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慕尼黑车展:“中国新能源车军团”反客为主?

这几天,2023慕尼黑车展正在德国慕尼黑举办。慕尼黑车展的全称是“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简称:IAA Mobility),其前身是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法兰克福车展”,2021年,该车展的举办地从法兰克福迁到宝马的“故乡”慕尼黑,因此改名叫慕尼黑车展。

作为国际A级车展,而且是在汽车历史最悠久、豪华品牌最密集的德国举办,所以这场车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慕尼黑车展不仅吸引到奔驰、宝马、大众等众多德国本土车企参展,也吸引来了众多中国车企。据统计,700多家参展商中,超过50家是中国汽车产业相关企业,既有整车企业、电池相关企业,也有智能汽车软硬件相关企业,组成了史上最强的中国车企参展军团。

图为被观众包围的阿维塔展台

尽管日韩主流车企普遍缺席,欧洲本土巨头STELLANTIS集团也没有参展,但今年参展的中国主机厂数量却大大出乎欧洲车企的意料,共有比亚迪、零跑、阿维塔、赛力斯、名爵、小鹏等6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参展。比亚迪的展台规模甚至超过了奔驰,面积达到了915平方米,是所有参展厂商中最大的。

面对“中国新能源军团”的逆袭,欧洲普遍感到焦虑。无论政府、媒体还是欧洲汽车业内人士,对中国车企的高调亮相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有媒体表示,中国企业在慕尼黑车展上成功抢走了欧洲人的注意力。

从上海到慕尼黑,中国新能源车逆袭欧洲

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已经让跨国车企巨头们提前见识过。媒体日当天,众多跨国车企的高管组团去中国品牌的展前观摩。三年疫情未见,中国新能源车的进步让他们无不刮目相看,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更是在宝马品牌之夜活动中频频送出金句:“今日中国之动向,将引领明天世界之方向”“能在中国优秀,就能在全世界出彩”“今天谁能吸引中国消费者,明天谁就能拿下世界”等。

时隔四个多月,当“中国军团”这次把展台搬到慕尼黑,在世界高端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直面全球豪华品牌,对欧洲车企的冲击显而易见。有媒体注意到,比亚迪展台前围满了欧洲观众,就连比亚迪的老板王传福都被挤在自家的展台外。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军团”此次亮相慕尼黑,说明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中国品牌已经具备和全球汽车品牌掰手腕的实力,彰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自信。

同时,对于走出去的中国车企来说,好处也显而易见:一方面,借参展机会可以吸引和物色海外经销商等合作伙伴,助力品牌出海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借助在海外大型车展高调亮相,有助于向国内市场传递品牌的不凡实力,拔高品牌形象。

无论是抱着何种目的参展,中国新能源车的实力确实开始得到世界的认可。法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法雷奥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佩里亚表示,中国现在是公司的主要市场,因为以前内燃机车的进入壁垒已经消除,这使得中国新能源车企不仅在国内崭露头角,而且还成了潜在的汽车出口商。

很多海外汽车厂商认识到,随着全球电动汽车需求的增长,以及中国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电池,欧洲车企的竞争优势正在被中国品牌削减。

对中国车企的反击已开始

面对中国品牌的进逼,欧洲同行投来的不止是关注的目光,更多的是警惕。在他们看来,中国新能源车正威胁欧洲制造商在电动车型战略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9月5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慕尼黑车展上宣布了一项旨在推动“德国制造”可持续创新的激励计划,以此激励德国车企在面对中国新兴市场所带来的发展压力。他宣布,联邦政府将投资超过1100亿欧元,以推进德国工业现代化和气候保护,包括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电池等战略重要领域的投资建设,为德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在谈及中国车企对于德国市场的冲击时,朔尔茨表示,“竞争应该激励我们,而不应该被吓倒。德国作为汽车大国的国际竞争力是毋庸置疑的。我几乎想不出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能拥有如此高的汽车制造技术、如此密集的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

他指出,过去几十年间,德国汽车工业分别受到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竞争;如今,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也将为德国车企提供“创新驱动力”。

在这次车展上,奔驰、宝马、奥迪都展示了围绕最新的电动化、数字化技术打造的全新产品。

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说,随着中国电动车制造商与欧洲制造商的竞争日益激烈,德国汽车制造商已产生出一种非常强烈的危机感,尤其是中国电动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入海外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德国车企的危机感。

在他看来,从这次车展看,德国车企已经下定决心解决问题、生产更有竞争力的电动车,他们已表现出“有史以来最坚定的变革决心”,尝试在电动车领域追赶竞争对手并应对挑战。

“攻防”焦虑,真正的对决还没有到来

虽然中国车企和欧洲车企的这场较量像是一场“攻防”战,但对于攻守双方来说,都没有那么容易。

在攻的一方,虽然中国车企近年来纷纷出海,进军欧洲市场,但也面临相当多的困难。一方面,欧洲消费者非常受品牌认知度的驱动,他们对新进入的中国品牌可能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欧洲汽车市场存在特异性,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消费者需求差异和偏好,如何消除消费者怀疑心理,如何充分了解并满足差异化需求和本土化偏好,是中国品牌新能源车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众汽车总裁奥利弗·布鲁姆周一表示:“中国竞争对手将无法在欧洲提供与中国相同的价格”,他指的是海关和运输成本,甚至是建立分销商网络的成本。

在守的一方,虽然面对中国竞争对手的崛起,欧洲车企正争先恐后地通过合作和投资来提高电动汽车的产量,但焦虑的情绪仍萦绕不去。因为欧盟规定2035年将逐步淘汰内燃机汽车,目前这个计划正受到欧洲车企的批评,他们担心,因为无法获得制造汽车电池所需的原材料,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所以这个禁令会对本土车企不利。

宝马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齐普策表示,欧盟禁止内燃机汽车的政策促使欧洲传统汽车品牌开始与中国汽车品牌展开直接竞争,但欧洲品牌恐怕难以获得优势,尤其是欧洲的较廉价汽车制造商,因为它们的对手是价格更具优势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大多数中国电动车制造商都瞄准的是30万元以下区间的细分市场,导致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利润率被压低。

他担心,欧盟可能无法在最后期限前完成禁止内燃机汽车销售的任务,因为称欧洲的充电基础设施仍“远远落后于预期……有些国家根本没有发展任何基础设施”。

不过,欧洲车企也注意到,中国汽车出口量正不断增加,尤其是新能源车正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中坚力量,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为正成为中国出口海外的“新三样”。

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继中国上半年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后,今年1-8月我国已累计出口汽车321.6万辆,同比增长69%,其中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出口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欧洲正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一大增量市场。

对于中国新能源车的弯道超车,很多国人感觉很自豪,但业内人士也提醒,虽然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中国品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还没有到骄傲的时候,因为欧洲汽车市场也正在加速电动化转型,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正在积极响应脱碳的大潮流,真正的对决还没有到来。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