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采用中国电池的美国电动车不免税,车企要生气了?

最近上网吃到一个大瓜,把小通给震撼到了。


彭博社、美联社等多方报道,美国财政部宣布,从明年开始,美国生产的电动车中如果包含中国等国家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将不再有资格享受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提供的高达7500美元(约合人民币53505元)的税收抵免。


b268e848d0b1209f1c9d49549235ec01491190876.png


2024年开始,符合免税条件的美国清洁汽车不能包含由「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所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2025年后,合规的车辆也不能含有由此类实体提取、加工或回收的关键矿物镍和锂等。除了中国外,俄罗斯、伊朗等国家都在针对清单当中。


简单点来说,采用「受关注外国实体」生产或组装的美国电动汽车,哪怕只是包含相应的动力电池原料,同样会失去免税的资格。《通胀削减法案》对电动汽车中的关键原材料、组件的「成分」来源,有着严格的要求。从2023年开始,电动汽车必须有50%以上的电池部件与材料在北美组装或制造,才有资格获得3750美元/辆的税收减免,这一数字将会在2029年变成100%。


对了,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即便是「受关注实体」在美建立工厂,采用当地的原材料生产,大概也是「难逃一劫」。


d71ef01e434a981df245de14eba42d3d491190876.png


美国财政部这一通操作,几乎「重新定义」了美国电动汽车市场,让大部分的美国产电动车获得了和燃油车交大额税的「平等权利」,相当于每100辆美国产的电动车,只有20辆是完全符合新规的。


好好好,美国这么玩儿是吧,靠3倍税收逼迫消费者买新能源汽车,现在又改变税收优惠的标准,迫使在美电动汽车厂商转向「完全国产化」。


动力电池「完全美国化」,特斯拉是「最大赢家」?


新能源汽车行业焦点在中国,借助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迅速崛起,走在汽车行业领先地位,这是有目共睹的。


微信图片_20230821190710.png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美国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汽车市场。


作为全球级别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不论在中国、美国,或者是其他国家的汽车制造商眼里,都是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供应商。除了头部之外,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国产动力电池供应商都是支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扛把子」。


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驰名全球,从他们手上采购电池的汽车品牌可不止有吉利、比亚迪、理想汽车、长城汽车等国产自主品牌,特斯拉、大众、奔驰、宝马、沃尔沃等海外品牌都慕名而来,要么直接采购,要么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共同研发新型电池为己所用。


AWD_hero@2.jpg


宝马今年还表示,跟宁德时代达成合作,2025年生产用于Neue Klasse平台车型的新型电池。


不过传统的电动化运动还在快速起跑阶段,电动车产品尚未完全成型,与主流水平还有一定距离,电动汽车的口碑、出货量尚未形成较大规模。


其实美国本土也有对应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供应商,电池技术好不好,年产量能不能「喂饱」车企暂且不说,被迫放弃采用中国电池的海外车企,还不至于一块正经的动力电池都买不到。


但对于每年电动车型过百万的特斯拉来讲,电池产能太拉胯,反而会影响到新车供应。嫌弃自家供应商的,目前可能只有特斯拉。


6d7dbb179cec0851b8e7119a88da729b491190876.png


最早为特斯拉供应动力电池的厂商是松下,LG化学、宁德时代、比亚迪那都是后来的事情。


考虑到一家供应商满足不了特斯拉的交付需求,后者才不断扩充自己的动力电池供应链。后来特斯拉「脑子一热」,直接提出了和松下共建超级电池工厂,第一座用户生产电池的超级工厂正式落户内华达州。2023年,特斯拉又宣布投资36亿美元,扩建内华达州超级工厂,包括生产Semi卡车的工厂和一处电池工厂。


微信图片_20231205192350.png


说这么多,特斯拉的动力电池主要还是靠外部供应链,自家研制的4680电池,也是开放给上游供应商代工的,宁德时代、比亚迪仍然是电池装车量的大头。不说电池,特斯拉的主力交付工厂也是在上海。


能像特斯拉把电动车产业做得如此完善的车企很少,他们对优质供应商有着更高的依赖性,对更低成本、更高性能、更高效率的动力电池组的追求,不比任何一家车企低。


强如奔驰、大众都要跟国产汽车品牌和供应链「取经」,硬要自己建电池工厂,或者后续交付量上升,美国当地的供应链能不能接住,是一个问题。


PC-ONE.jpg


当然,这也只是出于符合税收优惠而考虑的,汽车制造商也有能力迎合当地的税收优惠标准。


比如自己吃下「不合规」的成本,继续采用中国优质电池供应链,也可以让消费者承担这一部分。毕竟新规没有明令禁止使用,只是说不够「纯血」的「Made in America」,不配享受「专属补贴」罢了。


「雪上加霜」的美国电动车,重新点燃油车光辉?


电动汽车为何崛起,有的人觉得是因为有节能减排「胁迫」,汽车制造商不得不转型电动化。也有人认为电动车能够帮他们省下许多用车成本。


美国是全球仅次于中国的汽车市场,全年汽车销量超过千万,但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却仅有8.6%。别说普及了,在当地碰到买电动汽车的人,跟小通抽卡出「金色传说」的概率相差无几。


微信图片_20231031190032.png


电动汽车在当地的用车成本并不低,根据安德森经济集团的一项研究,入门级汽车和SUV每100英里平均行驶成本为9.78美元,而入门电动车的每100英里平均使用成本为12.55美元。这一部分电动车群体的充电主要在家里完成,在充电站充电的那批入门级电动车用户,每100英里行驶成本则高达15.97美元。


中价位的电动车,比如丰田凯美瑞、斯巴鲁傲虎等燃油车型,每100英里的用车成本,也会比特斯拉Model 3/Y、福特电马Mach E等车型普遍更低。


这样一看,如果你没有做环保卫士的觉悟,或者是没有体验新技术的闲钱,大概率不会脑子一热买电动车。节能减排「下次一定」,用车成本也没有下来,反而还因为买车多花7500美元,长远计算,并不如买一辆身负3倍重税的燃油车,降低出行成本来得实在。


微信图片_20231023190142.png


这样子处处针对电动汽车全球化发展,电动化普及的步伐停滞,当地更不愿意花钱砸基础设施。最后的结果就是重燃了消费者对燃油车的热情,燃油车禁售节点往后延,当年搞节能减排、碳中和只是吹得欢,有啥意义?电动车产业链跟不上、动力电池不如国产、用车成本比燃油车高,无论有多少种针对的方式,都避免不了中国电动化产业更先进的事实。


所以说,咱还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将碳中和目标好好实现,把自己当年挖的坑填满。降低用户的用车成本,才能让人好好支持电动车啊。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