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中国新能源汽车这是捅破了天? 日媒: 比亚迪“白船”打开欧洲大门

3月份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们的“内战”加速了。

仅3月1日这一天,就有超9家车企宣布以各种形式宣布促销、降价。

这一场浩浩荡荡的降价狂潮,不仅将去年16家签署“不降价”承诺撕得粉碎,也让特斯拉等一众外企再次做出了价格上的调整。

与此同时,海外舆论也到了顶峰。

2月29日,白宫和美国商务部先后发表声明,宣布将对中国制造的联网汽车进行调查。

3月1日发布的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接受该媒体采访视频中,雷蒙多的言论则更加惊人。

她声称,中国制造的智能汽车可能“每分钟都在收集数百万美国人的数据”、“假如美国路上有300万辆中国车,北京能让它们同时熄火”。

在采访中,雷蒙多还表示,如今的汽车如同“装了轮子的苹果手机”,可以记录大量信息。

这话一点也经不起推敲。

既如此中国是不是也有理由怀疑,每年几千万的苹果手机,实际上也是在收集中国信息,还有几十万的“哨兵”特斯拉。

除了美国对中国新能源车出现抵制情绪以外,欧盟也曾以“公平竞争”为名义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其实细想之下,哪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不过是为了保护自身的产业,搞出了的一些名堂而已。

中国电动车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一则是自身的科技创新,还有就是产业链的发展,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

早在1992年时,钱学森便给时任国家副总理邹家华写了一封信,信中便谈到了电动车的重要性。

钱老当时建议中国汽车工业跳过汽油、柴油阶段,直接进入汽车新时代。

而事实也证明,提前进入电动车时代的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动车行业发展渗透市场都要快,上下游产业链都要完善。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9.5万辆,同比增长337.9%,产销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

在渗透率上也是稳步提升,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售量比重达31.6%,较2022年又提升6个百分点。

其次在配套设施上,除了极个别企业提供换电服务外,累计建成充电设施859.6万台,产、销、服务为一体的良性循环已经在中国市场形成。

试问一下,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能比拟?

比不了,那就开始扣帽子了?

随着苹果、奔驰退出电动车研发行业,越来越多“电动车”非新能源的声音响起,丰田汽车会长丰田章男更是在多个场合“唱衰”电动车。

大众要清晰搞清楚两点,1、丰田会放着钱不赚。2、丰田是不愿意投入电动车,还是传统车企巨头正在面临转型的阵痛?

钱老在信中曾经指出,如果国家组织力量,中国就有能力跳过一个台阶,直接进入汽车新时代。

如今来了……

面对中国电动车的进攻,包括美国在内电动汽车产业都面临着自身成本劣势以及技术相对落后的难题。

这种情况下,本土市场被中国电动车抢夺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市场的情况是会发生的。

有人可能跳出来说,美企特斯拉的技术如何如何。

但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特斯拉不来中国。电动车的售价、以及美国充电网络的基础建设、对电动车的推动都会制约它的发展。

“成就中国电动车”的这个帽子太大,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顶破天也就是一个相互成就。

中国庞大且发展势头巨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让特斯拉在近几年得到了飞一般的发展,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95%的供应都是本土化。

以前中国市场也曾经历过被进口油车、合资油车占领绝大部分市场,且目前仍在占据大部分油车市场。

如今中国想要在汽车行业吃一点蛋糕,赚一点钱,进而改善一下老百姓的生活。

就左一个调查,右一个阻拦,真真切切见不得中国好。

但是,它们能拦住吗?

2月29日,环球网发文称据德国《商报》2月28日报道,“德国最大的汽车港口希望从进口中国汽车中受益。”

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自有汽车运输船(滚装船)周一抵达不来梅哈芬港,卸下3000辆电动汽车。

不来梅哈芬港港口运营商 BLG首席执行官弗兰克·德雷克认为,这对德国港口是一个利润丰厚的机会。

德新社称,“开拓者1号”是中国企业制造的第一艘汽车运输船,比亚迪还有7艘同类型船在建造中。

德国《经济周刊》2月28日同时报道称,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打造自己汽车运输船队。到2026年,中国将建造200艘此类船舶,助力中国汽车走向世界。

相较于欧盟、美国等国家、组织,日媒的报道则显得更加真实一些。

日媒中文网报道称,在汽车发祥地欧洲,打破“太平梦”的不是黑色汽船,而是运输纯电动汽车(EV)的巨大白色船只。

在运输配额有限的情况下,比亚迪将率先采用自家专用滚装船的计划。据报道,上汽也已经订购了新的运输新型船。

此前中国电动车,甚至中国汽车出口在一定程度上被运输配额卡住了,如今不同了。

德国汽车经济学家Matthias Schmid表示,“2024年将是中国车剧增、EV势力版图大大改变的一年”。

文中还举了一个例子,尽管德国大众举集团之力成立了车载电池公司,但在开发和制造方面越来越依赖中国大型电池企业国轩高科。要制造EV,很难离开车载电池全球份额占6成的中国企业。

同时中国的电动车比欧洲等地的大型车企同型车要便宜2~4成,这也导致很多地方更倾向于进口中国的电动车。

这便是事实。

美等西方国家想要发展电动车,又由于技术、资源等多重原因很难形成“中国式”发展,同时过于限制中国电动车的进入,又影响到了区域汽车产业的发展,于是东一榔头西一棒 子的打击便开始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今好像成了“众矢之的”,也一下子捅破了天。

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好坏还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至于将来是一如既往的好,还是戛然而止的结果,其实已经不重要,最坏的结果也无非是再用开几年的进口、合资车而已。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处理。

本文为原创内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搬运,已签全网维权,如有需求请联系本账号。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