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一点想法:大时代的车市还是车市的大时代!|汽势深度


汽势传媒
汽势Auto-First|柴小娜


3000万、1000万、900万、500万,这串数字,不仅遥遥领先,不仅释放出市场的一片暖意,更是2023车市不得不记住的数据。大体量的数据也容易让人恍惚,这到底是大时代的车市,还是车市的大时代。

2023年最后一个月,各大数据新鲜出炉,车市的红火和暗淡藏在一个个小数点背后,这些闪烁的数据,构成了车市一年的成绩单,辉煌着、灿烂着、焦虑着,更有业内人士直言“产销数据热,企业体感凉”的景况。

汽势Auto-First也从庞大的数据中找出了几个“里程碑”式的数据,做一个简单解读,毕竟,这一年是真的要结束了。

1、中国汽车销量规模首次跨越3000万辆的门槛;

2、以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长城为代表的的自主五强,2023年预计突破900万辆销量规模;

3、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首次突破900万辆,2024年将板上钉钉实现千万辆的突破;

4、大航海时代,汽车出口迎来大转折,500万将是一个新起点。

这些数据同时也意味着,延续和洗牌轮番上演,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加剧,头部效应显著,出口大转折时代终于到来。

汽势传媒

01、跨过3000万辆的门槛

3000万辆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一年的销售总量,相当于一二十个俄罗斯一年的销售总量。

事实上,跨国3000万辆的门槛,中国汽车工业的规模大体经历了几个关键时刻。

1000年,还是大宋。

2001年,237万辆;

2009年,首次破千万辆规模,达到1364万辆;

2013年,中国汽车销量跨过2000万辆的门槛,达到2198万辆;

2023年,达到3000万辆。

汽势传媒

这中间,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888万辆的历史最高点,此后开始回落,6年后再次攀升,直至3000万辆。

整体来看,中国汽车产业规模一直呈现直线上升,尤其是从破千万辆到2000万辆,只花去了5年时间,可谓神速。2000万辆到3000万辆花去了十年时间。

问题来了,3000万辆重要吗?

回答是,当然重要。

3000万辆是一个庞大的汽车体量,中国由此成为全球首个超过3000万辆的单一市场,对于全球任何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和经济提振都极具市场意义和历史价值。

因此,这是一个魔幻的世界,这也是“产销数据热,企业体感凉”的真实写照。毕竟,韩国现代汽车每天睁开眼就赚两个小目标,排名全球第一的丰田汽车,全年净利润高于中国前十车企之和。因此,我们还需要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自然,销量数据的提升和3000万辆跨越从来不是唯一目标,但却是很重要的目标,这背后连接着产业链、就业、税收、出口等一系列大问题。

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11月及1-11月中国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1-11月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711.1万辆和269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8%。

“2023年汽车总销量预计在30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1.7%,全年销量预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乘用车预计2600万辆左右;商用车预计40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预计940万辆左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如此表示。

黑格尔说,一切深刻的思考都导向悲观。的确如此,3000万辆规模后面临的难题,当然要警惕和重视,但先让我们来到3000万辆的阶梯口,不也是大事好事一桩吗。

02、自主五强2023年销量超900万辆

自主车企五强的排名在近二十年一直处于轮番交替中,曾经连年坐上头把交椅的奇瑞,在徘徊十年后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春天,而在新能源领域同样蛰伏多年的比亚迪一飞冲天,吉利、长安、长城则在最近数年迎来爆发。

至此,2023年是以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长城为代表的自主五强集体爆发的一年,实属少见且难能可贵。这背后,从大的层面,首先是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历史性突破。

汽势传媒

中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55.6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9.7%,比上年同期提升5.4个百分点。

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1297.8万辆,市占率达55.8%。中汽协认为,从目前趋势来看,中国品牌乘用车月度市占率有望在明年突破60%。

TOP10 排名中,有六个席位属于自主品牌,分别是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长城,上汽乘用车,合资和外资仅剩南北大众、上汽通用和特斯拉。11月份,比亚迪30万辆,奇瑞和吉利则冲上了月销20万辆的新高。

因此,2023年1-11月份累计:

比亚迪:267万辆;

奇瑞:157万辆;

吉利:153万辆;

长安:148万辆;

长城:93万辆。

再叠加12月销量,由于12月诸多品牌采取降价策略,销量有望稳中有升。因此,可以预期,自主五强2023年销量预计900突破万辆,头部效应显著。

这件事的意义在于,纵观全球车企,无论是日系本田、丰田、日产还是德系宝马奔驰、大众或者美系的通用、福特、特斯拉,几乎都出现类似的头部效应,这也符合全球汽车品牌发展的潮流。

正因如此,关于谁能最后留在牌桌被炒的沸沸扬扬,谁都不想半路被逐出赛道。另外,任何市场竞争,最后都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乐观预计,2024年,自主五强破千万辆记录并非难事。

03、新能源汽车销量超900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

2015年,33万辆;

2016年,50万辆;

2020年,137万辆;

2021年,352万辆;

2022年,567万辆;

2023年,940万辆;(预测)

2024年,1150万辆。(预测)

有两个数据格外引人注目,一是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首次双超百万辆;二是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期将首次破1000万辆。

且从轨迹来看,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并非匀速前行,而是火箭班蹿升,加足了燃料,直冲天际。中汽协数据统计,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7.4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0%,市场占有率达到34.5%。

汽势传媒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1100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将超过40%。”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乘用车研究室主任陈川预计,2024年乘用车市场(国内终端零售,不含出口)整体增速可达3.2%,销量预计可增加70万辆达到2250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968万辆,增速29.9%,渗透率43%。

在汽势Auto-First看来,新能源汽车站在900万辆的起点,一个新时代彻底开启!

04、出口500万辆 “大转折”时刻到

众所周知,今年出口是非常不容易的。

分析人士认为,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旧动能在放缓,新动能还在涌现。今年锂电池、光伏、汽车各为出口“新三样”。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1月汽车出口48.2万辆,环比下降1.1%,同比增长46.3%。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我国1~10月份累计出口汽车(包括底盘)424万辆,同比增长62.4%。其中,10月份出口53万辆,同比增长49.8%。

不出意外的话,中国汽车出口今年有望突破500万辆,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汽势传媒

整体来看,现阶段,中国汽车出口表现出如下特征:

首先,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超过500万辆,超越日本、首次成为年度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也将创近三十年单一国家年度出口规模新高。

其次,近8成中国出口汽车仍为燃油车型,中国汽车工业的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因此,后续空间潜力巨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10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99.5万辆,同比增长99.1%。其中,10月份出口12.4万辆,同比增长12.8%。

第三,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中国品牌出口体系的建设正全面铺开,包括建立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碳足迹管理体系、海外建厂、与海外企业合作铺设销售渠道等。

第四,俄罗斯市场火爆,东南亚增长迅猛。俄乌冲突使得俄罗斯这一全球排名前五的汽车市场重新洗牌,中国车企快速补位欧美及日韩车企空出的市场,自主品牌中,哈弗、奇瑞、吉利三个品牌享受红利最多。

汽势观:

站在3000万辆的起点,站在新能源汽车900万辆的起点,站在中国汽车出口500万辆的起点,本质上,既是大时代的车市,也是车市的大时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一点想法:大时代的车市还是车市的大时代!|汽势深度

标签: 瑞虎9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