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500万辆,比亚迪的新起点

8月9日晚间,随着一辆全新的腾势N7缓缓驶入舞台中央,比亚迪正式迎来第500万辆新能源整车下线的里程碑。

比亚迪在第500万辆新能源整车下线发布会上官宣,代表该公司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腾势N7将被交付给得到App创始人、《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

比亚迪也成为全球首个达到这一里程碑的汽车品牌。这既是比亚迪的高光时刻,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高光时刻

在本次发布会中,比亚迪并没有一味提及自身的优势,而是强调“14亿中国人在情感上需要自己的世界级汽车品牌”、“中国汽车也必将诞生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的标语。

比亚迪还在发布会上展示了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小鹏、蔚来、理想等多家中国车企logo,并称这些品牌“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发布会现场,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回顾创业过往时数度哽咽落泪。

在过去20年的造车时光中,比亚迪有三分之四的时间是在做产业破冰和生存挑战,历经数个至暗时刻。王传福表示:“在汽车行业,比亚迪要做一道证明题,证明比亚迪可以!证明新能源可以!证明中国汽车可以!

如今,“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里程碑已然达成,比亚迪确实“可以”。对于比亚迪来说,500万辆新能源整车下线,既是一场自我证明的结束,也是全新发展阶段的开始。

未来的比亚迪,还有比下个500万辆整车下线大得多的野心。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最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比亚迪能够在全球率先达成“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这一里程碑,其背后的艰难与坎坷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

在回顾比亚迪过去二十年坚持向上突破,即使在造车之初受到各界的质疑和反对,仍坚定迈入新能源汽车这一“无人区”,并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的往事时,就连一向以硬汉形象示人的王传福也哽咽不已。

比亚迪成立于1994年,最初专注于电池行业,员工仅20人。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正式进入汽车行业。据王传福回忆,刚转到汽车行业的第一天,比亚迪股价立竿见影地暴跌20%,狠狠地泼了一瓢冷水。

2004年,比亚迪携3款新能源概念车首次参加北京车展时,行业内甚至还没有“新能源汽车”这一专有词汇。4年后,比亚迪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F3DM。但这款车型并没有为比亚迪带来销量增长。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亚迪都没有能等到新能源汽车春天的到来。

据王传福回忆,在最艰难的时候,比亚迪仍在坚持技术研发投入。最近12年,比亚迪有 11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很多时候甚至达到了净利润的3至4倍。2017 年到2019年,比亚迪连续三年净利润大幅下滑。但即使在最艰难的2019年,只有19亿元净利润的比亚迪仍然为研发投入了84亿元。

“许多人在嘲笑我们,说我们是在烧钱。但是我们深知,要把车做好、要发展新能源,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王传福展现了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并带领比亚迪坚持走正确的那条路。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的主机厂之一,比亚迪汽车自成立之初便通过垂直整合,充分调动产业积极性,推出国内首款量产纯电动汽车比亚迪e6。随后,该公司更是推出大家熟知的秦、唐等插电式混动车型。

2014年,比亚迪更是发布了全新的“542战略”( 百公里加速5秒以内,全时电四驱,百公里油耗2升以内),展现其对新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视。

可以说,早在很多车企还在观望之时,比亚迪就深刻认识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未来的主要趋势。

如今,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已呈不可逆的趋势。成为全球首家下线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车企,比亚迪证明了过去20年坚持的正确,证明了未来属于新能源汽车,证明了中国车企有能力站在世界之巅

第500万辆新能源整车下线,为比亚迪过去20年的坚持和发展画上了成功的句点。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第500万辆新能源整车下线也成为了比亚迪下一个阶段发展的新起点。

据王传福预测,到2025年,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60%,而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将提升至70%,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他还预计,中国汽车产业必将诞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显然,在王传福预测的未来世界级中国汽车品牌中,比亚迪会是其中之一。他甚至喊出了“比亚迪要在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车企”的目标。2025年,仅仅只是两年后而已。

从第500万辆整车下线开始,比亚迪将持续向着世界级品牌,甚至“全球第一车企”的目标前进。

想要成为世界级品牌,仅靠比亚迪品牌稍显单薄。为此,比亚迪已经规划了全新的品牌矩阵。而在第500万辆新能源整车下线的2023年,这些规划将全面开花结果。

选择高端品牌腾势旗下最新车型N7作为比亚迪第500万辆整车下线的代表车型,足以看出比亚迪对于未来高端化路线的重视。

根据比亚迪汽车的品牌规划,比亚迪品牌(王朝、海洋)将主打10万-30万元市场,腾势品牌主攻30万-80万元市场,方程豹品牌主攻40万-60万元市场,仰望品牌则主攻80万-150万元级别市场。

