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3年拿到4轮融资,中国首个商用车新势力,明年就能赚钱

图片

作者丨潘磊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前晨汽车官网

在新能源乘用车进入淘汰赛阶段之际,“商用车新势力”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大约两个月前,“中国最早的‘商用车新势力’”前晨汽车,完成了一轮金额过亿元的“B++轮融资”。

这是前晨汽车在今年完成的第二轮融资。

2月份,蔚来资本也投了这家商用车新势力的B+轮融资。

图片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

睿兽分析提供的信息显示,美国加州的商用车新势力“Harbinger”,获得了金额6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该轮融资由Ridgeline和THOR Industries领投,老虎环球基金等其他多达9家风险机构也参与了投资。

前晨汽车的创始人黄晨东说,以轻卡为代表的商用车,已经到了新能源大规模普及的临界点。

“我的车能帮助用户省钱。”黄说。

根据他的说法,他造车3年,已经落地2款车型,并卖出了超过1000台新车,甚至在2022年跻身商用车总销量榜单前十。

“而且我不需要像乘用车新势力那样动辄融资数十亿。”他强调,他创立的公司致力于通过卖出产品赚钱,而不是一直依赖于投资机构。

在创业之前,黄晨东曾经在福特汽车、上汽和蔚来汽车担任技术专家和高管,并于2020年9月创办前晨汽车。

睿兽分析的数据显示,在成立至今的3年多时间里,前晨汽车通过4轮融资从投资者处筹集了大约6.3亿元人民币。

这个数据甚至不到一些头部乘用车新势力融资金额的十分之一。

一、“选不对产品,很可能就挂掉了”

与乘用车新势力第一款车多数选择SUV,以覆盖尽可能多的潜在用户不同,黄晨东选择从轻卡切入市场。

他称,中国的商用车每年销量大约500万台,其中轻卡100万-150万台,重卡100万台左右,剩下的则是面包车。

“但面包车我暂时做不了,(价格)卖的太便宜了,非常考验供应链资源和成本控制,这对初创公司来说短期内很难实现。”他表示,重卡的燃油费用和司机成本都很高,属于痛点,但解决起来难度颇大。

短期看,完全自动驾驶难以实现,所以司机成本暂时省不下来。

燃油的问题可以用氢燃料电池来解决,但包括加氢站在内的基础设施还不是很齐全。

这导致新能源技术对重卡的降本效应不算明显。

“只有轻卡,我觉得时机已经到了,是(新能源)可以马上突破的一个细分市场。”黄晨东说,而且场景也很明确,只要实现了更好的驾驶体验,以及更低的使用成本,用户就愿意买单。

图片

他说,前晨汽车是初创公司,最重要的一点是活着。

“虽然连续融资好几轮,但我们必须卖出产品,才能实现(业务的)正向循环。”他表示,“如果一开始做的产品不合适,前晨可能很快就挂掉了。最近已经有好几个重卡公司都挂掉了”。

他强调,前晨必须有盈利能力。

“我们不能一直依靠外部资本输血。这既是前晨汽车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活下来的必经之路。”他如是表示。

这让黄晨东形成了自己的“造车方法论”——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

“我要造让用户买得起的车,同时在车辆使用效率方面帮用户多赚钱,另外就是针对年轻化的卡车司机人群做体验革新”。

二、“得轻卡者得天下”?

黄晨东的造车方法论获得了投资机构认可。

核聚资本的何宁表示,仅从创业角度看商用车,黄晨东在产品选型方面的确体现了对行业的理解,“(现在就是)得轻卡者得天下”。

他指出,在核聚资本的调研报告里,轻卡是商用车领域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约40%。

而且相比于重卡,电动轻卡更多受“强路权驱动”,再加上购置成本相对低,也更容易做出经济性高的产品。

核聚资本相信,相对于重卡,轻卡领域更有机会跑出下一个独角兽企业。

“黄晨东选择智能电动轻卡作为切入点,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方面。”他说。

同时,智能电动轻卡目前已经出现在城配运输环节,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效应已经显现。“商用车是生产工具,非常讲究成本,最终商用车的电动化还是要回归到经济性和成本效益”。

从产品角度看,黄晨东在轻卡方面,的确做出了跟以往“工具车”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

以7月份发布的前晨iC1为例,这款轻卡带来的体验变化可能是颠覆性的。

图片

前晨iC1

除了低地板入口能够实现一步上车外,这款车还有一个1750mm高的“可站立驾驶室”,以及一体式联排设计的座椅等。

该车还首次搭载换电技术,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车辆换电补能。

另外,智能车机、无钥匙进入,坡道辅助,语音控制,以及远程开启车辆、开启空调等新能源乘用车上的功能,也被搬到了这台轻卡上。

何宁说,黄晨东之前在蔚来担任高管,创业也获得了蔚来换电系统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京东、货拉拉等同城配送平台的业务协同。

