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从Apollo到极越——百度为了这碟醋,包了多少饺子?

“百度造车这件事,其实是放下了面子。”

进旭哥家时,旭哥正穿着大裤衩瘫坐在沙发上,胡子已经长到两腮,茶几上的烟灰缸里缓缓飘出几缕烟雾,仙气缭绕间的旭哥,乍一看颇有一番隐居山林的某门派高人之感。

见我进屋,旭哥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指着茶几旁的小马扎,“来,入座!”

旭哥是前美团点评员工,经历过当年的百“团”大战。用他自己的话说,遥想当年,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三足鼎立,占据了团购市场80%以上的份额,三方烽火连天,恰如那段东汉末年的往事。

最终美团、大众点评合并,选择了“联吴抗曹”的策略,将百度糯米打到“生活不能自理”,只可惜往事已矣,当年的金牌团购销售旭哥变成了一个30岁的邋遢汉子,当年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也最终在江湖中被遗忘。

但旭哥情怀仍在,在经历了互联网寒冬,旭哥被公司优化之后,反而开始研究起当年这些企业,极深研几者非百度莫属。用旭哥的话说:“百度搜索、百度地图之于旭哥,如同水电煤之于打工人,不可或缺。”

而就在8月15日,百度与吉利联合推出了极越汽车,这一重磅消息,无疑再次点燃了旭哥钻研的热情。我们都知道,此前百度曾推出了集度汽车,怎么现在又搞出了个极越?

在旭哥与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之后,旭哥淡淡地说道:“百度推出极越这件事,不简单。”

百度,其实是不想造车的

现在的经济情况不用我多说,大家都懂,几乎各行各业都处于人人自危的状态,而要说当下最有发展的行业是哪几个?

我相信,无论你列出多少个榜单,上面一定有新能源汽车的名字。用文艺范儿形容:“你见或不见,它就在那里。”

但实际上,百度一开始根本没想造车。

将时间转到2013年7月,百度在北京成了北京深度学习研究院,开始布局自动驾驶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同年特斯拉也在内部提出自动驾驶项目Autopilot的规划。

仔细想来,百度布局自动驾驶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受了谷歌的影响。

要知道:

第一,新能源车是未来发展方向,自动驾驶是其核心技术,掌握了自动驾驶,就等于掌握了车企;

第二,谷歌早在2009年就秘密开发无人驾驶汽车项目;

第三,谷歌是互联网巨头。

这就够了。

百度CEO李彦宏显然也精准洞察了自动驾驶的商业价值,因此北京深度学习研究院也必须由他亲自操刀,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据说,为了让人工智能领域大牛吴恩达加入,李老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然还包括诱之以利,在饭局上滔滔不绝了3个小时,终于说服吴恩达加入百度,之后百度也吸纳了众多技术大牛,陆续成立了L3和L4事业部。

招兵买马的李彦宏,显然是要大干一场。

到了2015年,一辆贴着百度logo的宝马3系GT出现在了北京的道路上,从中关村软件园的百度大厦,驶入G7京新高速,经五环抵达奥林匹克公园,最后原路返回。

在土豪如云的北京城,宝马或许不算什么,但这辆车却是百度自动驾驶的第一步,因为在整个过程,车辆都是通过软件操作,实现了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最高速度达到100公里/小时。

据说,那天的天气情况还不错,显然李老板的心情也是如此。研发已经有所成效,该到了准备“挥舞镰刀”的时候了。

在2017年4月19日的上海车展期间,百度再度释放了一个“重磅炸弹”,宣布Apollo(阿波罗)计划,并开放自动驾驶平台,向汽车行业以及自动驾驶领域伙伴提供。

到了这一步,百度的汽车策略就十分明朗了。那就是抓住自动驾驶技术,将更多车企拉入自己的阵营,实现商业落地。

李彦宏也在采访中表示,百度不会自己造车,不会自己去开生产线、设计发动机,只做擅长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所以,百度从一开始,显然是不想造车的。

百度为何“食言”?

既然百度不想造车,那为什么又会推出集度汽车?为什么又会推出极越汽车?

