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从邓承浩的内部公开信,看懂“深蓝速度”

从2022年7月底首款产品SL03上市,到2023年9月深蓝汽车销量破10万,深蓝一跃成为国内最快销量达10万辆规模的新能源车企。“从0到10万,我们用时14个月,这无疑是行业最快速度……我们向用户、伙伴、股东、行业展示了成长为世界级品牌的潜力”。深蓝汽车总经理邓承浩在9月22日公司内部的一封公开信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新能源赛道里玩家众多,自主与合资之争、传统与新势力之争,早已杀得难解难分。为什么一个成立仅一年多的年轻新能源品牌,能打破销量破10万的行业最快纪录,创造“深蓝速度”?在达成10万辆目标之后,深蓝下一步要做什么?

行业最快10万辆,为什么是深蓝?

最快10万辆的行业纪录为什么能被深蓝打破?个人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有一条著名的市场法则叫:第一胜过更好。深蓝快速崛起,首先要归功于聚焦增程路线并率先开辟了“超级增程”这个全新品类。

新能源哪种技术路线最适合中国市场,至今还未有定论。作为全新品牌深蓝也曾摸着石头过河,SL03刚发布时选择了纯电、增程和氢能三条路线。但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之后,深蓝迅速调整战略,从去年底发布原力技术,将核心技术进一步聚焦为“原力增程”,再到今年6月30日S7开始大规模交付时,立下了“行业第一增程技术、行业第一增程品牌”的FLAG,正式明确了以超级增程为主、纯电和氢能为辅的技术路线。

通过七合一超集电驱(系统效率95%行业最高)、电池脉冲自加热技术(行业首创)、增程系统噪音控制技术(通过啸叫的变频主动控制、智能电量平衡控制、增程系统主动振动抑制等技术,实现了增程器启动时噪音变化值小于1.3分贝)、高压缩比+深度阿特金森循环实现96%发电效率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加持,深蓝开辟了“超级增程”这个全新品类,更好的声音品质,更高的油电转化效率和电池可靠性,也夯实了“超级”二字的含金量。举个例子,增程动力最为人诟病之处在于增程器启动时对整车声音品质的破坏(例如理想L8在馈电时增程器启动噪音就相当明显),而SL03和S7,无论有电还是馈电,其增程车型的行驶静谧感和纯电版几乎一致。这种驾驶中的直观反馈,直接奠定了“超级增程”的口碑。

为什么聚焦增程?其实不难理解。电池的高成本是推动“电动化”的最大阻碍,最有效、最容易推动“电动化”,成本更低但能做到无限接近电感体验的技术,还得是增程。而且未来随着电池、电驱技术的进步,反过来会反哺增程技术,因此增程路线其实是在电池、电驱技术的进步上做加法,永远能带给用户更完善的体验,是大有可为的技术方向。聚焦并做到这个赛道的第一,带动深蓝的快速崛起,应该说是企业战略定位的胜利。这当然源于这个年轻团队对市场趋势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决策力。

这种洞察和决策力,也来自于它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新能源行业如今乱象丛生,车企大佬间的口水战层出不穷,靠出位言行来博取眼球的破圈营销已见怪不怪,但深蓝从不卷入其中,极少见到其高层在社交媒体上的大嘴点评,更不用说嘲讽对手。这种低调风格在当下新能源车企里反成异类。不出无意义的风头,深蓝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研究用户和市场,研究如何将产品价值卷到极致。以新款SL03为例,14.59-19.19万的售价,铝合金H臂悬架、增程版有200公里纯电续航,纯电版有705公里续航、外加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全系标配,这个价位罕有对手。所以深蓝证明了,不被低价值的流量所诱惑和困扰,专心致志打磨产品,才是一家新品牌要想出位获得最大曝光度的最短路径。

将产品价值卷到极致,以及10万辆最快销量纪录背后,也源自深蓝身上有一种创业企业的爆发力。

邓承浩在内部公开信里,回顾了过去一年多印象深刻的一些细节——“SL03上市初期,新营销模式尚未有效磨合,交付流程不畅,效率上不去,青年突击队迅速集结,主动到一线,三个月7x24小时驻守临时交付中心,全力解决终端需求,总部团队快速优化流程改进系统;定制化生产不平稳,物资短缺、芯片跳票,生产效率上不去,SL03上量攻关团队连续三个月每天早上6:00出门,7:00从生产线开始一天的工作,反复推演保供路径,优化制造效率,全力助推SL03爬产上量。那段时间,核心团队每天早上5:30起床,晚上12点结束一天的交付总结才能休息。有一天小孩突然很严肃问我,爸爸,你们最近是不是非常非常忙啊?我感觉好久好久都没见过你了。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直到11月,疫情来了,我们被迫中止了生产和交付冲刺。但来不及多想,我们得快速反应,开辟另一个战场。一夜之间我们近千名小伙伴从全市各小区主动赶回公司,有骑共享单车赶来的,有背着被褥走来的。我们吹响集结号,突破重重困难向南京投递上百名S7项目组成员。一个月的驻场办公,大家井然有序,一边抗疫,一边研发,吃住在一起,硬是为S7抢回来一个月关键的研发周期……”