在他的投资逻辑中,这就是一个投资窗口。

“我们在三年前就预见到在乘用车电动化之后,会是商用车电动化这个同样大的赛道,因此布局了新能源乘用车的同时,也一直在关注商用车赛道”,他说,当看到前晨汽车即将进入turn-around的关键加速阶段后,就决定投了”。

三、传统车企搞新能源,换汤不换药没用

和乘用车领域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并存的状况类似,商用车领域的“传统车企”,也在大搞新能源商用车。

怎么和这些巨无霸商用车企业竞争?

黄晨东说,他造出的车有三个特点,足以形成和传统车企的差异化——买得起,赚得多,人性化。

他提到了性价比。

但也强调,所谓性价比,是到了市场上跟别人价格一样时,前晨汽车的性能更好。

这叫“买得起”。

8月初正式上市的前晨首款全自研车型iC1,预定价为19.88万元起。

这个价格比福田欧马可智蓝ES纯电轻卡便宜接近2万块钱。

赚的多即效率高——他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但表示“我们以(一辆车的)全生命周期计算过,跟别家的车相比,我的车就是赚的多”。

人性化即前文所述的引入了很多乘用车的配置元素。

“即使(商用车)是生产工具,我也要把它做得好一点。”他说,这叫“科技传递温暖”。

何宁则表示,传统车厂新能源化要取得成功,需要独立运营。“最佳方式是成立一个以新能源化产品为核心的公司,并且通过市场化运营和股份制改革让团队和产品具有独立性。如果不这么干,任何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都没有用”。

但相对于担忧传统商用车企业的新能源化,他对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规模更感兴趣。

根据他掌握的数据,2022年中国商用车整体电动化率约10%,预计3年时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将达到20%甚至更高,“当前商用车正处于复制乘用车电动化之路的拐点阶段”。

图片

他透露,他投的项目,多是拥有产业与技术背景的成功二次创业者。

“比如零跑的技术基因源于大华,蜂巢是长城孵化的,欣旺达动力电池是欣旺达消费电池公司的再次创业”,他表示,黄晨东曾经担任过蔚来高管,“他们都是在一定技术积累和成功创业经验下进行了二次创业”。

四、头部机构押注商用车新势力

前晨汽车拥有一个相当豪华的投资机构阵容。

这家被称为“中国首个商用车新势力”的造车玩家,吸引了诸多一线投资机构。

图片

上海前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这其中包括了蔚来资本、光速光合,以及货拉拉这样的产业投资者。

睿兽分析提供的数据显示,成立3年多,前晨汽车已经获得了多达4轮融资。

2020年,前晨汽车获得光速光合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2021年获得由创世伙伴资本(CCV)领投,光速光合、前海启元资本、货拉拉跟投的近5000万美元B轮融资。

今年完成的两轮投资,分别来自蔚来资本与核聚资本。

能够连续得到投资机构的加持,可能跟黄晨东的职业经历有关。

某种程度上,黄是少见的跨越了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的资深人士,熟稔技术创新趋势和商业模式。

黄晨东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读书,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参与冥王星探测器项目,并先后在福特汽车、上汽集团和蔚来汽车工作,负责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及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

图片

前晨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 黄晨东

这让黄晨东在这个汽车行业技术变革的时代,能更加精准地判断未来趋势,尤其是商业化落地的时机——该借势的时候借势,该自研的时候自研,每一步都恰到好处。

黄晨东已经提出了新目标——2025年前晨汽车销量达到3万-5万台规模。

这是一个堪称激进的规划,如果落地就意味着他把商用车新势力做成了,而且是以零炒作的形式。

“我理解的造车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把量产车造出来,有80%试图进入汽车行业的公司会死于这一阶段;第二阶段是能够把车卖出去,这一阶段同样会‘死’一大片,只剩下20%;第三阶段是车能卖出去,企业还要能赚到钱,依然只有20%的车企能存活下来;第四阶段,就是你赚钱以后模式还要可复制,即实现规模效应,才算真正立足,就像现在乘用车领域的理想汽车一样——每个阶段都只有两成的生存率,你算算最后的生存机会是多少?”

黄晨东说,前晨汽车目前正处于2.5阶段,“预计今年年底能实现扭亏,明年开始真正赚钱,成为一家自己有盈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