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合资车企,突然找到新能源密码?

图片

作者丨潘磊

在新能源领域,一度被打得抬不起头的合资车企,在度过了最初的懵圈期后,好像有点缓过来了。

尤其是上汽旗下的合资哼哈二将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都亮出了自己7月份的业绩。

上汽通用方面,7月卖出了超过1万台新能源汽车,赶紧发了捷报。

上汽大众也很开心,ID.3单月订单已超1万台。

看上去,上汽旗下的合资双雄已经找到了有关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密码,可以去市场上砍瓜切菜了。

在合资车企普遍在新能源领域四面楚歌的背景下,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为这个一度看不到希望、受尽奚落的群体送来了一束光。

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还别说,人家手里还真有好东西,既有平台,还越来越会玩价格战。

一、合资车企还有硬功夫

上汽通用的确有理由抖起来。

毕竟手里有一个很能打的“奥特能(Ultium)”平台——这是通用汽车花了大价钱搞出来的看家宝贝。

图片

“奥特能(Ultium)”平台 图源:别克官网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奥特能的广告宣传主题就是“安全”,好像是连续2000多万公里电池不起火,等等。

但这玩意儿真的很难用绝对化的表达去形容,毕竟电池属于电化学,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所以后来也很少看到类似于XX万公里不起火这样的广告了。

不过奥特能的确在安全方面下了很大工夫。

比如在电池包的挤压试验、跌落试验和针刺试验中,奥特能确实都扛住了。

这可能跟其设计了多达7层的热失控防护有关。

从7月交付量过万的角度看,用户也在逐渐接受合资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毕竟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都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这样的超级合资公司服务了中国的主流汽车消费市场。

只要这些合资车企稍微用心做产品,只依靠用户对于合资车企的惯性思维,就能捞到不少订单。

上汽大众的情况也类似,手里的MEB平台,尽管在软件方面可能不是很顶级,但造车的积淀还在,如果人们想求稳重大气,那么很少有车型能够PK掉ID.3。

但光有平台这种硬货,还不是很够。

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的价格策略,也在销量抬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一波凶猛降价,销量就来了

以上汽大众销量爆发的ID.3为例,其曾推出限量7000台的购车优惠政策,官降3.7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车机不好用之类的问题,都会被用户自动过滤掉。

因为大多数人买车,肯定是要算账的。

3.7万元的差价,还想要什么自行车呢?

而且在颜值、品牌等多个方面,ID.3其实不算差,甚至光靠它那个大众车标,就能值不少钱。

同时在机械素质或者驾驶质感方面,没有几个对手能够把车子的底盘调校得像大众那么稳稳当当。

换句话说,ID.3很好开,又便宜,所以观望的用户就买了。

图片

有人甚至说,这个价位看海豚比亚迪的一款车)一眼,都是对ID.3的不尊重。

于是有人附和称,海豚相比ID.3,就是一个三蹦子,完全没有可比性。

也有人表示,ID.3吊打海豚(实际上海豚7月销量3.2万台)。

这话说的有点绝对,但也表明还是有很多人有大众信仰,或者说合资车信仰。

但无论如何,通过一波凶猛的降价操作,ID.3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与ID.3动辄数万元的降价相比,上汽通用的玩法虽然也很激进,但内敛了不少。

比如奥特能的主打撒手锏,就是“油电同价”。

这跟比亚迪通过DM-i技术推出的一大堆“冠军版”车型的玩法很像——当时比亚迪的宣传语就是要“颠覆燃油”。

现在奥特能也要通过“油电同价”颠覆燃油,只不过是用纯电动的形式。

三、熬到终局看实力,也要看运气

对于像通用这样的汽车巨头来说,欧洲、印度等多个市场都可以放弃,但中国市场绝对不能放弃。

毕竟在2008年那波破产危机中,只有上汽通用这个合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是健康的。

而且中国是连续多年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如果放弃相当于自断一臂。

从大众汽车集团的角度看,中国市场更是财神爷一般的存在。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上海成立了合资车企后,中国就一直是大众汽车的摇钱树。

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的持续贡献,大众汽车前几年根本没有机会去PK丰田汽车,并染指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

图片

所以无论是通用还是大众,都在加码中国市场。

通用搞来了奥特能,而大众甚至屈尊和小鹏合作,为自己的车型配置本土化技术。

另外,在中国经营几十年,这两家也都有体系化优势,在制造、采购等领域积淀颇多。

所以一旦度过那段新能源汽车懵圈期,大众和通用完全有机会实现逆袭。

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的销量业绩表明,它们已经度过了适应期,正准备全面发力。

而且现在时机正好。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正在加速提升,这个阶段谁能拿出爆款车型,并且匹配相应产能,就能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对于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以及在新能源领域早走了几步的自主车企来说,还是那句话,必须要承认差距——往后的形势会越来越难,想熬到终局要看很多天赋,而且还少不了运气。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