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理想的反思

  • 作者: NE时代
  • 2023-10-16 16:45
  • 260


一个企业最核心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技术、价值观,还是产品。理想给出的答案是,成长。

成长意味着抽丝剥茧的反思,以及循环往复的调整,这已是理想汽车多年常态。

5年前,战略不聚焦、对汽车组织复杂度认知不足、车型数量判断失误成为理想汽车成立前3年最主要的矛盾。

于是,理想汽车大刀阔斧在企业层面进行一系列调整,先后停止网约车业务,升级至矩阵型组织架构,开启套娃操作。

但是,外部环境始终在变,有些问题经过调整逐渐消失,有些矛盾随着市场的变化依旧换汤不换药般存在,与此同时,新的障碍也从未停止出现。

2023年秋季战略会,理想汽车给出了新的反思与调整方向。这一次,是关于智驾、华为、产品与销量、出海......

智驾:冲向城市NOA

理想直接将战略会时间线拉到2028年,于是在内部核心管理层、一二级部门负责人及美团王兴、Y Combinator陆奇等企业、行业重要人员形成一致认知, 必须将账面资金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力。

新能源车企提升竞争力的一环,势必绕不开“智能驾驶”,这也是今年秋季战略会上,理想反思的重点。

根据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此前给出的数据,中国乘用车市场L2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达42.4%,2025年将达70%,并 普及到10-20万的主销车型上。 城市NOA将迎来量产上车潮,目前占L2及以上辅助驾驶份额的17%,2025年将达70%。

简言之, 智能驾驶已经开始大面积渗透,也将成为未来的基础配置,并且应用会下放到10-20万主流乘用车市场。

这对于精力集中在混动系统、价格定位在30万以上市场的理想汽车而言,无疑是双重压力。

这种压迫感,回归到现实环境中,更为强烈。

小鹏G9二次上市,将低配版本的570 Plus版本标配XPILOT系统,新增Max版本标配XNGP辅助驾驶系统,2024款G9 570Max版本在配置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基础上,更是将价格降到28.99万元;新款问界M7标配华为ADS 2.0高阶智驾系统;智己LS6更是全系标配高阶智驾一体化软硬件,整体价格下探到21.49万-27.69万元。

智能驾驶从高配车型下放到中低配车型,配置车型价格不断下探,如今高阶智驾应用到20万-30万区间车型,每一个进阶的成果都在提醒理想,该加码了。

李想在战略会上也坦然反思道,智驾应该提前半年全力投入,而不是今年初才开始上强度。

犹如百米赛跑,同行者已经冲刺十余米,理想才反应过来开始全力起跑。而起跑之前的蓄力,也与对手存在一定差异。

理想L8 Air为参考,对比价格区间大致相同的问界新M7智驾版、小鹏G9 570 PRO版和702 Max版本,除了基础的预警、紧急制动、泊车、高速场景辅助驾驶,最核心的区别在交通信号识别与城区辅助驾驶功能。

城市NOA成为分水岭,小鹏、问界已经在中端车型版本中有所应用,理想汽车目前只覆盖在不同车型的高阶版本中。

很显然,理想汽车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2023年6月,理想开始将向北京上海的内测用户交付部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功能,以通勤NOA为基础逐步向无图城市推送城市NOA,但是伴随而来的评论褒贬不一。很显然,还有不成熟的地方。

回顾理想汽车一路而来的“智驾之路”,似乎也比同行晚了一些。2021年开始搭载高精地图,同年12月落地高速NOA;2022年8月L系列交付智驾2.0系统,以激光雷达为界线,将高速NOA分割为以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的AD Max和纯视觉感知的AD Pro两款产品。

在面对强硬对手以及自身步调稍许迟缓的状态下,理想在秋季战略会给出了最新的解决思路:投入不足落下的课,只能通过加强投入来解题。加快投入,甚至可以牺牲一些效率。

于是在战略会后的工作日,理想汽车开始在智驾领域招兵买马,一口气释放50个岗位,涵盖软件算法、车辆硬件、测试、运营等各领域。

理想对“智驾”的隐忧,也成为其对华为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习华为,直面华为,避开华为

华为加持下的问界,直接让理想汽车在智驾和座舱领域更加黯然失色。加上其在研发、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上多年积累的经验,辅佐和操盘问界,让理想ONE销售崩盘,提前停产。

理想开始反思,原有的组织架构能支撑起来迎面而来的对抗吗?

