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中国市场下滑6.5%!大众集团在国内还能撑多久?

据数据显示,2023年8月交付量,大众汽车集团全球交付74.01万辆,同比增长5.7%;而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仅有27.8万辆,同比下降了6.5%。2023年前8个月,大众集团的全球交付达到588.54万辆,同比增长11.0%;而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仅为199.03万辆,同比却还下降了3.3%。

单从数据上就不难看出,无论是从单月销量还是累计总销量,大众中国市场的交付均出现了下滑,自2019年巅峰期狂卖423万辆之后,大众集团在中国的销售份额已经一年不如一年,呈现出一个常年下滑的姿态。而在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零售达到192.3万辆,同比增长2.7%,1-8月累计零售1321.5万辆,同比增长2%的情况下,大众集团(中国)依旧未能跑赢大盘。

近几年中国市场在大众集团全球销量的占比为35%到40%,而这三年 ,自主品牌的燃油车有吉利、长安奇瑞、广汽、上汽的强势崛起,还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极氪等新能源品牌的异军突起,导致大众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是不断的被蚕食。而大众自身的产品力也不太行,不论是燃油车还是混动车型,在与同级车型的比对之下,都没有太过亮眼的表现。

再加上这几年国内买车的主力都是90后、00后,相比70和80后来说,对于品牌观念他就没有那么强,90、00后买车就喜欢好看就买,性价比高他就买,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大众车型对国内消费者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并且新能源车型他也比不过自主品牌,从而就导致了大众在国内的销量严重下滑。虽说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推出了ID系列的多款新能源车,但是其大多都是销量平平,也只有ID.3的销量破万了,和目前国内的自主品牌仍旧有着不小的差距。

1985年上汽和德国大众合作合资建厂,当时是为了加快国产自主汽车的制造,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很明显经过了38年的学习和沉淀之后,上汽集团MG7智己LS7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而从18年的特斯拉上海建厂开始,国内的新能源布局就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特斯拉让国内新能源从过去的“骗补”时代转变为“内卷”时代。从上汽大众逃离上海到特斯拉入驻上海,就不难看出大众在电动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大众在国内的ID系列都是基于其MEB纯电化平台打造的,而这个MEB平台其实就是在大众MQB平台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这样不仅可以让MQB和MEB的通用很多零件,也能共用相同的诊断系统。单正是基于MQB而来的MEB平台,因此在创新上就很难取得较大的成功。而随着国内新能源的加速崛起,大众引以为傲的的科技化、智能化均被自主品牌完全超越,其实无论是MLB、MQB还是MEB都是全球化平台,大众想要进行一个转型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见效。

面对现下的窘境,大众集团也是想尽了办法来改变,这两天关于其的重磅消息也是出现了不少,先是批准了奥迪使用上汽智己的平台合作开发新车型,其次就是花了7亿美元收购了小鹏4.99%的股份,据说也要和小鹏一块开发MEB的新车型。这也是继今年年初德国大众直接解散了ID系列的软件部门和上汽大众关停了安亭的部分工厂之后,大众寻求的一条全新的出路。而收购小鹏股份也是一个契机,其期望能够快速完成智能化车机的本地化改变。

如今的汽车市场,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产品和技术竞争,而是在用户体验、品牌价值、品牌创新等多个层面的全方位竞争。作为曾经销量霸主的大众集团,现如今无疑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对国内市场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的冲击,大众集团的全力求生能否迎来新的转机?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