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为什么曾经很火的共享汽车越来越少了?

印象中,有这么一档子事。耳熟能详的汽车“新四化”,变成了汽车“新三化”,共享化被逐出了名录。

整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2015年,第七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汽车“新四化”的概念被首次提及,包括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

2020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新四化”变成“新三化”。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先生认为,“共享化根本不是新能源发展的目标,仅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汽车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现实的。删除共享化很正确。”

在上海,很早就出现了“共享化”模式的摸索。

大概在2015年,EVcard率先在上海汽车城推广分时租赁共享模式。

我算是第一批尝鲜的人,还记得当时的车型有荣威e50奇瑞eQ

刚开始人真的不多,即使网点少,但却可以做到随用随取。

这样的状态没持续多久。后来,使用的人越来越多,分时租赁无法根治的“潮汐问题”开始浮现。

当时的感受是,白天想租车,很难“抢”到车。晚上开车回来的时候,又没有车位可以停放。

那时的规定是,插头充好电,才算完成还车。没办法了,每次只能拨打客服电话,说明情况,远程还车。

体验变差,慢慢就不想使用EVcard了。

尤其看到路上前包围被撞掉的EVcard还在正常使用,而很多车内又是“脏乱差”的情况,开始决定收回押金,卸载APP了。

回头想一想,“共享化”是不是被过分包装了,其实也没有多么高大上?

分时租赁的EVcard,或者盛极一时的ofo小黄车,它们无非是借助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形成了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本质上,并没有跳脱出“租赁”的本质。

这和很早以前,在书店租书,在光盘店租光盘,在网吧“分时租赁”电脑打游戏,没有根本的区别。

究竟什么是共享经济?

不严格定义,私家车在闲置时间段的“被有效利用”是一种共享经济。

私家车作顺风车,其中本该闲置的座位,“被有效利用”也是一种共享经济。

往更长远的角度看,共享化的对立面是私有化。消灭私有化,最终共享化。而共享化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资源效率,避免资源空置。(又得等一个无人驾驶时代的真正到来?)

话说回来,共享化从“新四化”中出局,很有道理。

这只是一种商业模式罢了。

话题再拉回来,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曾经一度受宠,厂家有哪些深层次考虑?

1、左手换右手,解决新能源发展前期“在用户端打不开市场”的问题,卖向租赁端,立马有了销量和补贴。

2、网联化、数字化转型,共享汽车是一个试验田。至少,车企知道手机APP该怎么玩,产生的数据该怎么利用,迈出去了第一步。

3、很多车企都说要转型出行服务商,那就先把车队组起来。还是那句话,汽车不一定是刚需,但人们的出行是刚需。不知道共享化啥时候实现,但该有的转型动作得准备起来。

4、共享化,会有一大笔沉淀的“押金池”。不管是不是“瞧得上”,怎么也是真金白银。

那么,共享汽车现在是怎么的处境呢?

不再被追捧,这几年一直在退烧。

1、厂家继续布局的动力缺失,新能源车型逐渐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有了真实销量,那就把重心收回来,好好卖车,抢占市场,解决双积分和碳排放的问题。

2、消费者的体验一直难以得到真正的优化。“潮汐效应”不可避免,看看现在的共享单车就知道了,仍需要人工搬运转移。

另外,共享汽车是重资本投放,充电桩、停车位都要钱。而为了提高消费者体验,势必需要更多的车位,以及更多的运维人员,但却未必获得更好的收益。

实践而言,这是一笔不赚钱,甚至亏大钱的买卖。所以,共享经济也就慢慢地淡出视野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