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决战中高端MPV:国产汽车能否抓住豪华品牌的入场券?

中国汽车行业的大洗牌时代,比想象中来得更早、也更为猛烈。

在2019年,中国汽车品牌曾一度达到222个,但仅仅三年时间,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品牌被淘汰出局,到今年仅剩140个左右。据估算,现有品牌的70%,在未来3~5年之内将会陆续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如何在未来3~5年活下来,已经成为当下车企普遍焦虑的问题。不论是在国内打价格战,还是拓展海外市场,都可以看到国产品牌正在努力寻求生存和发展之道。

在被市场反复摔打之后,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意识到:品牌向上突围,在高口碑、高溢价的中高端市场站稳,才是真正的出路。

于是,国产汽车开始前赴后继地走上冲击中高端之路。理想汽车的L系列早已上探到30万级别,蔚来汽车ES6也已经上探到40万级别,9月20日比亚迪刚发布的仰望U8,更是直接上探到百万级别,和欧美豪华车企正面对冲。


然而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不论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难以和比亚迪相提并论。对实力尚不足的众多国产汽车来说,选择一个细分市场突围是更明智的选择。在目前小轿车和SUV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30%,开始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下,渗透率不足5%的中高端MPV市场,就成了各大车企眼中的香饽饽。

从2022年开始,各大品牌扎堆推出中高端车型,腾势D9传祺M8极氪009、岚图梦想家纷纷吹起进攻的号角,小鹏X9魏牌高山DHT-PHEV、理想的MEGA等一系列车型的蓄势待发,让一直以来坐冷板凳的中高端市场,突然成了国产品牌扭转战局、品牌向上的关键。

中高端MPV:晋级豪华品牌的最佳跳板

但是对很多熟悉汽车行业的人来说,市场其实不仅缺乏魅力,甚至可以说有些鸡肋。

首先,从销量来看,市场其实体量很小。在经过2013~2016年度一波爆发之后,销量开始逐年下滑。到2022年,中国的总销量更是跌到百万辆以下,只有94.3万辆,占总销量2686万的4%都不到,甚至还不到的十分之一。单从市场规模来说,市场的这点销量,不仅对年销量过百万的比亚迪、特斯拉来说,没什么吸引力;甚至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也有些鸡肋。


其次,未来的市场规模增长空间也非常有限。对于这样的大家伙,真正有刚需的消费者只有商务用户、多孩家庭。然而,三孩政策之后,中国三孩家庭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增长,户均规模反而在缩小。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家庭户均规模为2.62人,比2010年减少0.48人。其实,早在2021年,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就给市场泼过冷水,他警告说:“国家出台三孩政策会使车市需求更多元化,但带来七座车的增长,力度上是小的。”


不论是看现有销量,还是看未来的潜力,体量可能也就固定在了百万级左右的规模,即使出现爆款,顶多也就是两三百万的规模,与小轿车、的千万级销量相比,注定是个小池子。但是,对急需品牌向上的国产汽车来说,中高端市场简直是最佳跳板。

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说的,它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不到5%,在新能源车替代油车的大势所趋之下,发掘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就是中高端有非常好的品牌效应。和小轿车、市场不同,市场呈倒金字塔结构,中高端品牌占据了大头,一直以来,都以“高端、高品质、舒适”的形象占领中国消费者,尤其是精英阶层的心智。

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市场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有45.5%的用户认为是高端的,远高于轿车的33%;有46.1%的用户认为是高品质的,相比之下,只有35.2%的用户认为轿车是高品质的;此外,有46.4%的用户认为是舒适的,而认为轿车舒适的用户只有35.8%。

所以,从品牌向上突围的角度来看,没有比切入这样口碑好、利润高、又落后于时代的市场更为合适的。

当然,中高端市场小池子的限制,国产汽车擅长的“广撒网、多抓鱼”的策略可能无用武之地。这样的细分市场其实更适合“小池大鱼”战略。

小池大鱼:屡试不爽的品牌超车战略

“小池大鱼”是日本小林制药的创始人小林一雅提出的经营哲学,大意是找到一个小池子,通过细分市场做垂度、深度,成为小池塘里的大鱼,把品牌锚定在一个较高的生态位,进而借势俯冲在市场站稳脚跟。