这样的团队,当然能爆发出最高的效率和最强战斗力!而之所以有这样凝聚力的创业氛围,除了价值观和做事风格的高度趋同,也跟深蓝独特的组织架构和股权构成、长安汽车大胆放手的开放态度,以及灵活高效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体制分不开。

最后,深蓝身上还有一种年轻的气质。这种气质首先来自于核心团队。深蓝董事长王孝飞是80后,总经理邓承浩是85后(长安体系最年轻的85后总经理),年轻带头人对一个团队作风和性格的影响当然是决定性的。

这种年轻感也来自于不断地“创新”——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在组织上,深蓝是行业第一家完成混改的央企;在市场上,开创“超级增程”全新品类;在营销上,开创了“三中心”营销模式和“千家万点”网络模式(网点建设速度创行业之最)。

这种年轻朝气,也体现在对未来的居安思危和冷静思考之上。

从创业的爆发力,转化为持续发展的体系力

虽然开局顺利,但邓承浩在给团队的内部公开信里,冷静地指出了深蓝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品牌知名度、销售服务能力、企业运营能力、组织体系能力还需大力提升,深蓝汽车可持续发展能力尚未形成。

换句话说,要将创业初期的爆发力,转化为可长久持续发展的体系力。

建立于可持续发展能力之上,深蓝下一步的目标更为宏伟:到2025年实现累计100万辆销量目标。为此邓承浩在内部公开信中,直言将从三个方面来切入。

第一,向多产品线迈进,找到多产品并行的方法论。在邓承浩看来,“SL03和S7是我们用组织驱动的产品,靠堆人、堆资源、堆管理力量推出的产品……但是到2025年前,深蓝将拥有不少于6个产品线,再靠组织驱动显然不可行。我们需要沉淀一套从定义到开发、从量产到推广、从销售到迭代的完善流程。用流程驱动产品,用价值驱动运营,是我们下一步必须形成的体系能力”。

第二,一个市场走向多个市场,做全球化的深蓝。“为了成为世界一流,我们必须走向世界,在全球2/3的市场去获得更多的机会”。

第三,从客户关系、用户体验再到用户共创和用户关怀,深蓝要直面不足并持续进步。在公开信里邓承浩真诚的反思了过去一年多,客户关系领域出现的失误,“高温限电、产能爬坡、芯片短缺、疫情封控连续四个月的打击啪啪袭来,我懵了。我们很多用户苦苦等了4-5个月,才提到车。也有不少用户,最终无奈选择放弃了我们。这个过程,我们没有迎难而上,没有主动缓解用户的焦虑,解答用户的困惑,当了将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以至于出现客户信任危机。包括今年3月,面对市场激烈的价格战,我们选择了跟进,这无形中伤害了我们一些老客户,不少用户表达了不满。这个过程,如何与用户互动,缓解用户的情绪,取得用户的理解,我们还很稚嫩,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还很多。现在回过头来反思,用户并不怕我们有困难,也理解我们的难处,用户怕的是,遥遥无期的等待,不知缘由的焦虑,不够真诚的应付。未来,希望大家谨记,客户体验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圆点和标尺。以用户为中心,绝不是一句口号,而一定要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

提出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不得不说,这种对自身不足的直面和反思,是非常打动人的,也是非常理性且必要的。我想这种坦诚的态度和冷静的思考,也是深蓝这家初创公司能形成从上到下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获得市场和用户的快速认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所在。

驾值观

对志在成为世界一流电动车品牌的深蓝汽车来说,14个月达成10万辆让业界见识了“深蓝速度”,从邓承浩的公开信里我们能读懂创造“深蓝速度”的原因所在,也更能理解这家创业公司务实、高效、坦诚而又有冲劲儿的行事风格和气质。

但10万辆达成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深蓝仍有很多课题待解。产品方法论的形成、价值体系力的建立、健康用户关系的培养,一家企业从青涩稚嫩走向成熟高效,其实就在这一步步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

短短一年多,“深蓝速度”让我们见证了这家车企通过价值观、组织力、创新力所迸发出的巨大能量,面向未来的星辰大海,期待深蓝未来创造更多的“深蓝速度”乃至“深蓝奇迹”。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