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小鹏与滴滴,抢跑特斯拉

华为不造车,不过华为创建的与车企的合作模式,已经成为智能电动车产业生态协作的有益探索。

继百度技术赋能与吉利合作的“极越”品牌后,滴滴小鹏合作的“MONA”项目也浮出水面。

8月28日一早,小鹏汽车(09868.HK)和滴滴出行共同宣布了双方的战略合作。小鹏以对价股份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并推出一款全新品牌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为“MONA”,预计2024年开始量产。

也就是说,接下来小鹏将负责 MONA 的后续研发、生产制造,而滴滴将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多维度的支撑,助力小鹏汽车在“15万级”价格区间打造爆款车型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成为首家获得滴滴生态体系全面支持的整车企业,双方将在多个领域探索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机会,包括在滴滴平台上小鹏车型的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建设、Robotaxi以及国际市场方面的合作。

这无疑是一场各取所需的双赢合作。

对于滴滴而言,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的智能电动车项目有了更多确定性,接下来能够“轻装上阵”成为技术及服务生态供应商,并聚焦网约车主业;之于小鹏,“MONA”既能快速填补A级市场空白提振销量,又能加速自动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的规模应用和普及,摊薄成本。

8月28日港股开盘,小鹏股价直线上涨,最高涨幅一度达16.21%。截至当日收盘,小鹏股价报收72.2港元,总市值1250.15亿港元。

毕竟一辆15万级的智能驾驶汽车,无论是面向B端还是C端市场,带来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

01

“有吸引力的资产”

从华为的“智选”、HI模式,到吉利与百度合作的“极越”品牌,再到如今小鹏与滴滴合作的“MONA”项目,整车企业与科技公司跨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更清晰的落地路径。

与其他科技公司跨界造车不同,作为共享出行平台,滴滴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探索一直是以改善用户体验为初衷,从用户需求出发。

对于滴滴来说,“用户”既包括司机,也包括乘客。

2020年11月滴滴发布了与比亚迪联合设计开发的D1,这也是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不是为个人、为家庭设计,而是天生为共享而生,比如方便乘客上下车的右后侧滑门、车内人机交互等。滴滴在2018年就针对这款车进行了市场调研,并全程参与了原创设计。

外界不熟悉的是,比D1更早,滴滴2017年就与理想汽车(当时的“车和家”)合作开发了专门针对网约车市场的纯电动MPV——D1 Plus。这款车与理想ONE同平台,NEDC纯电行驶500公里,在空间设计上同样充分考虑了网约车的出行需求,比如右后侧电动滑门、二排和三排各两个独立座椅方便拼车或多人乘车、行李箱空间设计在副驾驶位置、取消后备箱、取消左后侧门等。

据悉,D1 Plus在2019年就已经有几十辆车在进行路测了,计划2020年初就能量产上市。李想曾在微博透露,如果不是2019年8月美团和王兴投资理想后,理想与滴滴的合作被叫停,D1 Plus或许会比D1更早进入网约车市场,甚至比理想ONE更早成为爆款。

D1 Plus相当于D1的三排座椅版。截至目前,D1无论从设计还是实用角度,都备受业内好评。而不幸流产的D1 Plus,也成为网约车市场的一大损失。

毕竟截至目前网约车市场除了D1再没有一款专门定制的优秀产品,更多的是各大主机厂推出的简配版电动车,智能化更无从提起。虽然价格更低,但无论乘客还是司机都无法从中获得良好的出行体验。

而这个市场本身又是一个有着极大需求和规模的潜力市场。滴滴的2022年年报显示,中国出行业务有4.11亿名年活跃用户,1900万名年活跃司机。仅从新能源车置换的角度来看,这已经是足够大的市场增量。

《出行范儿》在调研中发现,现在网约车司机群体对于智能汽车的接受度已经越来越高,更多人愿意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提高购车预算。

