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您访问易车国际站
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添加图片
近日,吉利银河L6 ( 参数 | 询价 | 图片 ) 成功通过三车高速连续追尾碰撞试验。该实验由吉利汽车联合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同设置,主要模拟日常用车场景中下雨湿滑的高速路上,在突然团雾、路面湿滑、前方视野受阻的条件下最容易发生的连环追尾事故。碰撞结果是银河L6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这次试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20)数据,高速公路车-车间碰撞运动车辆事故分析,追尾碰撞事故占比77.2%,受伤人数占比75.5%,死亡人数占比86.2%,是对车辆、乘员危害最高的一种碰撞事故。高速工况连环追尾事故发生率较高,面对高速的追尾车辆发生严重变形,电池及油箱着火时有发生。吉利结合真实场景,模拟在不同工况下车辆的耐冲击能力,对动力电池、油箱等关键零部件的保护能力。
吉利银河L6发现前方车辆停止后,进行紧急制动,速度降低至40km/h速度撞上前车(较大的厢式车);发生碰撞后,吉利银河L6后方车辆因反应不及时,以100km/h速度追尾吉利银河L6。国家标准试验整车追尾碰撞时速是50km/h,此次100km/h高速追尾碰撞的能量是国标后碰试验的4.49倍,而目前行业最高追尾碰撞试验时速为80km/h。
两次碰撞都完成后,根据吉利银河L6的车体变形情况、气囊弹出状态、电池有没有受到冲击、电路油路是不是结构完整,等等多方面的指标,来判断吉利银河L6的试验结果。
试验成绩如下:
吉利银河L6之所以可以完成行业首次三车高速连环“魔鬼碰”试验,主要源于银河L6的架构安全和电池安全。
在架构安全方面,吉利银河L6基于e-CMA 架构打造,秉承了CMA架构原生安全设计理念,同时聚焦电动化、智能化,在三电系统、电气化架构、全域智能安全方面做了专属的系统性升级。
同时,燃油管、制动管、冷却管居中布置,杜绝碰撞过程中的燃油泄漏,并且全系标配高压油箱和独立油箱开启开关,可以承受35-40kPa的蒸汽压力,尽可能减少燃油蒸汽进入大气的机会;后副车架前横梁置于车身横梁正后方,如发生碰撞时,可避免后副车架对油箱的挤压冲击,提高安全性;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形式的悬架系统,转向节采用铝合金材质,兼顾轻量化和散热性,长行程悬架设计可以提供更长的缓冲空间,更好的抓地力和行驶稳定性;ODP(充电管理系统)置于后副车架框架内,采用环抱式布局结构,提升防护性,还能优化后备箱储物空间。
在电池安全方面,吉利银河L6采用潜艇式整车安全防护和“坦克级”电池结构保护。
其中,银河L6的底部有三重防护结构,在动力电池包前布置一道防护梁,最下缘比电池包底面低10mm以上,有效防止整车正向刮底工况导致的电池包损伤;电池包正向接插件和冷却管路接头防护板可进一步防护障碍物对电池的损伤,再结合电池本体使用的高强钢板+PVC涂层,配合底部吸能结构,底部三重防护结构对底部损伤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而潜艇式整车架构可以分散压力,最大程度分解碰撞能量,减少电池被挤压后的侵入量。一体式热成型门环+侧碰柱四条传力路径,提供更稳定的变形吸收碰撞能量来保护电池包和成员,并且重量较传统方案降低40%。
车包一体的结构设计则是采用电池上下贯穿式的中部套筒连接结构,使电池上盖、内部结构梁、底护板、液冷板等多个零件互相锁附连接,成为整体式的贯穿式结构。田字形电池框架+17个固定点(PHEV中固定点最多电池)让电池与车身成为一体,提升整车扭转及碰撞性能。
“坦克级”电池结构保护指的是PACK层安全技术标准,吉利银河L6采用高度稳定的“框架结构”,神盾电池专利设计,结构强度更高的田字格框架,配合吸能型腔,双重溃缩空间保证电池整体强度,在350kN的挤压力后,电池框体未接触到电芯,保证电芯不受力,更不会发生起火和爆炸。在底部防护方面,神盾电池采用高强钢板+ PVC涂层,抗拉强度是普通钢板的2倍以上,对底部损伤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同时可以显著提升电池的隔热能力。
为了电池在意外热失控情况下,电池内部的热量可以快速排出,神盾电池使用的单向防爆阀泄压速度是普通电池用的透气阀的2倍,保证电池迅速平衡内外压力,最大幅度降低电池爆炸风险。而且,电池底部散热使用一体成型液冷板,根据电芯散热区域优化冷却流道设计,冷却效果提升20%,搭配高导热率的结构胶使得电池散热能力提升30%,让电芯始终工作在最舒适温度区间,提升电性能,避免电池过温引发热失控。
在电池电芯安全技术标准方面,吉利银河L6采用低反应活性电解液,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高、产热少,安全性大幅提升;高安全磷酸铁锂正极采用惰性高稳定材料结构,超强的热稳定性,500℃不分解,电池热安全性能可控;神盾电池的隔膜采用耐热涂层涂覆技术,耐高温、高强度复合结构在超高温150℃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尺寸结构,防止内短路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