实际上,使用“小池大鱼”战略,是汽车前辈们的惯常套路,丰田和特斯拉都用过。

比如丰田的雷克萨斯突围。石油危机之后,丰田以“省油、便宜”为卖点迅速抢占全球汽车市场的同时,也给用户留下了“便宜、廉价”的名声。1983年,为了改变这种低端形象,丰田启动了一个疯狂的计划——旗舰一号,在配置上直接对标当时卖得最好的奔驰S级宝马7系的豪华车。丰田耗费巨资并用了6年时间,打造了第一代雷克萨斯LS400,成功把丰田的品牌价值提升。然而,雷克萨斯LS400给丰田带来的更多的是品牌溢价,真正走量的车型反而是中端产品雷克萨斯ES


新能源车先行者特斯拉其实也用这个路子。

与成熟几十年的油车相比,电动车长期被嘲笑为“玩具”“老爷车”,开辟市场非常困难。马斯克一开始就从豪车做起,先是依靠Roadster跑车,改变人们对于电动车的性能低下的认知。之后,特斯拉推出高端旗舰品Model SModel X,直接对标BBA,成功作为豪车品牌占领了高端消费者的心智。

然而,真正让特斯拉占领市场的产品,却是20万~30万级别的Model 3/Y。比如,2022年特斯拉的Model 3/Y销量130万辆,占到总产量137万辆的94.8%。不仅销量占比如此,特斯拉单车均价也出人意料地只有30.8万元,不仅低于BBA,还低于理想汽车的37.6万元,蔚来汽车的44万元,但这并不妨碍特斯拉在用户心中豪车的心智认知。

不论是理念上,还是实践上,对后起之秀来说,小池大鱼战略都是品牌向上突围的一条捷径。

替代效应:国产MPV需要跨越的两辆神车

中高端市场渗透率低,一个原因可以说是中高端市场易守难攻,长期被两辆神车所把持。一辆是有“陆地商务舱”之称的别克GL8,另一辆是有富豪保姆车之称的丰田埃尔法。国产车要想拿下这个品牌高地,必须超越这两辆神车。

说起别克GL8,那可是中国商务人士的心头好。以至于很多人说,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只有两种,一种是别克GL8,一种是其它。

早在1999年12月,别克GL8就引入中国。一登场,就以外观大气,车内装修豪华的形象,要面子有面子,要里子有里子,迅速抓住了那一代小老板们的心智。从此,“商务车”就此默认与别克GL8划上等号。之后,为了延续豪华商务车形象,别克GL8不断推出后续车型,而且每一次换代,都恨不得把“豪华”两个字贴在脑门上。

丰田埃尔法就更被神话了,甚至一度曾被誉为过去10年最好的。20世纪90年代,香港流行文化开始席卷大陆的年代,不论是港剧里明星对埃尔法的偏爱,还是现实里回大陆探亲、祭祖的港台人士的豪华座驾,埃尔法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富豪的象征,牢牢占据着精英阶层的心智。甚至,埃尔法销售也常常发明星到店提车的照片来宣传。以至于在日本和中国港台不过30万-45万价位的埃尔法,在国内动辄百万起步,加价几十万配置再正常不过。


如果在传统中国汽车行业,说想要挑战别克GL8和丰田埃尔法的地位,无异于痴人说梦。然而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国产汽车已经和别克GL8和丰田埃尔法具备了扳手腕的硬实力,一点都不虚。在市场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替代就非常关键。

比如从定价来看,岚图梦想家纯电版售价36.99万元起;腾势D9同样有插混和纯电两种动力版本,纯电版售价39.58万元起,混动33.58万元起;极氪009原生纯电平台仅有纯电版,售价49.9万元起。小鹏的X9、理想的MEGA虽然还没有发布,但也是奔着50万元以上最好的在宣传,无疑都是对标别克GL8和丰田埃尔法来的,但是在配置上,新能源汽车普遍利用“新能源+智能化+颜值化”的组合优势,带来了完全超出预期的体验,一举打开了局面。