毕竟一套好用的高阶智驾辅助系统,不仅能大大减轻司机的疲劳,也能提升乘客的安全性。这是B端司机比C端用户更能深切感知到的智能化体验。

这也成为滴滴和小鹏此次合作面临的巨大市场机遇。尽管何小鹏强调,MONA 主要面向的还是C端市场,不过也不能忽视借助滴滴平台在B端市场带来的巨大增量。

D1 以及D1 Plus能够获得市场认可,也充分说明滴滴对智能出行场景的深刻理解。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顾宏地在接受采访时也对滴滴表示了肯定:“这次和滴滴合作的核心,是在于他们有一个完成度非常高的准量产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轿车车型,前期已经投入大几十亿人民币开发,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

《出行范儿》从接近滴滴内部人士获悉,小鹏此次收购的并非滴滴“达芬奇”全部资产,仅是“达芬奇”项目旗下一个子公司。(“达芬奇”是滴滴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的内部代号。)

接下来,滴滴还将继续加大对智能化出行场景的软硬件探索和投入,并根据市场反馈,以技术及服务生态供应商的身份,探索与其他车企的深度合作

顾宏地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滴滴未来可能会和其他企业合作,“但小鹏是第一家获得滴滴全面资源的企业”。

02

智能化普及,抢跑特斯拉

通过与滴滴的合作,小鹏得以快速落地第二品牌,并进入到规模更大的A级车市场。

小鹏汽车自成立之初就打造了明确的“智能化”标签,当然这也意味着前期相对高昂的投入成本。这也是为什么2021年何小鹏曾表示,15万元是智能电动车的分水岭,“15万元以下不可能把智能汽车做到高智能辅助驾驶”。

扩大销量规模,“让智能驾驶技术在最主流的细分市场成为标配”,毫无疑问是摊薄成本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除了规模,小鹏也在计划通过技术创新使XNGP的BOM成本到2024年降低50%。此外,《出行范儿》还了解到,小鹏与英伟达或将合作相对低算力的定制芯片,在满足城市智能驾驶需求的同时,也能显著降低成本。

这也就不难理解,在8月18日小鹏汽车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称“已经明确看到了清晰可实现的路径跟时间表”,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推动智能化全面普及

在何小鹏看来,智能化会让所有汽车产生变革,A级车这个区间是没有办法避开的。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计划推出成本只有Model 3一半的低价车型,现在看来,小鹏与滴滴合作的MONA或许要抢先特斯拉一步了,至少也会是Model Q推出时唯一能与之抗衡的中国品牌智能车。

在销售层面,据何小鹏透露,小鹏会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完成全部的量产研发,并从to C的领域进行销售,滴滴主要从生态上支持B端的销售和运营,双方都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渠道。

从双方合作的对赌协议列出的业绩目标不难发现,滴滴与小鹏对这款车的市场预期非常乐观。

据公告信息,滴滴将从此次合作中获得小鹏最高总对价约为58.35亿港元(约合7.44亿美元),基于以下四个阶段目标的达成获得支付:

一是收购首次交割日,以64.03港元股价获得3.25%的A类普通股,首批股份锁定期为24个月;

第二阶段是SOP里程碑,滴滴将获得小鹏4,636,447股A类普通股,具体金额取决于SOP交割日当天股价;

第三阶段是第一次业绩目标里程碑,根据第一年交付量(最高18万辆)获得最多14,054,605股;

第四阶段,在达到第一次业绩目标里程碑(18万辆)基础上,根据第二年交付量(18万辆)获得最多14,276,521股。

这样的业绩目标,意味着平均月销1.5万辆,足以称得上爆款。

据何小鹏透露,小鹏扶摇架构的很多能力包括XNGP,也将拓展到“MONA”首款车型。在他看来,这款车的竞争力极高,销售目标保守一点最少也能达到年销10万辆,“我的期望是远远高过这个数字”

这样的销量规模,为小鹏继续开发“MONA”第二款车、第三款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滴滴对外输出生态服务拓展了新的空间。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