从原先相对单一的“工程师之家”应对研发,理想成立之后陆续要开始面临管理供应链,制造汽车,又要将汽车卖出去等各种问题,这就意味着企业内部会有不同领域背景的人进入,来自互联网、汽车以及零售等各个行业,这三种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员各自形成的组织,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并且需要进行协同工作。 这为组织架构的大改革埋下了伏笔。

2020年交付第一辆车之后,理想开始思考,如果要开发不同的车型,需要有一个研发平台,增程电动系统、智能座舱系统及智驾系统就必须得全面自研。全栈自研也就意味着,组织难度将呈指数级增长。

于是,在2022年9月底的雁栖湖战略会上,理想下达指令, 全面学习华为 ,将公司升级为矩阵式组织架构。

理想开始告别游击战,走向阵地战。

阵地战与游击战最本质的区别是有关于防守主动权的问题,阵地战,可守亦可攻,有自己的大后方,而游击战需要潜伏在敌后方,攻打方向跟随敌方,以攻为主。

打阵地战,最重要的是先建立一个坚固的后方阵地。对于理想汽车而言,建设稳固大后方的基础框架,涵盖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供应制造、组织财经各个方面,这样方可实现 进可攻、退可守 。

但是从框架搭建,到框架填充及落地实践、改进及完善,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理想也表示,矩阵化组织的变革才刚刚开始,至少要到2025年才能实现完整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习华为成为理想汽车的主旋律。

但是,组织架构的变化落到现实层面的结果需求,逃不开产品。而这,也正是将理想与华为直接拉到遭遇战阶段的关键因素。华为智选下的问界M7,正面直刚理想系列产品。

从2022年三季度华为加持问界M7,给理想造成十几亿亏损、团队大量产品专家离职、销售崩盘,李想直言睡不着觉;再到新款问界M7上市将价格底线拉到25万,大幅降价后大定剧增,理想汽车依旧朝着月销4万的方向进发。

这一阶段的理想在面对华为时,从开始的手足无措,已经演进为从容与忧虑参半。

秋季战略会中,理想讨论的话题之一,就是华为。

在公司层面,理想甚至有意向中高层传递高压信号,“让以前一些不理解华为、不重视华为的人,紧张起来”。更有消息透露,理想已经开始在销售端“短期避开华为锋芒”。

诚然,无论是华为的智驾、资源的全方位调度、销售渠道、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等等方面的能力,任何一个车企或者零部件企业,都无法忽视。

从被质疑造车,到大手笔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开启零部件供应,再到如今开始联合车企共创,外界对华为的认知紧跟其发展状态变化,理想现阶段反思后给出的策略是避开。

从全面学习到正面应对,再到避其锋芒,华为在变,理想也在变。

一直被低估的销量有了新的目标

理想有关销量的判断,一直被挑战。

对车型数量判断的偏差作为理想成立之初突出的问题之一,至今依旧存在。只是在此过程中,理想在反思中开始学会灵活应对。

2022年9月,李想原计划砍掉L7车系,但管理团队的联合反对,让李想的念头落了空。随后上市日销千辆的成绩,更是给李想上了一课。于是,后来在面对有相同价位竞争的小鹏G9上市之际,理想并不是下调销量,而是重新发布L7,并随后推出L7 Air车型。

失误不止于此。

2023年年初,李想和管理团队就销量与供应目标再一次产生分歧,一方对宏观环境的不乐观,以及基于2020年到2022年预算目标未实现的事实,坚持将预算目标定到30.6万辆,与大部分管理团队坚持的36万辆相去甚远。

但下半年开始月销三万,冲击4万的市场反馈,让李想再一次反思自己的保守。反思过后,开始升级常州工厂产能,奔着4万月销冲。

来到2023年秋季战略会,李想对销量预估的逻辑明显有所转变。过往以历史销量作为参考,现在以市场需求为参照物。

理想汽车方面认为,202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达90%,如果行业只会留下四五家企业,比亚迪特斯拉、华为都在其中。而理想汽车要留在“牌桌”上,至少要卖出超300万辆,相比此前制定的2025年销售160万辆的目标翻番。

存活在市场上,或将成为理想汽车销量规划及预估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按照此前的双能战略,理想汽车规划2025年将形成“1款超级旗舰+5款增程电动车型+5款高压纯电车型”的产品矩阵。到2028年,势必会有更多的车型加入。理想是否以300万辆的目标倒推,来增加产品线,也尚未可知。

此外,此次战略会上,理想也透露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可能2028年之后才会郑重考虑出海,在此之前以平行出口为主。这也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市场将是理想的主攻市场,从30万下沉到20万以上家庭用车,是未来的核心主战场。

未来,是目标倒逼还是基于现有成绩的理性预估,也许会成为理想产品投放的逻辑分歧点。


标签: 小鹏G9 理想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