此前,比亚迪仅有腾势一个中高端品牌。但当时间走进2023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就迅速发布了旗下高端品牌仰望,并一口气亮相了“百万级新能源越野车”仰望U8和“百万级纯电动性能超跑”仰望U9。就在8月中旬,方程豹品牌和旗下“高端新能源越野车”豹5也将揭开神秘面纱。

同样在2023年,比亚迪也已开始加速补齐此前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

8月初,地平线前智能驾驶研发总监廖杰被曝已正式加入比亚迪,担任比亚迪智能驾驶上海团队负责人。廖杰于2016年5月加入地平线,担任高级研发工程师,此后晋升为智能驾驶研发总监。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自动驾驶功能算法的研发,廖杰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比亚迪规划院的研发团队规模已经迅速扩充至2000人。同时,比亚迪还在上海、西安等地也开设了智驾研发中心,以提升相关能力。

眼下,智能驾驶技术正在高速发展,全新的技术让科幻电影中的场景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比亚迪显然将会继续进行技术研发,以探索更加安全、智能的出行解决方案。

高端品牌的打造并非那么容易。想要让消费者愿意以更高昂的价格选购你的产品,你必须拿出说服消费者的理由。

而比亚迪的理由显然就是两个字——技术

如今,全球有超过60%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销售,全球有超过63%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

在量提升的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质也不输对手。中国企业已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强国。

在连续多年巨额研发投入之下,比亚迪自身更是积累了相当强的技术储备。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副总经理杜国忠此前在与有驾交流时曾表示,该公司内部有一个“技术鱼池”。比亚迪会根据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捞出不同的“大鱼”投向市场。

云辇、易四方等在今年发布的技术都是比亚迪长年累月研发结果中的“大鱼”。仅针对“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比亚迪就推出了“云辇-C”、“云辇-A”、“云辇-P”等产品。当下还只是云辇技术发布的初期,该产品矩阵在未来有望继续壮大。

如果先进技术只能搭载在有限的产品上,势必不利于技术推广和成本降低。当更多品牌的更多产品得到搭载,技术的影响力必然不断扩大,而相关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成本也必然会随之向下。

当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愈发激烈。将车卖向海外,是当下车企寻求销量增长的一种途径。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被认为是国内车企的第二增长曲线。

比亚迪也在加快出海步伐,如今海外销售更是连续破万。如2023年6月比亚迪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10536辆,环比增长3.3%。专业人士预计比亚迪2023年乘用车出口有望突破30万辆。王传福认为,在中国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到国外提价20%依旧拥有竞争力。

目前比亚迪出海步伐遍布亚洲、欧洲和美洲,在日本、泰国、新加坡、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多国完成布局。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53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直接销售整车,比亚迪还在海外直接投资建厂进行生产。

2022年9月,比亚迪与泰国WHA集团签署土地认购、建厂相关协议,这是比亚迪全资投建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预计2024年开始运营,规划年产能15万辆。此外,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在努力吸引比亚迪在当地建厂。在东南亚、欧洲之外,比亚迪也将其版图扩张到了南美。

2023年7月4日,比亚迪及巴西巴伊亚州政府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卡马萨里市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综合体,总投资额达30亿雷亚尔(约合45亿元人民币)。该综合体为比亚迪在亚洲以外的第一家电动汽车工厂,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

技术作为冲击世界级车企的基础,出海作为拓展世界级市场的武器,站在新起点的比亚迪看向终点的眼神也变得自信了起来

比亚迪有今天的成就,主要是赢在产业准备以及全产业链的布局上。通过财报我们不难发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之际,比亚迪顺应市场的产品结构、大手笔的资本开支提升产能和研发的高强度投入,才实现了多项业绩指标的“狂飙”,实现了增量、增收更增利的成绩。

2021年5月,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2022年11月,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比亚迪从100万辆到300万辆用了一年半,从300万辆到今天的500万辆下线只用了不到9个月。

看完以上这些重要的时间点,你会发现比亚迪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顺应了那句老话“生活总是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2023年3月29日的业绩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立了个Flag,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不仅要做新能源第一,还要做所有车企的第一。从上半年的业绩来看,比亚迪确实做到了。

目前来看,比亚迪“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车企”的目标似乎有些不切实际。但奇迹,往往就是从不切实际开始的

文 | 高一飞

编辑 | 张宇喆

出品 | 有驾报道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