重建建筑里面,相当于现在所能看到的“应天门”应该叫做“隋唐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也是“应天门遗址保护工程”的一部分。新建的应天门相当高大,完全复建了门楼、朵楼、阙楼等设施,其规模和景象不输于故宫午门,也比西安现在的城墙看上去更加雄伟。


很重要的一点是,从复建的应天门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的规制是完全不同于日本同时期仿唐建筑。因此很多地方的古建喜欢“以倭代唐”是错误的,什么“中国的唐代建筑在日本”的说法也是谬论了。

对于这种重建的做法其实争议很多,不过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来说,复建气势恢宏的应天门也并非坏事。毕竟当你晚上八九点站在高耸的城楼之下,看着五层城楼点亮的灯光,而在千年之前这里就是全世界的政治中心。如果从更久远的眼光来看,或许几百年以后,这里也是古建筑了,为后人讲述2000年以前的故事。

当然,作为重建的遗址博物馆,这里是需要买门票的,由于我们到的时候已经闭馆了,就没有进去看。

从应天门绕过去,后面有巨大的广场。这里其实就是隋唐时期的宫城内部了,而径直对着的是明堂,也就是政事大殿。后面高耸的塔楼是天堂。这些倒是在古籍记载中都有的,只不过同样都是后来重建的,想去看的话又要给120元的门票。

这里可以再引申一下,中国建筑往往是夯土基层加上木质结构,并且又是十三朝古都,所以要想能保存一千多年几乎不可能。这也是中国建筑和欧洲罗马、希腊建筑最大的不同——后两者都是石块搭建的。古典欧洲对石料的应用,包括建筑和雕塑,都要比同时期的中国应用更多,因而留存下来的古建筑也更多。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欧洲封闭建筑即便外部体量感很大,但实际内部空间有限,这也是石材建筑的局限。

看过夜晚的应天门、明堂、天堂之后就打车回去了。这次洛阳之旅也就基本结束了。要问为什么不去炒得火热的十字街?出租车师傅都说了,何必去那里挨挤呢?

【庚子日】

辰时7~9点

要离开洛阳了,还有什么念想呢?当然还是那碗牛肉汤。

今天换了一家牛肉汤馆,当地人推荐的“马杰山”,一看还是非遗传承人,据说这家店开了一百多年、六代人。结果早上八点过去就排起了长队,并且不仅仅是游客来光顾的多,当地人来的也不少。

买汤的流程各家都差不多,就说份量,马杰山汤里的肉比不上昨天吃的那家白果牛肉汤,看起来街边小店和知名店铺还是有区别。

各家牛肉汤味道确实也不一样,都是清汤,马杰山的汤第一口会感觉清淡一些,没有白果牛肉汤浓郁。但这并不是说清淡不好,就是口味的问题,比如我就更喜欢喝更清淡的,而且清淡处理不代表肉汤不浓,其实香味也很足,这可能就是马杰山能够做一百多年的原因。泡着饼丝,真的香。

到此为止,洛阳游记就真正结束了。下一站,再让我们看看能去哪里,大概是山西?

文、图|JackieLXX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