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世界汽车版图怎么就变了

600位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8个语种的媒体人和客户昨天齐聚奇瑞,参加一年一度的“奇瑞科技DAY”。以前是中国记者走出去采访,现在是外国媒体人来中国采访,而且是如此阵仗,这是汽车制造业重心转移的鲜明写照。

图片

以前在参加跨国公司的年会上,他们的老总经常会说,我们的车卖到了多少个国家……以诠释其国际地位。在2023年10月16日于芜湖举办的“奇瑞科技DAY”上,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以平静的语气说:“奇瑞产品已出口海外8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累计超1200万,连续20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一不小心中国也出了一家全球跨国公司,然而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中国汽车对外开放的成果。

曾几何时,我们有一家企业引入某国际品牌的CKD件,用组装的方式生产国外车型,国人无不为之欢欣,因为我们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国外的新车了。此后,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再逐步把研发拿到中国,再提出“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

从这条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变化的时间轴可以看出,在跨国公司的心目中,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公司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图片

然而,就在跨国公司对中国投入越来越大力量的同时,中国公司也划出了一条耀眼的时间轴——尹同跃在“奇瑞科技DAY”上说:“今后,奇瑞不仅要出口整车、散件,更要输出品牌,输出中国文化和管理技术,为客户、为目标市场所在国创造价值,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做到‘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

从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建立至今,整整40个年头过去了,奇瑞这个车圈的90后,曾经是个“不准出生的孩子”,后经“过继他人”才拿到了“正式户口”,凭借着“小草房精神”硬是发展成了全球跨国公司中的一员,而且将一众当年令人仰视的跨国公司甩在了身后。

曾经,参加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发布会,他们先进的科技让我们自愧中国汽车工业的不足,深感追赶的难度,不知也不敢想从何超越。谁知,中国的工程师们在埋头苦干,为实现全球汽车格局的改变而进行着无声的拼搏,践行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

图片

在“奇瑞科技DAY”上,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自豪地说:“奇瑞在5大技术领域全面技术进阶,以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银河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包含平台架构、芯片、高效混动发动机、氢能、电驱、电池、智能交互、无人驾驶、智云平台等19大核心技术升级,构建面向新时代用户需求的技术价值创新链。”

看上去不过寥寥几句话,但其内容涉及范围之广、技术内涵之深超出了大多数跨国公司,或者说,中国公司正在加速超车。

以前,在国外的发布会上,跨国公司说我们在研发上将投入几十亿美元,我们会深感压力,因为这个额度超过了任何一家中国公司一年的营业额。如此巨大的科技投入差距,中国公司怎么追赶?

图片

尹同跃在“奇瑞科技DAY”上底气十足地说:“未来五年,奇瑞的研发投入将高达1000亿元。”不知来自世界各国的媒体将如何报道这个额度,以及背后的内涵。至少,中国的媒体人是被震撼到了,因为奇瑞有如此大手笔的投入,其他同在第一阵营的中国公司呢?在决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竞争中,中国已经冲到了全球的第一梯队。

曾几何时,国际汽车版图如何改变,人们的基本共识是相对稳定,除非哪家跨国公司兼并了另一家,否则几乎不变。其中的另一层含义,是中国公司完全没有在影响世界版图的视野之中。而今,中国公司正用全新科技含量的产品在世界各个市场攻城略地,世界汽车工业的版图正在发生着润物细无声但却非常深刻的变化。奇瑞,无疑是我们、是国际汽车媒体观察这种变化的坐标系上的一个重要参照点。


标签: 星途瑶光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