让我们将时间转回2017年,这一年百度发布了Apollo(阿波罗)计划,可谓是门庭若市。

一汽、广汽、东风、长安、奔驰、长城、奇瑞、蔚来、江淮、北汽……甚至本田的研发子公司“本田技术研究所”都加入了阿波罗计划。

然而,大多数车企却都没有与百度有实质性的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在阿波罗计划中,百度虽然可以公开自己的自动驾驶平台,但相应的,车企也要将数据反馈给百度,用来完善数据库。而数据对于车企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命脉”,怎么能轻易交付给百度呢?

其次,对于车企来说,更多还是希望能实现技术自研,将技术握在自己手里。毕竟双方合作的时候皆大欢喜,但一旦合作破裂,所有的软件算法都会停滞,到时候什么时候更新,花多少钱更新,都是不可控的,车企显然不想受制于人。

最后,百度的自动驾驶业务主攻的是L3、L4级别,有国家政策限制,在乘用车上什么时候落地都是个未知数。

最终,百度的阿波罗计划最终走向了“静观者众,参与者寡”的局面。

从2013年布局无人驾驶,到2015年实车测试时的意气风发,到阿波罗计划发布时的门庭若市,再到最终的门可罗雀,百度已经耗掉了数年光阴,烧掉的钱当然也不在少数。

财报显示,仅2020年一年,百度就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超200亿元。可以说,百度的无人驾驶业务不仅被李彦宏寄予厚望,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百度的未来。

箭在弦上,已经不得不发。最终,百度选择自己造车,将百度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技术推向市场。

在2019年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在演讲时被观众当中浇水,李老板的反应倒是相当冷静,反而还调侃起在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的艰辛。

随后,李彦宏和坐在吉利博越pro里的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隔空对话,双方的合作也由此开始。

到了2021年,集度汽车正式成立,百度占股55%,吉利占股45%,百度的造车故事正式开启。

常言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总会顺手把窗户也关上”,就像人生的道路总会充满坎坷,集度汽车也是如此。

要知道,近年来造车的新老势力越来越多,国家为了调控,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管控极为严格。

新势力中的理想、小鹏都曾为了资质,选择与其他车企合作,华为天才少年李一男创办的“牛创新能源”,更是迟迟困于资质问题无法交付。

同样的痛,集度也在承受。

前文我们提到,集度汽车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资质问题却像一座大山,横亘在集度汽车面前,成为它前进的阻力。

一方面是急于技术落地,一方面是面临资质难题。最终,百度选择拥抱吉利,推出了极越汽车(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在极越汽车的信息中发现,其主要人员里依旧有此前集度汽车CEO夏一平的名字,而具体的控股信息显示,吉利持股65%,百度持股35%。

与此前的吉利占股45%、百度占股55%不同,百度这次,可以说为了推进技术在车上落地,彻底放下了面子,也放弃了话语权。

为了这碟醋,包了这顿饺子

除了前文提到的自动驾驶急需落地之外,百度这样的商业巨头,还有无数业务,比如文心一言、AI业务、百度地图、CarLife+等等,这些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与新能源汽车息息相关的。

所以百度不惜放弃话语权也要推出极越,显然不仅仅是落地自动驾驶这么简单,而是在极越量产成功,并迅速上量之后,百度诸多与新能源汽车息息相关的业务,也都会陆续找到商业落地点。

由此可见,李老板从始至终想做的,就是推百度的汽车业务,而造车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点与华为有些相似。毕竟华为CEO任正非也曾表示,无人驾驶就像“爬珠峰”,爬山过程中的技术应用就像“沿途下蛋”。

而李老板显然也是深谙此道,百度的李震宇也曾用任老板的词形容过百度的无人驾驶战略,就差喊出“百度不造车,只想帮车企造好车”的口号了。

以上内容,是我根据旭哥的“起夜急李姐”的分析整理,相信看到这,百度和吉利联合推出极越汽车这件事就很好理解了。

最后我问旭哥怎么看待这件事?

旭哥摸了摸长到两腮的胡子,扶了扶鼻梁上的眼睛,意味深长的对我说道:“为了这点醋,包的这盘饺子呗。”


标签: 极越 极越02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