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时速120公里的自动刹停你能接受吗?

这几天,关于汽车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讨论的热火朝天,各路大佬下场论道。

技术讨论过程中虽然火药味十足,但还是很有益的,一方面让大家了解这项技术,另一方面也让各企业再次审视自己的技术逻辑。

先解释一下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当车辆监测到要撞到其他物体时,自动刹车,从而避免碰撞事故。所谓其他物体,既可以是路边的锥桶,也可以是移动的行人,当然不是所有物体都能被识别,而是需要事先装入数据库的物体才能被识别到。当然,这个库很大,也在不断更新,有的技术通过云端算法时时更新。

需要说明的是,也不是所有速度下,自动紧急制动系统都能避免碰撞,是有速度限制的。为什么限制,与驾乘人感受、识别能力、车辆性能等密切相关。一位技术大佬解释说,如果时速120公里刹停,人会非常难受的,所以刹停速度不是越高越好

还要说明一点,这项技术不只能减少前方碰撞风险,而且还能避免后方碰撞。前段时间,开Smart #1倒车时,一辆电动自行车从车后通过,当下晃神了没看到,车猛的刹住了,从刹车力度感觉是撞到路边的车,其实是自动刹停了,避免了一次事故。

对于我们用户来说,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术逻辑,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都是一项好技术

目前,各路大佬讨论的焦点是刹停速度,有观点从单纯避免事故出发,认为刹停速度越高越好;有观点从乘员感受出发,认为不是越快越好,需要兼顾。与此同时,还引出来有危险是否就要刹停的问题,如何避免误判。

其实,上述观点涉及到一个“度”的问题。

极端一点,如果时速10公里以下这套系统才能发挥作用,肯定不能接受的。

目前大部分车辆配备了10多个甚至20几个雷达,并且有强大算力支撑,车辆智能化程度已经快比肩手机了,而自动刹车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这项功能还停留燃油车时代,自动驾驶不可能实现。

如果时速120公里或是更高速度刹住,车内乘员感觉被狠狠地重击一下,会非常难受,虽然避免了碰撞,但身体受到伤害,总体伤害更严重,这也是不能接受的。从理论和伦理角度看,避免碰撞肯定是正确的,正常情况下谁也不愿意发生,但不能过于绝对,还是要以人为主。车身结构设计时设置了吸能区,通过牺牲吸能区来减轻碰撞对人的伤害,舍小保大

其实,自动刹停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条件下启动,之后才是什么速度要停下来的问题。需要一个有优先顺序、伤害程度判断、舒适度考量和对周边影响多少等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简单来说,降低误判的机率,既保证了安全性,也兼顾了舒适性。

早晚高峰的拥堵路段,车与车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发生危险的前提条件都具备了,如果只是从距离的维度来评判,车就化身成碰碰车了,估计这车肯定没人买。这里想说明,自动刹车的核心技术是风险的综合评估。

建立评判模型,并丰富数据库,是自动刹停功能更好用的前提

当然,在保证安全、舒适度等多个维度的前提下,刹停速度越高越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