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腾势D9的登场。作为比亚迪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腾势D9采用全新设计语言,宽体大气,从配置到设计直接对标丰田埃尔法,再借助一举拿下长期被别克GL8独占的龙头地位,今年上半年连续六个月霸榜第一,其中四个月销量破万。在这个小池塘,可以说是明星级爆款了。此外,传祺M8的销量也非常亮眼,足以和别克GL8争夺第二名。其他像岚图梦想家和极氪009在纯电领域,不论是口碑,还是销量也都可圈可点。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来势汹汹,传统车型也不得不做出应对。就在近一年之内,雷克萨斯LM奔驰V级纷纷完成了改款和升级,别克GL8推出了改款车型来捍卫自己的老大地位,然而依然难以摆脱销量腰斩的窘境。

同样,丰田埃尔法也难挽颓势。2020年埃尔法在中国销量24031辆,2021年销量23963辆,都保持着不错的表现,但随着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大量入场,埃尔法全年只售出了1.5万余辆,而到了今年六月,埃尔法只卖了500多辆,同比只有去年六月的零头。


销量走低的同时,丰田埃尔法的品质神话也开始破灭。之前,某家自媒体对丰田埃尔法与岚图梦想家进行正面50%偏置对撞测试。就视频反映的情况来看,埃尔法A柱严重变形并扭曲,导致驾驶席车门发生变形,假人头部击穿气囊,同时车门无法打开等严重的结果。而售价仅为埃尔法一半的岚图梦想家却表现更好,虽然车体也有一些小的变形,但整体框架无碍。

据悉,为了应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挑战,丰田内部已经讨论在中国率先推出电动埃尔法的计划。鉴于丰田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乏善可陈,电动埃尔法恐怕难有作为,至少百万起的售价恐怕要成为历史了。

心智争夺战:“奶爸车"与”宝妈车“车的潜力

可以说,在存量市场的替代效应上,以腾势D9代表的新能源车,不论销量,还是硬实力,口碑都得到了市场非常高的认可。但在更看重软实力的中高端家用市场,国产汽车仍然乏善可陈。

尽管腾势D9也好,传祺M8也好,都试图打造“宜商宜家”的形象,但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摆脱商务车的刻板印象。这其实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别克GL8和本田奥德赛艾力绅等都曾试图开辟家用市场而未能如愿。

实际上,在商务和家用之间,其实有两条鸿沟需要跨越。

首先,是传统本身的设计。传统车企在造车的时候,更多地关注第二排老板座位的体验,而对于前排的驾驶员和第三排的空间做的常常不够好,有时甚至腿都伸不开,乘坐体验并不好。家用是给全家用的车,从驾驶员到第三排每个人都很重要,需要尽可能满足每个位置、每个家庭成员的需求。比如腾势D9等都宣称7个座位都是豪华座,其实就是对这样一个痛点的回应。

其次,就是身份标签的刻板印象。不论是别克GL8,还是丰田埃尔法,都普遍用于商务活动。开车的往往是司机,老板在后排谈生意,以至于形成了一种非常刻板的印象:这是一辆有专用司机的车。过年开轿车或回家,可能会被夸混得不错,而开同等价位的别克GL8,常常被误解“在哪当司机?”

身份标签的刻板印象对新一代的精英阶层来说,可能是更大的障碍。据虎嗅的一份数据中显示,的潜在客户年龄集中在26岁至45岁之间,45岁以下人群占比超72%,整体呈年轻化态势;大部分用户多从事“互联网”、“金融”或“艺术”等相关职业。与白手起家的“顾事业,不顾家”的那一代人相比,这一代精英阶层更认同“事业有成,同时顾家”的价值观,喜欢开车带家人出游,也就是所谓的“奶爸”“宝妈”群体。


提前奶爸车,就不能不提理想汽车。理想汽车从下场造车开始,就锚定家用市场,成功打造出了“奶爸车”这一身份标签,为新中产创建了一个新的身份认同,开辟了家用市场。理想即将推出的MEGA,如果能延续L系列的奶爸标签扩大到,也许可以冲击过去的刻板印象,给家用市场打开新局面。此外,除了理想汽车打造的奶爸标签之外,像极狐等品牌也在积极打造“宝妈”人设的,对丰富家用市场来说,也同样很有潜力。

总之,不论是商务市场的替代效应,还是家用市场的有待发掘,中高端市场对国产汽车来说,都是必争之地。不夸张地说,与已经进入胶着状态的小轿车与市场相比,中高端市场才是国产汽车跃迁豪华品牌的一张入场券。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